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阅读新思维试题例谈

 MouseHappy 2012-03-10

中考阅读新思维试题例谈

 

     阅读试题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地”,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阅读试题,除了理解重要词句、提取主要信息、分析层次结构、感悟作者情感态度、品析语言特色等常规题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思维”阅读题,如“裁断说理题”、“情境揣摩题”、“拓展探究题”等。这种题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要求,极好地考查了考生思维延伸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走近这类试题,去感受思维魅力,探究命题规律,寻求答题技巧。

  

  一、独自裁断 自圆其说

  

  命题者常常结合阅读材料,设计一个与作者观点相反的命题,让考生作出新的思考和新的裁断。这类试题看似有难度,其实答案具有很大的可容性,只要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就能得分。

  例题 2008年厦门中考卷: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完成下而题目。

  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

  解析 本题是承接阅读材料《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而设计的一条论辩题,题干既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又摆出了相反的观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要求考生对“快”与“慢”作出裁决。解答时要注意这几点:一、分析要扣题;二、观点要鲜明;三、语言要清楚流畅;四、论辩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切不能脱离文段泛泛而谈,更不能毫无理由地走向极端,而要运用辨证思维,一分为二地作出分析与判断。

  

  答案示例

  

  例1 现代社会求发展,就要加快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无需如此加速度。生命是美好的,一举手一投足,俯下身去,抬头望天,皆可发现美丽。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被浓墨重彩地去书写、去感悟、去体验的。

  例2 快,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社会,但我们不能被纷繁的生活所左右,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一味行色匆匆,要在快与慢中找一个平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空间。

  例3 一味快节奏地生活,人们将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味地慢节奏,将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生活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生活因为有快慢相间的节奏而丰富多彩。

  

  变形试题

  

  1 (2008·丽水卷)阅读《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完成下面题目。 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但是科学又不可能取代一切。对于文中的论断,你有什么评论?

  答案示例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培养正确的科学观。

  2 (2008·衢州卷)阅读《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完成下面题目。

  下面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两种理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请联系文章具体事例(至少两件),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种:表现了父亲对养子深深的爱。

  第二利,表现了父亲对获得自身尊严的渴望。

  答案示例 认同第一种的理由:父亲为了给儿子多留些钱,努力找工作;为了让儿子开心,带儿子到工地看机器;穿新衣服上班和不停拍打身上的水泥灰,希望不给儿子丢脸。这些行为表现出父亲对养子发白内心的深深的爱。认同第二种的理由:父亲把儿子带到工地,想让儿子知道自己找到的工作很体面;穿新衣上班和不停拍打身上的水泥灰,想在儿子和同学面前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父亲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努力让养子以自己为骄傲,从中得到精神满足,并获得尊严感。

  

  二、结合情境 揣摩想象

  

  为了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命题人还不失时机地设计揣摩想象题,即要求考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写出材料中的某一段的“空白”,如人物某一时段的心理活动,人物相遇的特定场景等。

  例题 2008年汕头中考卷:阅读《歪儿》,完成下面题目。

  划线处是一个细节描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细节描写,去揣摩想象主人公“歪儿”的心理活动,并且以第一人称写出。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在理解文章主题和人一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偏离特定的情境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 听得出来,没有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

  

  变形试题

  

  (2008·淄博卷)阅读《小鸟,你飞向何方》,完成下面题目。

  十年之后,作者与小姑娘在旧书店再次相遇。请发挥想象,写出他们相遇时的情景。(100字左右)

  提示: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想象合情合理,语言通顺流畅即可。答案略。

  

  三、延伸拓展 探究发现

  

  为了激发考生的阅读思维,张扬考生的阅读个性,展示考生的才华,命题者还会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链接几则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拓展考生的思考面。常见的问法有:联系文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的结果。

  例题 2008年徐州中考卷:阅读《记住回家的路》,完成下面题目。

  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听着优美的萨克斯乐曲《回家》,总会让天涯游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材料二、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解析 解答材料探究题的一般步骤:(1)读懂材料。要求能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并明白这些材料组合的规律。(2)归纳材料。就是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本题的两则材料是以《记住回家的路》的主题“不论走多远,都别忘记家”来组合的,材料一主要写《常回家看看》、《回家》为大家所传唱的原因,材料二引用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表达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这个“家”。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不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答案示例 人们应该关注生活家园,也应该更多地关注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家园,才能活得充实,才能像钱学森那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抵挡住名利诱惑,公而无私,投身于祖国的事业,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

  

  变形试题

  

  (2008·临沂卷)阅读《出访月宫的嫦娥》,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一: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千米-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600千克和5100千克的探测器送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10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好的结局。

  材料三:到2007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答案示例 长征三号甲运载能力大(推力大);有多次成功发射类似卫星的经验;可靠性高。

(2008·淄博卷)阅读

小鸟,你飞向何方(节选)

赵丽宏

 

①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②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③《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我仿佛看见老态龙钟的泰戈尔在火光里站着,烈火烧红了他的白发,烧红了他的银须,也烧红了他的朴素的白袍。他用他那冷峻而又安详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看着,看着,他的神色变了,似有几许惊恐,几许不安,也有几许愤怒,几许嘲讽……

④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地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诗人的风,正出经海洋和森林,求它自己的歌声。”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了——那宁静而又浮躁的海洋,那广袤而又多变的天空,那温暖而又清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

⑤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出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⑥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压着《飞鸟集》的一片红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⑦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⑧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A)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⑨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⑩“谁的书!(B)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了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11)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年青,我还是懂得这一点。(C)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藏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D)一件淡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12)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7.《飞鸟集》是作者非常喜爱的书,文章也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事件发展的过程。(2)

 

    失书                       →得书                                                                            

 

18.题目中的“小鸟”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联系全文写出小鸟象征了什么。(4分)

 

                                                                               

 

19.作者在第③段中展开想象,描写了泰戈尔老人面对《飞鸟集》被焚烧时的神情,其作用是什么?(2分)

                                                                            

20. 阅读⑦~(11)段,找出文中画线的语句,按要求完成下表。(4分)

 

画线语句         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特点

 A                 语言描写

 B

 C

 D                 外貌描写

 

21.分析下面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是《飞鸟集》!

                                                                           

2)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22. 十年之后,作者与小姑娘在旧书店再次相遇。请发挥想象,写出他们相遇时的情景。(100字左右)(4

 

17. 答案:找书  争书(意思对即可)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8.答案:小鸟既象征《飞鸟集》,又象征小姑娘,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美好事物。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

19.答案:借泰戈尔老人神情的变化控诉那个时代对文化的破坏、对美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怒。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纯真活泼  善良大方  善解人意  美丽可爱  喜欢读书    评分:描写方法每空1分,共2分;人物形象特点答对一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21.答案:(1)表现了在特定时代,作者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书时的意外和惊喜之情。(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小姑娘的美好纯真心灵的赞美。 评分: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2.答案:略。

评分:可从能否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等方面酌情给分。共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