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台湾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对其中的一个“人生须常想一二”的观点深有同感。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如佛家所言,人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是受累的一生,是地狱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占了人生的绝大部分,因此,人活着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掉这不如意的八九成,人生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是快乐的、是令人欣慰的,我们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常想着这些快乐的事。生活本身是痛苦的,但我们的思想却不能老是被痛苦所占据,只有常想这一二,我们才能学会感恩,才能精神独立而快乐,才能不被磨难所击倒,就如林清玄所说“要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才能事事如意。” “常想一二”是人生黑暗长河的一盏明灯。人的一生,就是一条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长河,很少有平静的时候,随时都会有暗礁、有巨浪、有漩涡。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条河是黑暗的、是冰冷的,也是曲折的,如果没有明灯指引,便会迷失方向,而常想一二就是这样的明灯,它会在你被重重迷雾所迷失时候,在前方为你指明方向;它会在你被重重黑暗所笼罩的时候,为你点上一盏心灯;它会在你即将绝望的时候,为你燃起希望之火,有了它,我们的人生至少不会太黑暗。 “常想一二”是现代紧张生活的减压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灵很少有空闲的时候,而生活的不如意之事又随处可见,如果我们的心灵常常被这不如意之八九占据的话,那将会使我们的心灵不堪重负,将会使我们举步维艰,将有可能使我们窒息而亡。生活和感情陷入困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如果连我们的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常想一二”是摆脱人生困境的有效动力。纵观古今中外杰出人士的人生历程,大多也都是人生不如事占十之八九,但他们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是因为他们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正确的思考,常想一二,最后他们才能超越苦难,迎来黎明。在我看他们的传记的时候,使我深深触动的,不是他们成功,不是他们的伟大,更不是苦难,而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和勇气。他们之所能超越苦难,是因为他们相信苦难之后会有光明,是因为他们时时紧记人生还有那“如意的一二”,是因为他们把“一二”作为他们战胜“八九”的动力。 近年来很流行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常想一二”其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想到自己这三十几年的人生,之所以不太顺利,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缺少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什么事总是喜欢朝最不利的方面想,陷入困境的时候总是喜欢自怜自艾、怨天尤人。性格决定命运,对我来说,人生之路其实还很漫长,自己这种“常思八九、不想一二”的性格如果还不能有所改变的话,那恐怕到终点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下这样的话:此人一生一事无成。 |
|
来自: 冰海明月 > 《人生感悟----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