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数字“起源于武则天”吗?
在经济活动中,为防止奸人窜伪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使用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今天人们签订合同协议,开发票账单等,仍然使用大写数字。关于大写数字的起源,《咬文嚼字》2006年第12期刊发黄今许先生《大写数字起源于何时》一文,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有关论述为依据,认为大写数字的首倡者当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则天,距今已有1300多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还可商榷。 自古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大写数字的起源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以顾炎武的“始于武则天”说影响最大,响应者最多。如《辞源》“贰”字下引顾炎武的话云:“数字作壹贰叁肆捌玖等字,皆唐武后所改。”《汉语大字典》“玖”下第②个义项云:“‘九’字的大写。唐武则天时所改。”但随着大量地下文物的出土,我们发现顾炎武的这一说法也是不可靠的。 1959—1975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中出土了大批古代文书,近两千件汉文文书经过整理后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是为《吐鲁番出土文书》。著名学者张涌泉先生著有《汉语俗字研究》一书,书中特立“数目用大写字探源”专题。他依据这些出土材料,发现唐代及其以前就使用了大写数字。 张涌泉先生文中所举吐鲁番出土文物使用大写数字的例证很多,兹略举数例。《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这里大写数字使用早于唐武则天在位时间(690年—705年)。又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都合买马壹匹,用银钱肆拾伍文。”《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脚斛”字样。《北凉神玺三年(公元399年)仓曹贷粮文书》中有“拾斛”用例等等。张涌泉先生得出结论说: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当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到了公元5世纪、6世纪,这种用法进一步得到普及。唐武后时大量使用大写数字,只不过是承袭了祖宗的成法而已。顾炎武以为大写数字“皆武后所改”,显然不符合实际。根据这一新说,大写数字的使用距今已有1600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