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名贵古琴(组图)

 书楼寻踪馆 2012-03-10

                     [转载]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鈥斺斆蠊徘

                                       明朝 中和仲尼式琴

古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其清、和、淡、雅的琴音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伯牙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所以古琴台也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转载]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鈥斺斆蠊徘
                                    元朝 “江雁”仲尼式琴

元代制琴历时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是甚为稀少。此次匡时春拍中的元“江雁”仲尼式琴就显得更为珍贵难得。此床“江雁琴”,琴额题:“江雁”铭,琴背款式“徵明”。琴身秀美,通体光亮华丽,古朴美观。张弦试弹其音,高音尖亮,低音拙透,三准音俱佳,然古漆保存极佳,其纳音边缘以湘妃竹贴边。此琴原为台北市立民乐团团长王正平收藏,并于2000年台北古琴艺术节百琴展展出,更可谓系出名门。


                         [转载]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鈥斺斆蠊徘

                                         明朝 潞王制中和琴

明代王府制琴乃是一大特点,尤以藩王中潞王,宁王,衡王,益王四大王府所制之“四王琴”为最。其中潞王琴在当时备受崇祯皇帝所诊视,至清代中期,更已被藏家视为珍宝。此次春拍这床潞王制列子式中和琴保存极为完整,长年的精心呵护加上细腻坚硬的八宝灰胎和优良的熟大漆髹擦,使得琴面光可照人,是现代大漆原料和制琴工艺难以达到和超越的巅峰之作,精致严谨的琴身制作和紫檀配件制作同样体现了明代王府制琴不惜工本的原则,是一般明代古琴所望尘莫及的明代官造古琴精品,堪称古琴中的官窑佳器,极为珍贵难得。此把潞王琴为香港砚琴斋古琴收藏家沈兴顺先生旧藏,甚为难得。

                       [转载]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鈥斺斆蠊徘
                                    明朝 “听梅”仲尼式琴

另一床南昌斫琴世家涂氏制明“听梅”仲尼式琴,老杉木,金徽,琴额嵌猴型金钮,灰胎黑漆,红木配件,通体发大蛇腹断纹。琴木苍古润黄,音色清亮,音质松滑。此床古琴初为康熙朝太学生申奇彩所藏,后为清代礼部尚书铁保所用之琴,至近代为上海收藏大家郑树南藏,系宁波十七房珍贵文物

                      [转载]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鈥斺斆蠊徘

                                  明朝 “轰雷”仲尼式琴

此外,明“轰雷”仲尼式琴,琴额题:“轰雷”铭。琴为仲尼式, 形制秀巧。声音深沉苍古。此琴木质好,流水断纹,又有小蛇腹断纹,属于琴中佳品,值得收藏。明“中和”仲尼式琴,此琴规整雅致,制作精良。表髹黑漆,八宝灰胎,底漆朱红,微露于表面。额面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刻隶书“中和”二字。下刻楷书诗文。龙池内腹木质古旧。该琴外型朴实简洁,造型含蓄而大方,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近年来,古琴成为中国拍卖市场中最古老而又最新晋的宠儿。2010年春、秋两季拍卖,北京匡时两场古琴专场共16床古琴100%成交,连创“白手套”佳绩,其中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为血统纯正的宋代古琴,曾由南宋思想家朱熹所藏,以1120万元成交,颇为引人注目。

  古琴历来存世稀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更是分藏于世界各级博物馆。作为馆藏珍品,民间传世就更少,成为收藏者赏识和追求的奇珍异宝。随着古琴拍卖市场的日渐火热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古琴将成为藏家门关注的焦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