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正祛邪说肿瘤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3-12

扶正祛邪说肿瘤

何任

(浙江中医学院,杭州 310053)

关键词:扶正;祛邪;肿瘤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恶性肿瘤更是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笔者试从中医药角度,从扶正祛邪这一具体治则出发,结合临诊中的点滴体会,探讨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一得之见可有助于展现中医学防治常见病的作用。

     中医学对疾病发生之认识都是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的基本理论上加以发挥的,扶正祛邪也是立足于这一基本观点。所谓 扶正 ,是扶助人体对 的防御能力,使人体达到正常功能,即所谓培 。明·李士材根据《内经》 治病必求于本的说法提出: 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使 扶正 的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在培补脾、肾方面。 得到扶助,恢复正常功能就能防御病邪,因而 祛邪 之功可以从 扶正 间接地得到;而用药直接抗病制邪也是 祛邪 的另一措施。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意味着肾为人身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起一定效率的生理反应。《难经·三十六难》说: 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强调了肾中阳气之重要。明·张介宾说: 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 都说明 命门 是生命关键之处,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是人体生化的来源,是生命的根本。

     脾为后天之本。《内经》说: 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 又谓: 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以胃行其津液。 脾、胃、肝、胆、小肠、大肠都属消化系统。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升清降浊,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脾又有统血之功。故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使其能正常循行于经脉,不使外溢的作用,主四肢、肌肉之濡养和活动。脾与胃既互为表里,又为营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说明脾对全身的协调活动,特别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全身气血的充盈和虚衰,肌肉四肢的健旺和怠乏,面色唇口的润泽和萎枯都有极大的影响。

     由此看出,中医对脾肾于全身的影响视为 脾肾为本 是有根据的。扶正祛邪的治则总的就是扶脾、肾为重点。其中包括了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运用扶正的补养方法时,首先照顾脾胃,因为后天生化之源不能正常运化,则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故而扶正法对脾胃的注意应放在首位。脾肾两者没有衰败,则抗病祛邪就有了本身的基础。笔者对防治肿瘤,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补脾为主,或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在扶正的同时,并配以祛邪制病(抗癌)药。选用比较针对的药物,将扶正的补益药与抗病(癌)药同用,比单纯地用抗癌药似乎更为有益,不良反应更少。

     以下举出几个医案说明。

     例1:患者,女,20岁,1979年1月2日初诊。患者于沐浴时感到腹部膨大异常,经查,发现大量腹水,即人院。于1978年9月5日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右侧卵巢无性细胞瘤。由于腹水多,另侧卵巢目视也远较正常为大。征得家属同意进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全切。手术后行5一Fu等化疗并放疗各1个疗程。出院时医院认为病人年轻及病的恶性程度较高,估计生命维持不能久长。初诊时病人极度消瘦,精神差,胃纳差,失眠,头发脱落严重,腰酸,不能坐。白细胞数减少,血沉快。面色苍黄,口嗌干燥,脉软,苔薄舌红。以补气血、益脾肾并抗癌为法。处方:太子参12 g,丹参12 g,茯神12 g,炙甘草9 g,白术9 g,黄芪12 g,地黄15 g,鸡血藤18 g,天门冬12 g,猫人参24 g,半枝莲12 g,薏苡仁30 g,炒麦芽18 g。服药半个月以后,面色渐正,胃纳展,睡眠亦安,腰酸减轻,白细胞数正常,仍以扶正祛邪为主。以党参易太子参,北沙参易天门冬,酌加猪苓、平地木,并以杜仲、续断、六味地黄丸包煎代干地黄。依此基本方进出加减,1年后,检查血沉等均属正常。历时10年有余,健复如常。

     例2:患者,男,58岁,1978年5月8日初诊。1977年12月以无痛性血尿于某院作膀胱镜检查,诊为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病理切片为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Ⅱ级。手术后曾服过中药。于1978年5月5日膀胱镜检查为复发,并作电灼处理。初诊脉濡微数,苔薄,以扶正祛邪为主。处方:太子参 12 g,茯苓12 g,白术12 g,炙甘草9 g,淡竹叶6 g,白花蛇舌草9 g,薏苡仁30 g,黄柏4.5 g,六味地黄丸(包煎)30 g。以上方为基础,适当加减,在扶正方面增加或更用党参、沙参、黄芪、天门冬、平地木、黄精、大枣、炙鳖甲等;在抗癌方面加猪苓、半枝莲等。3个月后作膀胱镜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半年后又作检查,亦未见复发。后隔日服用上方,并每日煮食薏苡仁30 g,已恢复全日工作。

     上项案例均据扶正祛邪治则,以补脾肾益气血与抗癌药同用,平稳无副作用而取效。

     治疗肿瘤的资料和临床报道方法很多,总的来看:1)单纯用扶正的方法治疗肿瘤,如日本矢数道明氏治疗子宫肌瘤用归脾汤而痊愈(见《汉方治疗百话摘编》),但这样的例子极少。2)以攻邪的方法抑制肿瘤,这是比较多见常用的方法,如活血化瘀、清利湿热、软坚散结、通络解毒等都属这类。用方选药上如草药龙蛇羊泉汤治肿瘤就是祛邪很有代表性的名方。从现时抗癌中草药制剂看,几乎都是以祛邪为主。如三尖杉、喜树、山慈姑、斑蝥、山豆根、蟾酥、黄独等制剂都是例子。 3)扶正祛邪合并使用,如以红参配合抗肿瘤中草药的制剂及上面举的医案也是扶正祛邪同时施用的例子。

     笔者认为以上几种方法,用单纯扶正补益药来治肿瘤,确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减少肿瘤转移和减少复发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少例证。以攻邪为主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采用,也是无数案例证实有效的果断做法。如果邪实明显,正气不衰,防止复发转移,攻坚散结宜急,药量可适当用重;若一般肿瘤手术、光疗、化疗以后,病邪趋于缓解,正气有恢复倾向,但气阴损伤还明显存在时则攻邪之药宜适当减量并逐渐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为安。扶正祛邪同时合用的方法,如果病例选择恰当,本方法是可取的。面对邪正的矛盾,要做到 祛邪不伤正,扶正助祛邪 。扶正与祛邪以何者为主,两者是有区别的,但也不能截然分割。机体情况差异很大,邪正力量对比亦各不相同,不能笼统说以何为主。大体早中期,体力未衰,气血未损,可偏重攻邪。若晚期,气血衰败,应以扶正为主,但也不能疏忽攻邪。像肿瘤这样一种比较复杂而病程又迂回曲折的病证,要摸索出一个精确平稳而又有效率的无疵的治疗方法,确实要细致体味和探索。 玉石俱焚 的做法并不可取。要做到既不伤正,又不助邪,探讨恰当的扶正祛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谓另辟蹊径,是以 无虚虚 无实实 为根据,不会导致 故疾未已,新病复起 。肿瘤固然铲动而病人已奄奄一息,这是医生病人都不希望的事,因而用药要视病证而施,当用峻猛就用峻猛,如病人能承受,且有所见效,就得坚持守方,不可辍药。若是药后病人明显出现不良反应,就应该调换措施。 粗工凶凶,以为可攻 的蛮干,是欠妥当的。扶正祛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足之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遇到明确诊断为肿瘤而又可适当作手术的,尽量使之手术,力争做得早,做得好,手术切摘后,结合服用中药治疗比较妥当。有些病人畏惧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指征的,要求单独用中医中药治疗,则要慎重对待。笔者也曾治疗2例老年妇人子宫癌,因畏惧手术而坚决要求服中药,用扶正祛邪治疗多年,至今尚存活,但是癌毕竟是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单纯一种治法能延缓多久,很难简单估计,需要加倍注意,严密观察,定期检查,果断处理,决不能掉以轻心。

     扶正祛邪的另一侧面就是饮食要合理,有目的地摄取有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亦是有助复健的。笔者曾遇一多发性肠息肉患者,经x线片证实,但又不具备手术指征,乃嘱每日食薏苡仁50~100 g代早餐,未服其他药,连服半年以后,再摄片示肠息肉已不明显。茯苓,对防止癌瘤复发有益而无害。其药理作用、机制如何应进一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