分享

贵州省太子参种植生产气候生态适宜性分区

 zjx一粒尘 2012-03-10

了减少黔东南州种植生产太子参在选址时的盲目性,本文根据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太子参种植基地所种太子参的生育特性,划分出太子参的生育阶段及其生长特性,并找出了种植生产太子参的适宜性气候指标;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根据气候指标与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统计方法构建了各气候指标的地理分布模型,计算了黔东南州206个乡镇种植生产太子参的4个气候指标的值;并选用欧几里德(Euclid)贴近度法来实现模糊多目标最优选择,计算出黔东南州206个乡镇的贴近度,完成了黔东南州太子参气候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黔东南州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大都适宜种植太子参,只要在太子参种植基地选址时做到因地制宜,就可做到太子参种植的规模化经营。


    引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施秉县牛大场镇,从福建柘荣县引进太子参种植成功,由于施秉牛大场种植生产的太子参中总皂苷和多糖含量与原产地太子参中总皂苷和多糖含量相当,微量元素中 Zn、Fe、Mg、K、Rb、Ca的含量明显高于原引种产地太子参,而有害元素 Pb、Cd含量低于原引种地太子参,致使牛大场镇在秋天太子参收获季节商贾云集。太子参的生长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气候条件作保障,建立太子参规范化基地的地区,气候基本要素应满足太子参生长发育需要,在太子参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无灾害性气候,否则太子参的生长发育与产品质量将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黔东南州各地的气候条件,对黔东南州生产种植太子参进行气候区划,以便减少太子参种植基地选址的盲目性,为黔东南州太子参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以牛大场站为指标站,根据贴近度方法的计算公式(2)式和(3)式的,分别计算了黔东南州206个乡镇太子参生长的气候条件贴近度, 并制作了黔东南太子参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的平面图 (图1) 。最适宜区主要在黔东南州的西北部,包含了施秉、黄平、凯里、丹寨、麻江、雷山等 6 县市的在大部分地区以及镇远、岑巩两县的北部边缘地区和台江县的西部地区。此区一般海拔高度在650-1100m 之间,气候条件适宜,土壤含有微量元素丰富,有利于太子参优良品质的形成,在此区中只要是微酸性的土壤均可种植太子参,是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并且丹寨县的部分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可以开发富硒太子参。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结果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结果
 

    适宜区的范围小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镇远和三穗两县大部、台江县东部、剑河县西北部、雷山县南部以及榕江县西北部和月亮山区,该区一般海拔高度在550-650m之间。从总体上看,该区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太子参生长发育的要求,种植太子参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在指标要素的配合方面比最适宜区略差一些,对太子参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栽培管理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次适宜区包括天柱县中西部、剑河县大部、黎平县西部、榕江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以及从江的西南部边缘地区,一般海拔高度在 350-550m 之间。该区域的气候条件仍然能够基本满足太子参生长发育的要求,种植生产的太子参产量和品质可能不如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榕江县中部、从江县大部、黎平县中东部、锦屏县大部以及天柱县东部边缘地区,海拔高度一般都 350m以下,该区冬季气温较高,太子参的发根数量少,不利于太子参的高产;5-6 月份日极端最高气温≥30℃的天数多,太子参生育短,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不利,不利于太子参的生产。


    结论

    黔东南州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太子参,只要是在黔东南西部的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上种植,基本上都能获得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太子参;黔东南州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种植太子参,就必须选择地势较高的冷凉、且土壤条件符合的区域,否则可能会因气候因素而导致种植失败。
黔东南州地势复杂,气候多样,作物种植必须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要盲目种植,否则可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或者使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 在黔东南州西部和北部地区种植太子参,由于气候适宜范围广,较利于太子参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所以在黔东南州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可以建立多个太子参 GAP 种植基地,使太子参成为黔东南西部和北部几个县市的名优特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