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大观园 三千年前山西南部族群探秘

 狂飙为我从天落 2012-03-12

以下为2011年6月17号《文化大观园》节目实录:

核心提示:三千年前山西南部生活着怎样的族群,斜洞腰坑殉狗这是什么民族的墓葬习俗,霸国一个只在青铜器铭文上出现的诸侯国,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文化大观园霸国出世。

山西出土大量青铜器西周霸国神秘现身

镜头:工作人员打开文物库大门开灯

解说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文物库,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文物就存放在这里。

谢尧亭:这个铜豆在M1017里面出土了四件,非常珍贵,那么铜豆呢,它过去就是,我说的它是盛这个菜,或者是盛酱的一种东西。那么在它的里面有一篇铭文,这个铭文叫霸伯作、大,大和太是一样的,这个地方它缺了一个字不清楚了,那么我们通过其他的相同,其他的豆呢,这个地方铭文是庙,就是霸伯作太庙宝尊彝,其孙孙子子万年永用。

这件器物叫这个青铜罍,罍呢当时也是一种酒器,这个青铜罍非常漂亮它的花纹非常漂亮,我们看到这个鱼鳞纹,图的鱼鳞纹,那么它的这个底纹是这种云雷纹,做得非常地细腻,非常地精美。那么在这件器物的口沿的内壁,也有几个字,叫霸伯作宝尊,这也是霸伯做的器物。

解说2:“霸伯”,这些青铜器铭文上一再提起的墓葬的主人,在史籍中从未有过记载。正是根据这个反复出现的名字,考古人员推断,翼城大河口墓地为西周时期一个小国——霸国的墓地。

时间回溯到3000年前,周王朝建立最初,分封天下,既有同姓诸侯,也有异姓诸侯,史书上有记载的诸侯国就有七十多个,但是关于霸国,却没有任何记载。霸国,就这样突兀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谢尧亭:就是在这个M1发掘之后,M1发掘我们一见着这个青铜器之后啊,我们就发现这个青铜器上面有铭文,那么它的铭文明显显示的就是霸,霸中或者是伯,霸出现了好几次,还有芮公舍霸这样的字眼,就我们发现这个霸字的铭文之后,所以我们就初步推断,这个墓地有可能是霸伯家族的墓地,因为这个M1它非常大,而且随葬了好多的器物,那么我们初步判断他就是一代国君,那么他既然是一代国君的话,那么他就可以,他的青铜器的铭文,基本上可以代表它这个墓地的这个,主要的人群,就是所有霸国或者霸族的。

解说3: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墓葬一千余座。最早发现于2007年5月,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掘。其中为分辨墓地国别提供最有力证据的墓葬,是两座分别编号为M1和M1017的大墓。在没有发现“霸”字铭文的青铜器之前,考古人员曾经对大墓主人的身份做过种种猜测。

谢尧亭:就是周公和成王那个时候,把唐国给灭掉,完了以后分封叔虞到唐,就是说当时灭唐还有个历史背景,就是那个管蔡之乱就是管叔和蔡叔和这个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在平叛的过程中,这个唐也参与了这次叛乱,后来把唐灭了之后呢,就把叔虞分封到唐,那么大家更倾向于这个地方,是唐的墓地,因为什么呢?因为在文献上多次记载,唐叔虞是分封地是在翼城一带。

串场1:在《吕氏春秋》中有个“桐叶封弟”的故事,说得就是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周成王即位时,年龄还小,所以由周公旦代理朝政。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弟弟,随口道:“我把它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周公旦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去问成王,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旦听了以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旦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唐的封地就在今天翼城一带,而叔虞的墓一直没有被发现,大河口墓地就在翼城县城东6公里处,所以考古人员会有这样的推测。

解说4:虽然墓地的国别已经确定是霸国,但这个历史上没有过任何记载的小国家究竟是什么来历,它和西周王朝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考古人员又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上找到了一些线索。

谢尧亭:这是一个青铜簋,这种青铜簋这种花纹就是从这个西周中期开始出现的,这种瓦棱纹,这种扁腹的簋也是不多见的,那么在它的盖里面和内底都分别有一篇铭文,这个铭文里面,前面是记这个年月的,隹十又一月,井叔,就是邢叔,邢台的邢,就是现在它这个写的这个水井的井,井叔来,来到这个什么地方,来蔑霸伯历,蔑历是什么意思?就是当时这个勉励、奖励,就是这个意思。井叔呢也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大臣,在西周中期偏晚的一个大臣,所以这对我们就是这个墓葬的断代呢,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解说5:我们无法知晓的霸国历史,因为井叔这个人物的出现,原本紧闭的历史之门似乎打开了门缝,透出了一些光亮。考古人员在另一只青铜簋上,也发现了一个史书上有记载的人物,芮公。

谢尧亭:我们叫它鼎式簋,因为它器物里面有铭文,这个地方有铭文,这个铭文写的是什么字呢?就是芮公舍霸马两、玉、金用铸簋,芮公呢就是周王朝的一个大臣,舍呢是赐给的意思,霸就是我们说的国名或者是族名,是赐给霸伯吧应该是,马两匹,还有玉器,还有金,就是青铜,那么霸伯呢拿着这些东西去做了一件簋,这就是它的铭文记载这个事。

解说6:我们无法推断这段铭文中的芮公指得是哪一代芮公,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霸国国君与西周中央王朝的权臣井叔、芮公都有来往,霸国在西周众多的封国中影响力不可小视。

谢尧亭:在M1里面,发现了有11个壁龛,为什么它要用这么多的壁龛呢,因为它的器物非常多,不仅在它的葬具里面,就是所谓的棺里面放了很多的玉器,棺椁之间放了很多的青铜器,还有一些玉器等等的一些器物,它放不下,在它的二层台上,所谓的二层台,就是在这个椁室的一周,(填土)的上面形成一个台,它还在这个墓的墓壁的四周,挖了11个小的像小窑洞一样的东西,我们考古上叫壁龛,那么在壁龛里面放的有原始瓷器,还有陶器,特别多的是漆木器在二层台上面还放了两个漆木俑,在它的东部的二层台上面,还放了两件漆木俑,那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个说明它这个国家,还是比较富裕的,它起码有这种实力,第二个就说明这个霸伯,当时呢,还是相当地厉害,就是说这个霸伯当时还是比较有威望的,至少它在当时的这个国与国之间的,这种国际环境之中,很有威望,它的国力是比较强盛的,要不然它没有这么多的,不能拥有这么多的财富。

解说7:一个史上无名的诸侯国国君,竟然有如此丰厚的陪

 

葬,这大大出乎考古工作人员的意料,而在另一座国君级别的大墓M1017中,又有着惊人的发现。

谢尧亭:在M1017的棺盖板上我们发现了大约2米长,1米8宽的这么一个范围内,铺满了海贝,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海贝,我们也没有经过精确的计算,初步估计大约有2万枚左右,有可能是缀在布子上,或者是什么介质上面,缀在在一定的东西上面。在棺盖上铺着,海贝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货币的功能,这么多的海贝,也表明了他的财富的拥有量也是非常大的。这么多的海贝,我们如何提取,我们一件一件海贝编号,那是不可能的,太多了,那么我们想把它整体提取出来,所以我们就把这座墓葬,搬迁到了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

镜头:搬运现场

霸国墓地发现斜洞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姓氏

镜头:从照片背板到人

谢尧亭:这是我们2007年发掘的一号墓,那么这座墓是我们这个墓地里头比较大的,我们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墓没有被盗,这座墓呢我们看到在它的四角上呢,有四个洞,那么这个洞呢在这个墓室的四个角里面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暂时把它叫为斜洞,这种斜洞究竟它是做什么用的,到现在呢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当然至少我们能够判断它是一种礼制上的用途,它绝对不是说没有用,随便在这儿挖了四个洞。

解说8:虽然不能肯定斜洞的真正用途,但这个发现却为考古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因为类似的斜洞并非首次发现。早在2005年发掘的绛县横水倗国墓地中也发现有斜洞,倗国与霸国墓地遗址相距不过数十公里。除斜洞外,腰坑和殉狗也是两个国族墓地的共同之处。

谢尧亭:这个腰坑它是什么意义呢?就是说我们理解它就是在墓主埋葬之前的一个奠基坑,先祭祀一下,祭祀放一个小狗,之后呢再放上垫木,上面放椁再放棺,是这么一个程序。腰坑里面殉狗,这是商文化的一种习俗,就目前发现最早的,在咱们中国发现最早的有腰坑的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腰坑。

解说9:除斜洞、腰坑、殉狗这些共同点外,霸国墓地与倗国墓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主要墓葬都是东西向。已有的考古发现表明,西周王朝姬姓贵族的墓葬都是南北方向,从无例外。而墓葬都为东西向的墓地,很有可能属于同一个族群。

谢尧亭:出土有倗伯的青铜器铭文明确地显示了,这个倗的姓,是媿姓,就是一个女字旁,右边加一个鬼字,这个媿姓,那么东周文献记载,狄人的姓就是媿姓,那么倗国或者是倗族这一群人,他就是媿姓,那么他就是狄人,那么我们发现的翼城大河口墓地,它的文化性质,文化因素,与这个绛县横水墓地的倗国墓地非常相似。你比如说都是绝大多数,都是头向西的墓葬,两个墓地都有斜洞,斜洞在目前西周考古上也就在这两个方国的墓地里面有发现,所以我们推测,大河口墓地的人群的姓也是媿姓,他也是属于狄人人群。

串场2:“蛮、夷、戎、狄”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这些称谓其实比较笼统和模糊,这些民族的活动区域也不固定。如果要简单概括,那就是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华夏族与这些周边民族,既有对抗,又有融合。其中戎、狄因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他们与华夏族的关系相对密切一些,彼此之间还有通婚,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晋文公都曾娶戎族女子为妻。《左传》中有记载:“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晋国的周围就是戎人和狄人。霸国墓地所处的翼城,就在今天的晋东南一带,正是史书记载的狄人定居和活动的区域。

解说10:如果霸国和倗国一样,都是狄人的话,那就说明在今天山西境内,不仅存在有晋国,这样周王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大国,还有少数民族的封国。

谢尧亭:晚商时期,它的狄人呢,它是所谓的戎、狄,它也是分三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说,它和中原华夏的关系非常好,一种情况就是说,它时好时坏,一会和你讲和,一会又和你对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直和你对抗,不和你讲和,那么这三种情况里面,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西周时期分封的这些少数民族,它们就是和中原王朝比较好的那些,他们在商代晚期,已经被中原王朝给它分封,或者是同化,或者它们就组成联邦,这样的性质。

解说11: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晚商时期,晋南地区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的方国,但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极少发现有商朝时期的墓葬和遗址,这可以说是一个不解之谜。而倗国、霸国墓地的发现,表明甲骨文记载的那段历史到了西周时已被改写,周在灭商之后,对晋南的诸侯国进行了重新的分封。

记者:当时候西周这个封国,我们知道封了很多很多,当时候封国一个是他的姬姓,他自己的这个血缘系统的,还一个就是当时候的一些经历了建立了这个军事功勋的,是吧,比如说姜子牙这种,还有一些是什么,是当时跟着他一起推翻了商的那些其他的一些部族的人?

刘绪:对,这个周人,因为他是从西面起家的,他属于,按照这个铜器铭文,应该叫他西土集团,他属于西土之人,他说是在他灭商之前,当然在灭商前期可能比较强大,他长期并不算太强大,他灭商以后,他的统治策略还是比较高明的,他基本上属于一种安抚的怀柔政策,这样就是他靠他自己的那个,血缘系统,靠他自己的人来分到各个地区。

 

记者:覆盖不了?

刘绪:覆盖不了,没那么多能人,给他去治理,那么大范围。

记者:没那多七大姑八大姨,就那么多亲戚?

刘绪:对,所以他必须得依靠非姬姓的人

解说12:周朝先后分封的诸侯,仅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71个,其中姬姓就占了53个,除姬姓王亲外,其次就是参加伐商的功臣,以姜子牙为代表的姜姓,除此之外就是商朝的后裔。

刘绪:纣王,在武王灭商的时候,就自焚死了,但是他灭国不灭氏,他仍然保留纣王的儿子,叫武庚,还让他在殷墟这个地方,守商祀,你继续存在,我承认你。

记者:对,你继续在这个地方供奉你的先人,你的香火不断?

刘绪:对对对。

记者:他不绝嗣?

刘绪:对不绝嗣,并没有斩尽杀绝,他对,叫前朝,就是这个比如说商代的其他的那些

记者:(也封)。

记者:像方国,有的他也保留,有的封了,像很有名的,当然可能是传说性的,像黄帝之后他都封,夏的后,封的杞,他都封了,就是他对,不是他这一个大系统的,不是西土集团这个系统的,他仍然也要利用,也有封让你在这存在,这对他的统治还是起作用的。

解说13: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周朝的王室宗亲一般都分封在重要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与少数民族蛮夷戎狄邻近的地方。

记者:就是守土之臣,这么多的疆土,总要有人在那里守着,当时的人口又很稀少,那么就是有一些地方,我管也管不了的,我只把我自己的亲信,或者我自己亲族的放到一些战略要地去,然后战略要地之间空的地方,就分给别人?

嘉宾:他肯定在这个方面有个想法,燕国最远。召公

记者:最重要的?

刘绪:对啊,三公之一,就是太公,周公召公,在这个最边远的地方是召公,东边最边远的太公,他这个显然是有意思的,有目的的,那些其他的肯定不会把他分在这种比较关键要害的地位。

记者:战略要害的地位?

刘绪:对,战略要害不会。

记者:都填空,战略要地中间填空,像霸伯可能就属于填空的,或者是当地的原住民,也有可能?

刘绪:不一定,因为什么,他是,怀姓九族,一般是从别处弄来的,当然不排除本地,但是这个山西这个情况比较特别,就是在现在这个霸伯这个墓地所在这个位置上头吧,缺少商代晚期的遗址,山西的西南部,就是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多年来,考古上在努力地寻找,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商代晚期的遗址。

记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绪:极少,这当然是另外有个特殊的,怎么样来解释的问题了,至少这个现象说明,商代晚期这个地方人极少,那么西周初年开始有了很多。

记者:那都是外头迁来的?

刘绪:对,大部分是外来的

史料从未记载青铜器铭文成考据霸国钥匙

解说14:腰坑、殉狗这些墓葬习俗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霸国和倗国虽然是西周的封国,但是他们也沿袭了商代的习俗。殉人也是商代墓葬习俗的一个典型特征,倗国墓地中就发现有殉人,而霸国墓地却没有。

刘绪:商代的时候殉人也比较多见,当然是属于身份高的人了,殉人也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到西周,现在这个西周属于姬姓周人的墓葬,大墓,因为商代都是大墓殉人嘛,身份高的嘛,等级高的嘛,但是在西周现在挖的呢,诸侯一级的身份很高了,已经挖了不少了,殉人极少,这个和商代差别非常大。

 

刘绪:周人还是讲德,这还是有点道理的。

记者:有道理。

刘绪:就是我们考古上能看见,他跟商人完全不一样,要讲中国早期文明,周和商区别非常大,在这一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记者:所以孔夫子说“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考察了夏,考察了商,又考察了周,他还是觉得周比前面要文明。

刘绪:要文明的多,对待人的态度上讲,这个反映非常明显。

解说15:中国古人认为,人在死后依然会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那么生前的奴仆和财富都应该随葬墓中,供自己在死后使用,这就是殉人这种残酷制度的由来。在商代,用活人殉葬非常普遍,但是到了周代,殉人开始减少,逐渐以俑人代替。

记者:那么这里头好像霸伯墓里头就发现了很漂亮的漆俑。

刘绪:对,它这个保存确实是很好的,因为漆木器嘛它容易坏。

记者:对,它那个胎容易坏。

刘绪:那两个人俑呢还在那站着,它当时放在那,一填土就把它固定在那了,但是木胎一烂了容易形成空洞,就不太好清理,但它保存下来,很完整的。现在看这个真正的漆木的俑,这个应该是最早的了。

记者:最早的了

刘绪:就是现在考古上看见的,是最早的,也是最近这两年他们在陕西韩城县发掘过那是东周的。

记者:芮国墓。

刘绪:对,定下来这个属于芮国的,那儿也有俑。

记者:那是个石俑。

刘绪:没有。

记者:有木俑?

刘绪:漆木的,烂了,里头形成空洞了,灌上石膏呢那个人样还能出来,原来他们说那是最早的了,现在考古看,那不是最早的了,大河口的是最早的,

记者:对,河这边的比它早多了。

刘绪:对。

解说16:因为没有史书记载,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我们打开霸国历史之门的钥匙,霸国可以说是一个记载在青铜器铭文上的诸侯国,在这些制作精美的青铜器中,考古人员发现其中一些青铜器上竟然铸有“燕侯旨”铭文。

谢尧亭:燕国的器物目前发现了有这五件,两件爵两件卣和一个尊,那么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件大卣里面又出土了这一套酒器,这一套酒器,那么这一套酒器呢有五个觯,还有一件斗,这是舀酒的,就是从卣里面把酒舀出来,舀酒的这个叫斗,就是咱们烟斗的斗,它是舀酒的,还有发现的这个罐子,这个罐子呢是带把的罐子,它也是一件酒器,这是过去没有发现过的,它这个底部略微有点凹,凹底的,上面的花纹呢应该是后刻的,不是当时铸造的,后刻的花纹,这就很像咱们现在那个喝酒的那个分酒器,就是没有流,所以就是说在古代呢这个酒器已经是非常发达了。

解说17:燕国青铜器传世极少,竟然有五件都出现在了霸国墓地中,这对考古人员来说是个意外惊喜。而与霸国邻近的倗国,也有青铜器出现在霸国墓地中。

谢尧亭:那么我们看到这是一对盆,这一对盆是形态和铭文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盆它非常重要在哪儿呢?就是它的内底也有一篇铭文,这个铭文写的是倗伯造作旅盘还是盆,下面那个字不太认识,搞古文字的也不太认识,倗伯就是这个绛县横水墓地的国君,就是绛县横水墓地的主人叫倗伯,造作就是开始做这件器物,完了其万年永用,那么倗伯做的这一对盆,怎么能埋在霸伯的墓葬里面?这就是我们说的赗赙制度,也就是当时霸伯去世以后,其他的国君,倗伯的国君给他送的礼。

串场3:赗赙制度是两周时期的一种助葬制度,在贵族死后,由王、诸侯或者其他方国的首领赠送车马、衣物以及钱财等随葬之物,以帮助埋葬死者时使用。赠送不同的物品,名称也不相同。《春秋公羊传》有记载:“车马曰賵,货财曰赙,衣被曰襚。”霸国墓地中会出现燕国、倗国的青铜器,就是这个原因。赗赙制度是周代礼治的一部分,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宗族的稳定。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宗族制度开始瓦解,赗赙制度也逐渐丧失了它的基础。春秋时,各诸侯为了和战,会利用赗赙往来进行外交活动,此时的赗赙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随着诸侯越来越少,赗赙制度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转化为民间习俗,至今仍有流传。

 

解说18:在霸国墓地中,还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一件三足盘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因为同样形制的陶盘在绛县横水倗国墓地也有发现。

谢尧亭:我们刚开始不知道,它是什么用途,我们以为它是一种盛食器,后来呢,发现这个村,现在的大河口村,还在用这种东西,相似的东西,来进行烙饼,所以呢我们就认识到它有可能当时就是一种炊器,用来烙饼用的,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悠久的这种传承性,就是一种实用的东西,它可以经久不衰,一直可以流传下来。

解说19:霸国墓地另一大重要发现就是这些原始瓷器,原始瓷器也叫原始青瓷,它们是古代人从制作陶器发展到制作瓷器时最初的尝试,虽然看起来粗糙,却是非常罕见的珍贵文物。

记者:那这一次的话,霸国出现的两个青瓷的器皿很完整,而且器形也不小,它会是本地的呢?还是在南方烧了以后,从南方给到这地方来的呢?

刘绪:这也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问题,意见不一致,因为原始瓷器来说虽然(河南)二里头有,但是很少嘛,在人家跟它同时的,咱们国家的东南部地区也有发现,在上海它叫马桥文化,基本跟它同时,人家也有,从这个时候开始往后越来越多,商代、周代、原始瓷器东南地区很发达的一个区域,反而在比如说中原地区相对说很少,有是有,商代墓葬里头也有,原始瓷,那么西周也有,但是数量远远没有人家多,这样呢就是有人说这东西可能是从东南地区,因为人家那儿发达嘛,人家比你发达多了,人家窑都能找见,你那窑都没找见,你说你这儿烧的,连个陶窑都没有,原始瓷器窑都没有,人家那有的是,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意见就是根据器形,说有的在那面找不见这个模样。

记者:器形是中原地区的?

刘绪:中原地区有的陶器跟它有点接近,说这个商代啊,就是在郑州啊,有些陶器跟在郑州发现的商代的原始瓷样子是接近,所以有人说那应该是在这儿烧的,不是从南方进口的,在本地这里烧造的,所以这个意见有点分歧。

串场4:原始瓷器,铸有铭文的青铜器,独特的墓葬习俗等等,我们通过这些信息逐渐描绘出了霸国的大概轮廓。青铜器上的铭文表明,霸国与它邻近的倗国,甚至是距离几百公里的燕国都有往来,周王朝的大臣井叔、芮公也曾赐给霸国国君礼物,但是在霸国墓地中,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它与晋国有过直接往来的实物,这让考古工作者感到意外,晋国是两周时期山西境内最大的诸侯国,它的一举一动,存续变迁都会牵动友邦四邻。不过霸国最终也没有与晋国脱开干系。根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晋武公掀起硝烟,发动对邻国的战争,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晋国周围许多小的国家都被兼并,横水倗国墓地和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也都是在春秋初年消失,我们完全可以做这样的推测,到春秋初年的时候,霸国已经被晋国兼并,不复存在,这个晋南小国的历史就此湮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