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心得 用药传心赋 细辛的作用功效 鹿茸的功效 乳腺增生宜重用牡蛎 重用白术、苡仁治...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3-10

1胃病中医用药 辩证准确方可下药
1, 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 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0G,于用药第2 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
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
  注; 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等等等等。不在详述。
2阳痿早泄 视原因不同用药各异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养殖)
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羊食贪合,增欲望。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 阳起石,几年前治疗一10年病史的病人,诸多治疗方法无效,我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取效后减量巩 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 其他不适。
5,蜈蚣,我个人认为不用辩证分型的有效药,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 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有一问题顺便提及一下,蜈蚣和枸杞开始时经过几例治疗发现,水煎的效果比吞服的好,原因至今未明,但为取效,一直就 用水煎的方法至今。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 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此法还可以有效防 止有轻微湿热的病人闭门留寇。
  注;   对于阳痿早泄病人,有一部分是因为精神压力等心理因素引起,此情况我一般以疏肝解郁为主,调补肝肾为辅。对于房劳或手淫过度引起的病人,我常用阴阳双补的 方法,意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视病人脉证而定具体配伍。对于肥胖病人,多属于气虚阳虚,痰湿盛,所以就根据脉证多用补气补阳,化痰利湿为主,对于糖尿病 病人和中老年人,其局部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此为原因和过程很复杂的肾虚兼脉络瘀阻,治疗当补肾与活血通络并用,如加蜈蚣,地龙等。另外还有湿热下注等不 再一一详解。
3肝病的中医用药浅谈
1,旱莲草,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病人,阴虚体质,证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 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遂加旱 莲草50G一味,想不到用药第2日,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此药的用与不用差别太大。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 病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 黄芪,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 鳖甲,众所周知,鳖甲治疗肝硬化,2年前,我曾以此一味药治愈一个肝硬化腹水病人,后来做B超提示,肝回声均匀正常,西医们很是震惊,海藻等也可以软坚, 但效果远不及鳖甲,且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 蒲公英,对于肝炎病人,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 对长期服药不太适宜,久服药需要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比较合适,蒲公英为我的首选药,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 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有一部分病人表现为阳虚,我喜欢用蜂房,它既能助阳,用能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用蜂房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一药三用。
  注;    肝为解毒器官,所以肝病病人用药不宜太大剂量,不宜用太多毒性药,以免加重肝负担。
  4复发性口疮 新病久病用药不同
1,胡黄连,口疮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此药为我的首选,起泻火化浊之用,临证也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但个人感觉,此药作用十分强大。
2,细辛,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之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口疮。
3,肉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元,此型口疮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曾治疗一例顽固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很快的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5,黄芪,疮口久不愈合,遇劳加重,,伴脾虚之象,此类为黄芪特长,黄芪擅长托毒生肌,对虚弱而疮口不愈合的很适合,只是在剂量上要用重剂方可显效。
   注;此病新病易治,久病较难,一般急性期或新病,清热解毒剂可见效,慢性而反复发作的多属虚,根据脉证或养阴,或补气对症治疗,对没有湿热瘀毒,单纯溃疡可以加白芨促进愈合,外用药,我喜欢用儿茶粉。有烟酒嗜好,喜吃辛辣的要戒除避免之。
5贫血中医用药 辨病和辩证相结合

1,黄芪,根据气与血的关系,治疗由失血,胃病等原因引起的贫血,黄芪可以补气以生血,同时,气虚气不摄血引起的出血,黄芪还能补气摄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黄芪可以补脾以生血。

 2,鹿角胶,用于再障性贫血,此病病位在骨髓,肾主骨生髓,髓生精,精化血,故用鹿角胶补肾精以化血,此为精血同源原理,治疗此病必须从此处下手,我曾治疗2例,配伍龟板胶,蚕沙等取得良好效果。

 3, 蚕沙,还是针对再障,龟鹿二仙胶是治疗再障的首选药,但很滋腻,不利于久服,而蚕沙可以补脾化湿,巧妙的解决了问题,用它的另一原因是蚕沙提取物经证实, 对造血干细胞,粒单细胞,红系祖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增值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能调节骨基质的修复,从而促进了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4,磁石(代赭石),缺铁性贫血言外之意就是体内缺铁,所以我们在治疗此病时,可以适当加点原料,比从食物获取要快多了,不妨试试。

5,何首乌,经治疗观察,在补血药中,它的效果要比当归好的多,几乎与阿胶不差上下,我在临床经常用到50G,它所含的卵磷脂是血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且又能促进造血,在治疗贫血时,它是我的必用药。

6, 绿矾,钩虫病贫血的要药,治疗贫血不能只是补血那么简单的事,必须查明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就像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单纯补血岂能行。钩虫感染导致脾 虚,脾虚血失其统反生湿热,加上钩虫繁殖排泄浊气而导致萎黄,治疗需要补脾虚,泻湿热,杀虫。贫血可以有许多种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找到原因再对症治 疗,这里需要我们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比如因为失血引起,我们要先治血症,慢性胃炎引起,我们要治胃病,等等,有一个方剂对贫血的症状效果很好,是人参养营 汤,另外对于简单的贫血用食疗的方法也不错,比如猪肝,红枣等


 6乳腺增生 需治疗阴阳失调

1,生麦芽,乳腺增生初期可能因情志所伤,引起肝气郁结而发病,久病也多因此加重或复发,生麦芽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用它的另一原因是中药药理学证实它可以抑制催乳素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肝郁较重加柴胡,生麦芽我一般用100G。小了无效。

2,白芥子,肝郁日久,化热生痰凝淤,形成结节,又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此结节恰恰就在皮里膜外,而白芥子又擅长消痰散结,岂能舍而不用。

3,穿山甲,此病结节多属痰淤互结,祛瘀药里,功居首位的当属此药,通乳大家都知道,更何况破瘀节,我经常遇到因劳动用力过度牵拉而引起乳痛发作的,我按外伤加土鳖虫祛瘀疗伤,至今为止,未见无效者。如果有人闲穿山甲太贵,土鳖虫为最佳代替品。

4,白僵蚕,久病结节难消,应软坚散结,白僵蚕能化顽痰,散结节,通经络,与浙贝,海藻合用,对此病乳腺结块有消散作用。

5,鳖甲,几年前曾治疗一个纤维化增生病人,当时考虑鳖甲可以治疗肝纤维化,对此病也该有效,于是以此一味研细末吞服2月,后经西医检查,完全治愈。

6,二至配淫菟,这是4味药,旱莲草,女贞子,淫羊藿,菟丝子,前2药养阴,后2药助阳,合用调冲任,根据病人的阴阳偏盛

   注; 偏衰,调整双方剂量,阴虚重用养阴,阳虚重用助阳,此法是我治疗阴阳失调(内分泌紊乱)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此病也与阴阳失调(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此病及其常见,大家在治疗上也不会陌生,可能我的方法在高手面前只是班门弄斧,不敢再妄加描述。


7尿路结石 行之有效之法

1,三金,这里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是众所周知的化石排石药,提出来是为了不让大家忽视它,原理不讲了,都知道。


2,土鳖虫,结石发作时绞痛难忍,证属瘀血,土鳖虫擅长治疗瘀血腰痛,在这里当然也算符合病机,活血是排石的动力之一,我还经常用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川牛膝联用,有条件者加穿山甲更好。
3,乌药,针对下焦气滞,冷痛,我喜欢用乌药行气散寒止痛,剂量比较大,要30以上方可。此病发作疼痛难忍,且有伤肾可能,所以用药最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大剂量速愈之。大剂量乌药可以扩张尿管,有利于排石。
4,附子,在这里用于补阳,阳主动,阳气充足才有力推动结石外出。看过很多方子都忽略了这一点。
5,滑石,利尿通淋药中,此药我必用,喜欢它的名字,滑石滑石,滑出结石,有名中医说过它可以滑利尿管,对结石的排出有利。
6,琥珀,古方治疗石淋的,用琥珀的占一大部分,它有利尿通淋和活血化瘀的双重功效,又可以治疗尿血,为我治疗尿路结石的必用药。
7,杏仁,对于石淋有小便不利症状的,或者无尿的,我有时会考虑到肺的宣降功能,肺主通调水道,小便不利及无尿在治疗时添加杏仁桔梗宣肺以利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恰恰就是提壶揭盖的治疗方法。此法我也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利等。
  注;  尿路结石治疗如果在一周后仍未痊愈,需添加生地,防利水伤阴,发作频繁而疼痛难忍的,加全蝎粉4吞服或加重剂白芍甘草可缓解,尿血的用血余炭,小蓟利尿止 血,身体壮实的加服威灵仙增排石之力,虚弱的加黄芪或补肾药增排石之力。此病引经药为牛膝,山楂。结石大于1.5,久治不愈,而又肾积水明显的,手术吧。
8冠心病要针对痰淤、虚证辩证治疗

1,黄芪,冠心病大多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不足,继而阴阳不足,但气虚是首要的,贯穿于各证之中,对于气虚病人,黄芪可以补气强心,对于实证气滞血瘀,更可以助行气血,亦可间接助化痰,散寒凝等,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


2,海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脂质沉积符合痰的性质,海藻可以化痰,另外,海藻有软坚作用,可以用来软化硬化之动脉,海藻之妙用在于此。
3,丹参,冠状动脉内的血小板集聚沉积符合瘀血的性质,丹参可以祛瘀生新,此为众医家所共识。久病多痰淤,而冠心病的病理很符合痰淤阻于脉络,所以按痰淤论治,是我的基本治疗方法。
4, 何首乌,对心血不足的病人,我最喜欢用何首乌,它的效果优于当归,阿胶虽然效果也好,但太滋腻,对于有痰淤阻络征象不太适合,除非血虚十分明显而痰淤又不 是很重,何首乌则无需顾虑太多,另外,还有一点,它能补肝,脉管为肝所主,冠脉受损,加上痰淤阻于其中,使之受伤不轻,补肝之法可以使受损之冠脉得以濡 养,从而最大程度回复原有功能,此法为治本的要诀之一。
5,仙鹤草,早年治疗一个崩漏病人,因出血过多出现心悸乏力症状,我以仙鹤草80五味子 20治疗,第2日,症状即得以缓解,仙鹤草有强心功能,心脏病病人有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问题,以它针对之,不次于黄芪,仙鹤草味辛涩,能于止涩中寓 宣通,文献《百草镜》记载它能下血活血,治疗冠心病用它也起到了其活血的功能。
6,石菖蒲,对心肌缺血发作的,芳香开窍药效果最为快速,如檀香,冰片,石菖蒲等,我最喜欢用石菖蒲,它不仅能开心窍,还能化痰浊,我多以葛根,川芎配伍起协同作用。
7,五味子,对气阴血虚病人证见心悸者,五味子为我的必用药,其次是酸枣仁,远志等,它不仅能养心安神,还可以收敛耗散之心气而定悸,对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偏快者,可加牡蛎,龙骨等贝石重坠之品镇之,对心动过缓证属心阳虚见心悸者,可加附子,桂枝等,临证灵活运用。 
 注;   冠心病多数痰淤虚并存,针对痰淤我也经常用白僵蚕,地龙化痰淤,通脉络,针对虚证,只需辩证准确即可,此病也与肝脾肺肾等相关,不能狭隘的只针对于心本身,其基本治疗方剂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脉证来下药,同时参考上述所论之药。
9紫癜的辨证论治
1,水牛角,急性的紫癜多属于血热妄行引起,犀角地黄汤是最适合的方剂,源于犀角很难找到,一般都知道用水牛角代替,我经过多例验证,水牛角30到50G,对于过敏性紫癜,效果十分明显。
2, 桑叶,此病属虚者,一般补虚即可,如阴虚,气虚,脾肾虚等,此病属实者,一般多用清热凉血解毒或化瘀,但有时常规治疗乏效者,我多以肝论治,皮下出血属血 管破裂所致,脉管为肝所主,肝又藏血,当肝弱不藏血时,脉络失和则血管破裂,血溢脉外,桑叶善清皮下之热,润肝络止血,常规用到30,不论是实热还是虚热 都适合,再加枸杞,白芍等养肝柔肝之品,就可以解决常规治疗无效的紫癜了。
3,仙鹤草,我的恩师是中医教授,擅长治疗血液病,我见他治疗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ITP),从不离此药,而且剂量很大,比如一个7岁儿童,用到60G,他告诉我,仙鹤草既能止血,又能补虚,此病多与虚有关,又是血症,所以它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药。对于脾虚失统的病人,就用归脾汤加上此药多可获效。
4,生地,紫癜时发时止,迁延不愈,伴阴虚体征,生地是我的必用药,滋 阴凉血众所周知,我用它的另一原因是,它有激素样作用,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自身免疫有关,所以紫癜的治疗在西医里,主要 就是靠激素控制,但激素的副作用有时也让病人得不偿失,生地的优势就是减少了那些副作用,表现的是它的治疗作用,更不违背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效果而言,更 是令人满意。
5,紫草,对热毒引起的紫癜,我首选此药,其次大青叶,它们凉血解毒消斑作用很显著,个人认为比二花,连翘明显,此结论是经过几例验证所得出,所以很看好紫草。
6,甘草,儿童病毒感染后引发的ITP属于中医里的外感疫毒,甘草可以解其毒,久病脾虚,脾不统血,甘草是补脾药之一,正如上面生地里所讲,甘草也有类激素样作用,所以,甘草在此病里所对之证较多,可身兼多职,是巧合,也很难得。
7, 鹿角胶,ITP后期,有很多表现出了阳虚症状,此时血小板数值很难提升(阳主动,主生化,阳虚必然难以生化此精微,这里的精微指的是血小板),所以最有效 的方法是温补肾阳,填补肾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鹿角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这样还不能获效,说明有髓寒引起了瘀血,阻碍了血小板的生成, 酌加祛瘀生新即可。
    紫癜可见于过敏性紫癜,此病多与过敏有关,如是,可添加过敏煎,如情绪引起从肝论治,还有细菌感染引起等等,所以要针对病因考虑治疗方案,如果有便血等内 出血症状,加血余炭,乌贼骨,三七。如果有腹痛,可考虑加芍药甘草汤,久病及肾,引起蛋白尿等症,还要针对肾病治疗,等等等等不再赘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很 重要,在此基础上,添加辨病论治,可以使治疗思路明确,治疗效果更加稳固快捷。
10下肢静脉曲张 阳虚气虚都需治

1,黄芪,气能行血,病人久立,因气虚不能推血上行,故淤于下肢,形成瘀血,阻于脉络,脉络受损,变得曲张迂回,黄芪即可以补气让行血有力,又可以升提助血上行,故气充足推血上行全赖黄芪也。


2,枸杞,先天肝血不足(此病遗传,可天生血管壁薄弱)或后天郁怒伤肝而血燥,使筋脉失其濡养而薄弱,加之瘀血阻于其中,伤上加伤,故而变形扭曲。枸杞养肝血,肝血充足自可濡养受损之筋脉,使之强健回缩。
3,海藻,此病中医病名为腿筋瘤,属瘤病范畴,从其外观看,曾隆起状,触之较硬,所以需要软坚散结以治之,海藻为我最常用之品。
4,白僵蚕,地龙,久病多痰淤,脉络受阻日久必有痰淤互结,而痰淤互结又可以加重脉络受阻,我喜欢用此2药,既能化痰淤,又能通脉络,且又为强悍之品(久病之痰淤为顽痰顽瘀,非草木所能胜任)
5,附子,久病病人下肢大多冷痛,不论是寒湿引起还是阳虚引起,附子皆适宜,况且附子走而不守,通行12经,对淤滞之处更是毫不留情,与行气活血并用,效果异常明显,上例提到的结石病用附子也是这个原理。
注;   此病的阳虚瘀血症可用阳和汤,气虚瘀血症可用补阳还五汤,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顾虑一下上述所言,并考虑添加之,可大大增强疗效,如果病人疼痛频繁,加蜈蚣全蝎,双腿无力,加淫羊藿,牛膝,等等等等。

用药传心赋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炒黑止血)-

芒硝通大便之燥结,大黄乃荡涤之将军。-

犀角解乎心热,牛黄定其胆惊。-

连翘泻六经之火,菊花明两目之昏。-

滑石利小便之结滞,石膏泻胃火之炎蒸。-

山豆根解毒热而治喉痹,桑白皮泻肺邪而利水停。-

龙胆治肝家之热,瞿麦利膀胱之淋。-

鳖甲治虐而治癖,龟板补阴而补心。-

茵陈治黄疸而利小水,香薷治霍乱并祛暑风。-

柴胡退往来之寒热,前胡治咳嗽之痰升。-

元参治结毒痈疽,清利咽膈;沙参补阴虚嗽,保定肺经。-

竹叶、竹茹治虚烦而有效,茅根、藕节止吐衄而多灵。-

苦参治发狂痈疽,地榆止血痢血崩。-

车前子利水以止泻,瓜篓仁降痰以宽胸。-

秦艽去骨蒸之劳热,丹皮破积血以行经。-

熟地补血以疗损,生地凉血以清昏。-

白芍药治腹疼——补而收——而烦热上除,-

赤芍药通瘀血——散而泻——而小腹可利。-

麦冬生脉以清心,上而止咳;天冬消痰而润肺,下走肾经。-

地骨皮治夜热之劳蒸,知母退肾经之火沸。-

葛根止渴而解肌,泽泻补阴而渗利。-

兹乃药性之寒,投剂须当酌意。-

-

又闻热药可以温经:-

麻黄散表邪之汗,官桂治冷气之侵。-

木香调气治腹痛,沉香降气治腰疼。-

丁香止呕暖胃家之冷,藿香止吐壮胃脘以温。-

吴茱萸走小腹疗寒疼,山茱萸壮腰肾以涩精。-

豆蔻、砂仁理胸中之气食。腹皮、厚朴治腹内之胀膨。-

白豆蔻开胃口而去滞,元胡索治气血亦调经。-

附子回阳,救阴寒之药。干姜治冷,转脏腑以温。-

草果消溶缩食,槟榔去积推陈。-

苁蓉壮阳而固本,鹿茸益肾而生精。-

锁阳最止精漏,菟丝偏固天真。-

没药、乳香散血凝之痛。二丑、巴豆(二位相反)攻便闭不通。-

紫苏散邪寒、更能下气,川椒退蛔厥、核治喘升。-

五灵脂治心腹之血痛,大茴香治小肠之气痛。-

此热药之主治,分佐使与君臣。-

-

论及温药,各称其能。-

甘草为和中之国老,人参乃补气之元神。-

葶苈降肺喘而利水、苦甜有别,茯苓补脾虚而利渗、赤白须分,-

黄芪补卫而止汗,山药益脾而补中。-

莪术、三棱消坚积之痞块,麦芽、神曲消饮食而宽膨。-

顺气化痰陈皮可用,宽中快膈枳壳当行。-

白术健脾而去湿,当归补血以调经。-

半夏治痰止吐,枳实去积推陈。-

川芎治头疼之要药,桃仁破淤血之佳珍。-

艾叶安胎而治崩漏,香附顺气而亦调经。-

杏仁止风寒咳嗽,五味敛肺气之升。-

防风乃诸风之必用,荆芥清头目而疗崩。-

山楂消肉食之积,细辛止少阴头疼。-

紫薇花通经而堕胎,酸枣仁敛汗而安神。-

藁本止头疼于巅顶之上,桔梗载药物有舟楫之能。-

杜仲壮腰膝而补肾,红花止血晕而通经。-

兹温药之性气,学者必由是而收循。-

-

既已明于三者,岂不悉举其平。-

常山使之截虐,阿魏用之消症。-

防己、木瓜用之除下肢之湿肿,菖蒲、远志通心腹之神明。-

壮腰膝莫如虎骨,定惊悸当用茯神。-

阿胶止嗽而止血,牡蛎涩汗而涩精。-

羌活散风、除骨节之疼,款冬止嗽、除肺火之蒸。-

独活、寄生理脚膝之风湿,薄荷、白芷散头额之风疼。-

木贼、蒺藜退眼睛之浮翳,元明、海粉降痰火之升腾。-

青皮伐木,紫花克金。-

五加皮消肿而活血,天花粉止渴而生津。-

鼠粘子清喉之不利,薏苡仁理脚气之难行。-

琥珀安神而利水,朱砂镇心而定惊。-

贝母开心胸之郁、而治结痰,百合理虚劳之嗽、更医蛊毒。-

升麻提气而散风,牛膝下行而壮骨。-

利水须用猪苓,燥湿必用苍术。-

枸杞子明目以生精,鹿角胶补虚而大益。-

天麻治诸风之掉眩,木通治小便之秘涩。-

天南星最治风痰,莱菔子偏医面积。-

此乃药性之提纲,用作传心之秘术。-

摘自《医学传心录》(又名《中医捷径》)


细辛的作用功效  

【中药名称】细辛(《本经》)
【异名】小辛(《本经》),细草(《吴普本草》),少辛(《纲目》),独叶草、金盆草(《中药材手册》),山人参(江苏)。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①辽细辛(《本草原始》),又名: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
多 年生草本,高12~24厘米。根茎横走,密生须根,捻之有辛香。茎短,基部有2~3枚鳞片,茎端生2~3叶;叶柄长5~18厘米,通常无毛或稀有短毛,具 浅沟槽;叶片心形或近于肾形,长5~11厘米,宽6~15厘米,先端钝尖,偶或渐尖,基部,b形或深心形,两侧成耳状.全缘,上面绿色,脉上被短毛,其他 部分亦疏被极短的伏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短伏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5厘米,直立。花被筒壶形,紫褐色,内有隆起的棱条;裂片3,三角状阔椭圆形, 稍尖,长7~9毫米,宽10毫米,向外反卷,呈污褐红色;喉部有环状缢缩;雄蕊12,长3毫米,花丝及花药等长;子房半下位,6室,花柱6出,上部分歧。 假浆果半球形,长10毫米,宽约12毫米.种子卵状圆锥形,有硬壳,表面具有黑色肉质的假种皮。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长于林下、灌木丛间、山沟、林缘或山阴湿地。分布东北及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②华细辛,又名:西细辛(《本草原始》),白细辛。
多 年生草本。与前种极为近似;但根茎较长,节间密。叶通常2枚,先端尖至锐尖,两面疏生短柔毛。叶柄长10~15厘米。花被筒壶形,裂片3,平展,广卵状心 形或广卵形,长约10毫米,宽约12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暗紫色,内侧密被细小的乳头突起,花丝较花药长1.5倍。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长于山谷溪边、林下、岩石旁等阴湿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采集】5~7月间连根挖取,除净泥土,及时阴干。(不宜晒干,勿用水洗,否则会使香气降低,叶变黄,根变黑而影响质量)置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
【药材】①辽细辛
又 名:北细辛(《理伤续断秘方》)。叶片1~2枚,下连根茎及根,有时可见花或果实。叶柄长,有纵纹,叶片多皱缩或破损,质薄,灰绿色,有时带黄,质脆易 碎。花单1,暗紫褐色,碗状。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纤细弯曲,具分枝,长1~4厘米,直径2~4毫米,灰棕色,粗糙,有节,节间约2~3毫米。根细长,密 生节上,灰棕色,表面平滑,或有微细纵皱纹,下端常有细须根.质脆易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气甚芳香,味辛辣,后具麻木烧灼感。以根灰黄色、叶绿色、味辛 辣而麻舌者为佳。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②华细辛
外形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较长,长约3~8厘米,直径约1~2厘米,节间极短,仅达1毫米。香气及辛辣味较弱,而麻木的烧灼感较强。
产陕西。
除上述正品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各种作细辛使用,一般称为土细辛。
①杜衡的根茎及根,亦称马辛,使用于江苏、浙江等地。参见"杜衡"条。
②大花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四川等地。参见"花脸细辛"条。
③花叶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东、广西等地。
④圆叶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西。
⑤盆草细辛(又名:毛细辛)及双叶细辛的全草,使用于四川、陕西。
⑥长花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陕西,参见"黄细辛"条。
⑦茨菇叶细辛的带根全草,使用于湖北、广西,参见"苕叶细辛"条。
⑧金耳环的全草,使用于广西,参见"金耳环"条。
【化学成分】辽细辛含挥发油约3%,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其他有黄樟醚、β-蒎烯、优葛缕酮、酚性物质等。
华细辛含挥发油2.75%,1.9%。挥发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油酚(约占50%),还有细辛酮、蒎烯、优葛缕酮、黄樟醚、1,8-桉叶素、l-细辛素等。
双叶细辛的挥发油含优葛缕酮6%、龙脑或爱草脑7%、1,8-桉叶素4%、蒎烯2%、甲基丁香油酚15%、黄樟醚10%、科绕魏素10%、榄香脂素8%、少辛酮0.2%、芳樟醇、大牻牛儿三烯醇。2-甲基-2-乙烯基-3-异丙烯基-5-异丙叉环己醇等。
圆叶细辛全草含黄酮甙、氨基酸、糖类和挥发油。
【药理作用】①局部..作用
华 细辛水浸剂或醇浸剂(20~100%)能阻断蛙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在豚鼠皮丘试验中,有浸润..效力;但煎剂无效。细辛挥发油尚有表面..(兔角膜反 射)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后约半分钟,舌尖即有辛冷感,1分钟后有麻木感,以后痛觉完全消失,经1小时左右始逐渐恢复。局麻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 关,但有较强的刺激性,尚不适作表面..剂。有报告,细辛与其他中药合用,作涂抹..以拔牙,取得较好效果。
②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抽的阿拉伯胶乳剂0.2~1.0毫升/公斤予兔口服。对正常及温刺法引起的体温升高均有降低作用。对四氢-β-萘胺或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之发热,口服挥发油0.5毫升/公斤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同样剂量对兔(电刺激齿髓法)百镇痛作用,强度与安替匹林相似。
③抑菌作用
初步体外试验,细辛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乃至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④对血压的作用
华细辛醇浸出液(0.125~0.25克/公斤)静脉注射,可降低..犬的血压。进一步分析指出,盆草细辛挥发油能使..动物血压下降,而煎剂则使血压上升,并谓华细辛对瞬膜及血压皆有肾上腺素样作用。
⑤毒性及其他作用
华 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于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 对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醇浸出液在兔身上,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对小鼠灌胃与静脉注射,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75毫克及7.78毫克 /10克。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
除上述外,同属植物欧细辛的浸剂能升高..猫的血压,而其总黄酮则有降压作用;它还能缓解或消除由新斯的明引起的气管痉挛。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1:500)。
【炮制】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之。"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用药心法》:"辛,热。"
【归经】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④《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钱。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宜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②《药性论》:"忌生菜。"
③《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选方】①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②治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③治伤风鼻塞: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④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 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⑤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⑥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⑦治牙齿疼痛:荆芥、细辛、露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漱冷吐。(《御药院方》细辛散)
⑧治牙痛:细辛一钱,黄柏一钱。煎水漱口,不可嚼下。(《吉林中草药》)
⑨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⑩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⑾治风入腹,切痛烦冤: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⑿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
⒀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⒁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⒂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⒃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⒄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⒅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⒆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⒇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聪耳丸"。
【临床应用】①用于局部..
用 干燥细辛经..提取的挥发油制成3%..液,作为局部浸润..与神经阻滞..的注射剂,施行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及眼科手术共52刚,结果..效果良好(手 术时病人完全不痛)者33例(63.5%),效果尚佳(手术时病人偶感局部疼痛,但仍可忍受手术直至完毕)者17例(32.7%),无效者2例 (3.8%)。药物剂量根据手术要求而定,最多有一次用达30~40毫升的。由于此药于局部注射后向周围组织的渗透、扩散范围较普鲁卡因稍差,故注射的范 围宜稍大些。..时间一般可维持1.5小时。应用本品除术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肿胀外,尚未发现特殊的全身反应或其它局部反应,创口愈合亦未见不良影 响。如于细辛..液中加入适量1%肾上腺素溶液,可适当延长..时间,减轻术后组织肿胀反应。细辛的..有效成分提得越纯,..效果就越高,术后的肿胀反 应就越小。
②治疗口疮糜烂
取细辛1.5钱,研为细末,分作5包。每用1包以米醋调如糊状,敷于脐眼,外贴膏药。每日一换,连用4~5日。据观察,口疳(即一般口腔溃疡)敷后一般不出4天多能痊愈。小儿高热或泄泻后满口糜烂、流涎特多、痛甚不肯饮食者,用之亦有效果。未见副作用。
【名家论述】①《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②《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③张元素:"治头痛,太阳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茱萸,少阳则柴胡,用者随经不可差。细辛香味俱细而缓,故入少阴,与独活颇相类。"
④ 《纲目》:"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匿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 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
⑤《本草经疏》:"细 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 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别录》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齆鼻,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 开通诸窍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哉。""细辛,共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 耳。"
⑥《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跗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⑦《药品化义》:"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
⑧ 《本草新编》:"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细辛阳药也,升而不沉,虽下而温肾中之 火,而非温肾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或问: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反能取效?盖头为六阳之首,清气升而浊气降,则 头目清爽;惟浊气升而清气降,头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 散也。"
⑨《本草经百种录》:"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⑩《长沙药解》:"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
⑾ 《本经疏证》:"细辛,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使相离而不相附,则精血津液便溺涕唾各复其常,风气寒气,自无所容。如 《本经》所载主治咳逆者,风寒依于胸中之饮;头痛脑动者,风寒依于脑中之髓;百节拘挛者,风寒依于骨节屈伸泄泽之液;风湿痹痛死肌者,风寒依于肌肉中之 津。推而广之,随地皆有津液,有津液处,风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为痰为滞结,在喉为痹,在乳为结,在鼻为齆,在心为癫痫,在小肠为水,在气分为汗不出,在 血分为血不行。此《别录》之与《本经》一贯不异者也。"
⑿《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 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甄权渭治嗽,去皮风湿痹('痹',《政和本草》引作'痒'),亦仍《本经》之旧。又治 风眼泪下,则清阳不升之迎风流泪也。弘景谓含之去口臭,则芳香固可以辟秽,然口气多由冒火,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之为愈乎。海藏渭润 肝燥,治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按:督脉为病,纯由精血大衰,络脉失养,以致脊强反折,谓为肝燥,未可厚非,然先天肾阴几于耗竭,大补肝肾真阴,恐亦难臻速 效,细辛辛温,少少引经,以通阳气,虽无不可,然竟以辛之一字谓润肝燥,而视为此症主药,其弊何如,学者当自知之。石顽谓辛温能散,凡风寒风湿,头痛口 疮,喉痹匿齿诸病用之,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之义,按:所谓火郁者,有火郁结于内而外寒束之,不能透泄,则升阳所以散火,其郁得泄,而表邪自解,若本 是气火上浮,而亦误投温散,则教猱升木,为祸尤烈。"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鹿茸的功效
用药心得+用药传心赋 +细辛的作用功效 +鹿茸的功效+乳腺增生宜重用牡蛎 - 放下 - 放下的引用库

                                                                              
        鹿茸的功效有哪些?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未骨化时带有茸毛的幼角。产于我国北方各省市自治区的养鹿区。
   鹿茸味甘微咸、性温,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凡属肾阳虚所致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肢凉怕冷、阳痿滑精、小便失禁 、大便溏稀、腰背酸痛、心悸头晕、耳聋眼花、妇女宫冷不孕、小儿发育迟缓等均可用鹿茸治疗。鹿茸可单独应用(如研成细粉冲服或制成鹿茸精等补剂服用),也 可在其它方剂中配伍同服,如与人参、莲子、巴戟天、锁阳、枸杞子、枣仁等配伍制成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参茸卫生丸。与人参、附子、当归、小茴 香、杜仲等药物配伍制成的鹿茸散可治疗久痢、久泻、肛门下坠等症。
                                                                   图片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鹿茸内含有多种氨基酸、三磷酸腺苷、胆甾醇、雌酮、脂溶性维生素、卵膦脂、脑磷脂等。这些物质除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壮阳外,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鹿茸做为一种中药补剂深受患者欢迎。
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功 效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鹿茸食用方法:
人参鹿茸鸡肉汤
  配方:鸡肉120克,红参(或高丽参)12克,鹿茸32克
适用:大病或失血后,伤及元气,或房劳过度,耗竭肾精,畏寒肢冷,不育不孕,可大补元气,温壮肾阳,此汤与参茸同用,补气而壮阳,人参能大补元气。鹿茸可补肾阳、益精血、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
      (5)其它食用方法
  方法1:将鹿茸片(鲜片烘干)研末冲服,每次1-2g,日服一次或茸片含化嚼食服用。
  方法2:用鹿茸片泡制药茶饮用,最后嚼食服下,每次0.3――O.5g为宜,可隔日饮用,坚持数月必有助益,此药茶具有温补肾阳的保健功能。
  方法3:用鹿茸片(粉)与粳米(或小米)熬制成粥食用,每次0.3g为宜;
  方法4:用茸片加水炖后食用,或将鲜茸片10g加入枸杞子15g、肉苁蓉10g和用水炖服。 
  方法5:鲜鹿茸30克,山药60克,白酒1000克。将鹿茸、山药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每日3次,每[性味] 甘咸、温。
  [功用] 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遗精、腰膝痿弱、虚寒带下及久病虚损等症。



乳腺增生宜重用牡蛎
转载自 雪上一枝蒿


    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有软坚散结之效。笔者近年来重用本品治疗乳腺增生多例,收效颇佳。

   患者丁某,女,32岁。患者自述1年前顺产一女婴,在哺乳期间因家庭琐事与人争吵,遂觉胸闷气短,乳房胀痛。因在哺乳期间怕服药对孩子有影响未予理会。 2月前停止哺乳,近因遇烦心之事,症状加重,特来求诊。刻下症见:双侧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善太息。触诊发现双侧乳腺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 界不明显、2~3厘米的肿块。乳透提示:双侧乳腺良性增生。证属肝气郁滞,痰瘀内阻。治疗应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牡蛎40克,柴胡6克,白术15 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云苓10克,夏枯草15克,荔枝核15,皂刺15克,旋覆花15克(布包),茜草12克。5剂,每日1剂,水 煎服。

  服药后,心烦易怒、善太息消失,仍时时乳房胀痛,继上方加减调治15天,诸症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牡蛎软坚散结之效,在历代本草书中皆有记载。《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阳,咸为软坚之剂。”《珍珠囊》:“软痞结,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消癥瘕积块、瘿病结核。”故治疗乳腺增生有很好的效果。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痰瘀凝结所致。治当疏肝解郁,理气散结。因其发病的关键在于痰瘀凝结,故用牡蛎软坚化痰以消其结,再合疏肝理气,消痰散瘀之品而收其功。


重用白术、苡仁治腰痛

转载自 八月飞龙


白 术一药,重用之有通便效用,目前知者渐多,但是于其治疗腰痛,即腰肌劳损所致之腰痛,则知者尚少。我在临床上较赏用清初陈士铎《石室秘录·完治法》一章中 的简便方,药仅三味——白术三两、芡实二两、薏苡仁三两,效果颇佳。目前在将旧市制折算成公制是一两相当于30克,则白术、薏苡仁各90克,芡实60克。 我在运用时稍减其制,是前两味用到30~40克,芡实用20克,亦可获效。

陈氏在书中声明,此方治“腰痛如神”,并在方后自注“此方妙在用白术以去腰间之湿气,而芡实、薏仁,又是去湿之物,湿去而腰脐自利。汝老年恐有腰痛之疾,可服吾方,自无痛楚”。

民间有许多验方,大都是强肌补虚,如用杜仲、川断、狗脊、桑寄生、枸杞等等。但有时有效,亦有不效。其不效者,可能是只知腰痛属虚,却不知有湿邪为患所致者。

此方之可贵,即薏仁、芡实是既可食用,又可用药之品。而且三味药都味淡,不难服用。但陈氏却称此方仍不能多服,“多则阳旺,反非学道人所宜”。陈氏用的剂量大,故一剂可矣。我用时稍减其制,则不妨服三四剂。

重 视白术与薏苡仁治疗腰痛,清代另一著名医家陈修圆在《医学从众录》中亦作强调。他根据《黄帝内经》“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腘中”, 称“余遇此症,每以白术为君者,取之太阴;有时用苡仁为君者,取之阳明。人第曰二药利湿,湿去而重著遂已。孰知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经脉, 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故二药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经,辄收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