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缺号的由来 虚缺号是表示文字中缺字的符号,又名“缺文号”。古文中使用过白方框(□)、黑方框(■)、半黑半白框( 虚缺号的用法 (□)代替虚缺的字,虚缺几个字用几个方框。例如: (1)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页印刷品,出自唐墓,上有竖行墨书“吴德□福”四字,所缺的字估计是“冥”。(《光明日报》1997.3.11) (2)当下二人□□□□,正欲各整衣襟。(郑振铎主编《世界文库·金瓶梅词话》) 例(1)的一个方框代替所缺的一个字。例(2)四个方框代替有意删去的四个字。 古籍整理者常用(□)表示字迹不清或不识的字,用( (3)居延简中言及“将屯”者还有一些简册,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