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儿离不开海瓜儿离不开秧

 隆文 2012-03-12

鱼儿离不开海瓜儿离不开秧

 

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乃辍城薛。

君田婴和齐王的关系不好,田婴就想修一个薛城做自己的地主。靖君本不想听任何人劝,但有一个只讲了“海大鱼”三个字的门客使引起了田婴改变了主意,你靖君有齐国做庇佑,齐国就象海、你靖君就象海中的大鱼,你游刃有余谁也奈何不了你,你如果离开了齐国,就象大鱼离开了海、瓜儿离开了秧,蚂蚁都能收拾你。靖君于是放弃了修建薛城“独立自主”的计划。

自由,不光是现代人的渴望,古人也同样渴望;自由,不仅仅是平民百姓渴望,王侯将相一样渴望。但靖君明白一个道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做出了“鱼儿不离开大海”的选择。

 

现在成都这个地名,来源于“三年成都”的典故,古语说:“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个典故和舜有关。舜很有人缘,很能“招人”,因为舜有德行、有威望。舜如“大鱼”,舜的“孝悌”如大海,重“孝悌”的舜就如海大鱼,大鱼在海中海阔凭鱼跃。如果离开自己的德行之海,离开“孝悌”,舜只能是一个具缚凡夫罢了。

舜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他的父亲是个盲人,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继母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大舜在家的日子很不好过,继母经常跟父亲和弟弟象联合起来欺负他,甚至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天动地,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舜非常善于教人为善,有一次舜在雷泽,见年轻人都争相在深潭厚泽中捕鱼,而老弱则不得不在急流浅滩之中捕鱼,就想改变一下这种不良风气。见到争抢深潭厚泽捕鱼的人不言其过,见有让的人则大加赞赏,于是年轻人都把深潭厚泽的位置让给老人了。其实,以舜的地位、威望,他说句话就行了,但舜没有那么做,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匡邪弼恶,“攻心为上”。

古人都重视择临而居,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孝悌”能温暖人心,所以百姓如小溪奔向大海。但“孝悌”要起作用,还需要有舜这样的圣贤来弘扬,没有人弘扬其作用不能显现。

孔子非常称赞舜的孝行,说:“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孔子汇集先贤的思想和言行,开创了“四维八德”中华文化之海。“礼、义、廉、耻”为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八德。有了“四维八德”之海,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犹如“海大鱼”,海阔凭鱼跃,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四维八德”是海,同时它也是一种“粘合剂”,这种“粘合剂”直指人心、粘性很强,所以中华文明时间上超过了其它所有文明。

 

《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洞庭湖干涸了,鄱阳湖干涸了,长江被截断了,标志着哺育几千年炎黄子孙的四维八德之海已经接近干涸了,人们转而投向科学技术之海、自由民主海。人不是造物主,“蒸砂拟做饭,临渴始掘井,用力磨青砖,那堪将作镜”,沙砾怎么蒸也蒸不成饭,青砖怎么磨也磨不成镜子,临渴时来掘井怎么也来不及,所以种种社会中怪现象都出来了,可以说前不见古人,后可能也不会再见来者,因为人们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吸烟有害健康”、“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但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增强了人们的免疫力,一条臭鱼能腥一锅汤,两条臭鱼呢?人们已经麻木了,只能臭海中随波逐流。

 

土地离开了水,渐渐干旱,人心离开了本性,渐渐沙漠化。一粒沙子,入水即沉,一万粒砂子,也是入水即沉,一亿粒砂子,还是入水即沉,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这时,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孙子兵法》的西方国家,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不管他们能不能理解《圣经》的真意,但《圣经》的凝聚力形成了一艘大船,总比一盘散沙要好得多。

 

《太上老君清静经》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我们的本来面目什么都不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不需要享受科技成果,自性不需要医疗保障,只是妄想颠倒我们克服不了做了它的奴隶。“清”为“道”无障无碍,“静”为“德”一切平等,平等才能不起波澜才能得到真正的享受。清净心是真正的营养,“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有了清净心我们才能不受贪嗔痴三毒之苦。

 

一个年轻人,想要找高人求道,一位高僧化作乞丐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便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年轻人不耐烦地说:“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乞丐说:“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真谛,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嫉妒也是,猜疑、懦弱、浮躁、仇恨、贪嗔痴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心灵有漏洞,再多的财富也承担不了,“石崇巨富叹无钱”,石崇富甲天下感叹没有钱花,美国也是、欧盟也是如此,嗷嗷待穷人哺育,“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一样离不开银行就活不了,政府也一样需要快要靠卖国企来堵窟窿了。

鱼儿离不开海、瓜儿离不开秧,要想到达彼岸就需要先天的智慧。“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我们的智慧不是学来的,是我们本具的,但要象舜,要象孔子一样用“诚”和“明”去开发。

末法时期,业障深重的具缚凡夫靠自力已经很难出离苦海了,如果不靠“船”不可能到达彼岸了,印光大师说:“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南无阿弥陀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