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右翼如何利用皇室?

 ①み洣陽洸╇10 2012-03-11
 随着日本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都更重视利用皇室,使日本社会右倾化,主要表现在:

    (1)竭力提高天皇的政治法律地位,大肆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为推行“新国家主义”,日本右翼势力正千方百计把天皇作为一尊传统的精神偶像强加给日本国民。

    他们首先推进“天皇元首化”。日本新宪法关于天皇的地位规定为:“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拥有主权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据此规定,天皇已不是国家元首,但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却利用未明确规定的情况,解释为天皇在对外关系上处于代表国家的元首地位。田中角荣和自民党参院顾问佐藤立夫等都主张天皇对内对外都居于国家元首地位。还推动明仁天皇以国家元首身份出访,推行“皇室元首外交”。

    与此同时,日本当局大力向国民灌输忠君爱国思想。裕仁天皇1989年1月逝世后,日本政府突然决定将升“太阳旗”、唱“君之代”歌义务化,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义务,并从1990年4月1日新学期开始正式实施。在此之前,是否升旗唱歌自由决定,现在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忠君爱国教育,具有更大危险性。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指出:“所谓义务化,这里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法制化,如果不实施或者反对实施,就会以一种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个人到底是软弱的,在法律威慑面前,在来自上边的高压下,使原来持反对态度的人也逐渐会产生思想上的变化。这样一来,孩子们、老师们以及周围的人们会不知不觉地认为升‘太阳旗’、唱‘君之代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这种思想进一步会侵蚀人们的心灵,统治人们的认识,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日本右翼势力越来越重视天皇在日本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宣扬尊皇之道是日本道德伦理思想的核心,宣传“天皇具有活圣经和偶像的作用和神威,是日本的道统”,“我们尊敬的只有天皇!”

    (2)关于皇室的报道“大本营化”

    如果说日本的新闻报道在反腐败等方面还有积分“正义”和批判性的话,那么在关于皇室的报道方面完全不同。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本营化”即专制化。他说:“日本的新闻报道对政府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采取反对的态度,唯独在天皇这一问题上没有任何批判”,“我觉得这是因为日本的新闻报道虽然表面上貌似正义的化身,而实质上已经‘大本营化’了。在战争期间,‘大本营’作为战争的最高指挥机构发布各种战况消息。当时,凡是‘大本营’发布的战况都是不容怀疑的,也不容许任何不同于‘大本营’发表的消息存在。而今天的日本新闻报道,在天皇这一问题上如同当年的‘大本营’一样,不接受任何不同意见,皇室、政府、新闻报道、如同贯穿在一条线上,新闻报道完全起了一种皇室、政府的代言人作用。”

    宫内厅一向对关于皇室的新闻采访控制严格,尤其对摄影规定更严格,必须个别跟宫内厅签署特约合同,而且摄影对象、日期等要听从其指示,照片版权及所有权亦归该厅所有。现在各报社和通讯社驻宫内厅的摄影记者都有两人,一名有共同社选派,另一名由朝日新闻社、读卖新闻社、产经新闻社等6家轮流派出。宇佐美毅当了20多年宫内厅长官,人称“宇佐美天皇”,即使田中首相1973年春天宣布了裕仁天皇将于10月访美的消息,但由于宇佐美坚决反对,也只得推迟。

    日本新闻报道“大本营化”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裕仁天皇病重及去世之后。自1988年秋裕仁天皇病重后,日本各大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连续不断地报道天皇病情和与其有关的新闻,秋收庆典、文化娱乐活动及欢快节目都被迫停止,皇室和重要官员的婚期后推,日本政府要员出访和外国首脑人物访日计划推迟或被取消,甚至活动猖獗的右翼团体的暴力活动也突然消停下来,整个日本笼罩于一种异样的“自肃”气氛中。

    在日本政府和宣传机构强行制造出来的异常气氛下,所有日本人都必须以及其沉痛的心情对待裕仁天皇病情的发展,均要毕恭毕敬地祈祷裕仁天皇病体康复,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会有右翼分子出来干涉,被骂为“国贼”!

    裕仁天皇1989年1月7日去世后,日本政府强迫所有日本人为裕仁天皇服丧,竭力使东瀛四岛处于“极度悲痛之中”,还发表谈话吹嘘裕仁“在62年漫长的在位历程中,一直是日本国民心中的支柱,天皇陛下在日本面临内外严重考验时所创建的丰功伟业是无法估量的!”

    其后,日本政府按照神道仪式为裕仁天皇举行隆重葬礼,接着又用20天时间,花费资金8000万日元为明仁登极举行大尝祭即新天皇即位仪式。日本政府不但违反宪法举行大尝祭,而且公然声称这不仅是皇室的仪式,因此遭到明治学院大学等四所基督教大学、社会党等的强烈反对。

    对此,日本政府发表政府见解辩解说:“大尝祭自古以来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日本的传统仪式,它起源于丰收典礼……是感谢皇祖天神赐予安宁和五谷丰登,并起到国泰民安的仪式。”

    许多日本有识之士都未日本当局利用普及率占世界首位的新闻报道毒化舆论的作法表示担忧。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指出:“我觉得,用教育来毒化青少年,用强大的新闻报道攻心,这种眼睛看不到的统治或压抑,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用眼睛能看到的暴力手段更为可怕。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将日本推向战争深渊的当然是军部乃至天皇的统治,而从侧面起着社会支持作用的正是教育和新闻报道的力量。”

    (3)日本右翼借新老天皇交替猖狂活动

    日本右翼分子一向以天皇的守护者自居,一贯主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大和民族至上”,处心积虑地想唤回昔日绝对注意主义天皇制的无上权威,但日本各界人士几十年来都反应冷淡,这使日本右翼势力感到畏惧。因而裕仁天皇于1989年初亡故,使右翼分子遭到沉重打击,感到顿失精神支柱,其疯狂复活军国主义的气焰一落千丈。

    但出乎右翼分子预料的是,日本有百万人次以上的民众参加对与裕仁天皇的哀悼活动,日本政府和新闻界联合制造了笼罩日本列岛的“自肃”气氛,特别是日本各界隆重举行明仁新天皇的即位仪式,与往日对右翼分子关于天皇的宣传的冷淡态度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于是,日本右翼分子头脑发热,产生了一些错觉,认为明仁天皇即位能使日本“从遭受惨败的记忆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新的精神”,错误的认为日本从昭和时代进入平城时代后,“修改宪法将比较容易,增强日本的防务能力也比较容易了!”

    在这种错误分析知道下,日本右翼不惜对反对天皇制的人大打出手,必欲将日本进步分子置于死地。

    最典型的是“本岛事件”。就因为长崎市长本岛将裕仁天皇有战争责任,右翼分子就骂他“国贼”,要他“快下地狱”、“快去死”!他们说到做到,1990年1月18日,公然在长崎市政厅门前用枪弹将本岛市长击伤,凶手公开叫嚣:“本岛市长竟敢说天皇陛下负有战争责任,这是大逆不道,我代表上天给他以惩罚!”同年4月25日,菲利斯女子学院院长住宅遭到右翼分子的枪击,也是因为该院长出与宗教原因,联合其他宗教界人士发表声明,对新天皇即位仪式提出批评,反对神道宗教仪式作为国家的仪式举行。

    日本舆论对右翼集团的暴行反应强烈,认为是“新天皇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泛滥的表现,是当今日本政治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