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学校管理应有的底色 陈钱林

 清源渭水 2012-03-13

浙江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  

我曾在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工作10年,因兼任浙江省督学而有机会参与众多学校检查与评估,见证了一些弱校的崛起和名校的衰退。凡崛起的学校,必定人际关系和谐,校长与教师互相尊重;凡衰退的学校,往往总是从人际不和谐的冲击开始。我体会,“尊重”是学校管理的根基,是学校管理应有的底色。

10年前,我开始在瑞安市安阳实小实践“尊重教育”,逐渐确立“尊重”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减负”、“选择”、“自主”和“基于教师”4项理念。

为什么“减负”?

教师时间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应该遵循适度原则,考虑节约资源,提高效益。要求教师无节制地奉献时间,甚至牺牲健康、牺牲家庭,这是对教师人格的不尊重。我们的“减负”措施有:

会议减负。学校经常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常常需要组织开幕式、闭幕式,不断请专家、领导捧场,看重了专家与领导的面子,唱主角的教师只能成了陪衬;面对领导讲话、专家聊天,教师往往如坐针毡,倒不是思想觉悟不高,的确还有太多的教育琐事等着他们去做。学校一般都有周会制度,总结经验、布置任务,稍不注意就容易开长会。因为一是领导太多,一件事由不同的领导反复强调;二是在会议上逐一布置工作任务,特别是针对个别人的任务也在会议上说。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周前会前分配领导讲话时间,以详细的“周行事历”布置工作任务,节约了教师参加会议的时间。

备课减负。教学当然得有教案,但每节课都要备详案,往往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我们尝试电子备课制度,组内分工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后共享,课前消化、再创新,课后写反思。2003年实施时,我们也担心会不会因此放松教学要求,实施多年后优势显现,这不仅只是减负,更是智慧共享。后来,我们除对需特殊要求的教师规定要备详案外,对绝大部分教师推行电子备课制度。

生活减负。办好教工食堂,鼓励教师和家属在校用餐。2008年开始,随着食堂条件的改善,我们为教师一日三餐都提供自助餐。教师不仅只是生活减负,更增强了爱校情感。

心理减负。教师心理压力多源于家长和领导。不管如何强调素质教育,传统文化使家长对分数都非常看重,这对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学成果需要以成绩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但是教师之间一丁点儿的差距怎能分清优劣?我们在期末考核成绩计算中,使用弹性指标,凡在一定范围内就为达标。家长反映意见,可监督教师的不当行为,但这也是教师产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原因。我们也重视家长的意见,但若非多次反映、多位家长反映、反映特别重大事项,我们一般不与教师交流,即便教师犯错也一般不在会议上讲。我们平时注重精神激励,选择哲理美文供欣赏,安排教师论坛讲身边的故事,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为什么“选择”?

一次,我们将外出学习的任务安排给某教师,后来才知道,本以为给予好处的事,在他眼里却是“苦差事”。一次,我们安排功课之后,某教师不愿教一年级,我们起先觉得她没大局意识,后来才知道,是她声带长了息肉,怕教一年级说话太多。由此,我想到了“选择”。只有选择了,才可避免不当的行政措施。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学校管理要顾及大局,但也应赋予教师一定的选择权!我们的措施有:

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任务。每学年末,教师填写下学年希望承担课程的第一、第二志愿并说明理由,我们依教师志愿安排课程。不能满足的,事先打电话征求意见。因为尊重在先,教师也都能愉快接受非志愿的课程。从多年实施情况看,可操作性强,每年开学初宣布功课安排时,教师感觉良好。

选择培训。2004年我们实施“教师外出培训经费包干制度”,每学年每位教师有固定的外出培训经费;学校只通报培训信息,由教师在经费范围内选择是否外出。因为有了选择权,教师要么不去,一旦参加,都能够认真对待。

选择科研套餐。教科研非常重要,但教师常常视之为负担,与其面面俱到而疲于应付,何不择其一而求精?我校安排课题研究、教师论坛、读书、撰写论文4项套餐,教师选择一项即可。

选择专业成长方式。学校制定《教师素质自主提升导向意见》,每位教师在13项单项目标和5级综合目标中选择项目,来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凡达到一定等级者给予奖励,而是否提出申请由教师选择;与之相配套,积极承办教研会、组织校本教研、组织学术沙龙等,是否参与也由教师选择。

为什么“自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教育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智慧,教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应该相信并培养教师独特的教育艺术。落实“自主”理念的主要措施有:

教育自主权。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有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威”形成良好班风者,有爱生如子“润物细无声”者……我们只在宏观上提出导向意见,而不会在细节上千涉。

教学自主权。探究式教学法和接受式教学法各有利弊,这几年尽管教学潮流不断变换,但我们主张教师不要盲目跟风,鼓励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和自己的特长自主决定教学风格。

工作自主权。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主流价值观是什么,都明白告诉教师,教师心中都有杆秤,才会自主。2004年将学校制度进行梳理汇编成《启航》,凡学校要求清清楚楚;每周一设计本周详尽的“行事历”,一周安排一览无余,规定没有列入“行事历”的任务不能另外布置。

尊重多元价值观。学校应该有核心的主流价值观,如作为学校精神的“真、善、美、乐”,“幸福为本、习惯为重、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教育理念等,都要求教师遵循并智慧解读。但教师是有差异的个体,在一些非主流的价值观方面,没必要强求统一。如,学校原来规定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后来许多教师不喜欢,我们就取消该项规定。

为什么要“基于教师”?

我认为,当前中小学缺少的是实践性理论,最需要总结中小学教师的智慧并推而广之。“基于教师”理念的主要措施有:

基于教师需求。如2002年教师对读本科、上瑞安市级公开课呼声特别高,我们就与高校合作在校内开办成人教育系列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积极承办瑞安市级以上教研会并推荐教师上公开课。近年来,许多教师对晋升副高职称有追求,而主要困难是论文,我们就多次请专家进行论文面对面指导。

基于教师经验。为了体现校内教育公平,我们在全校实施班干部轮换制,我们不是将外来的方案强加给教师,而是研究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形成不同特点的几种模式推荐给全体班主任。如果觉得都不适用,可以自己设计,经政教处备案后实施。如大课间活动、校园集体舞、校园劳动课程开设、学生评价方式等,我们都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思想,总结教师经验推而广之。因源于教师的智慧,每项措施出台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生命力。

尊重教师权利。教师权利主要通过教代会来行使。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将个人发展规划达标情况与奖金挂钩,后来教代会通不过,我们就服从教代会决定。2007年,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普遍增强,一些教师提议,应将个人专业成长达标情况与奖金挂钩,我们提交教代会通过此项制度。

追求教师发展。教师不只是奉献者,作为有信念、有追求的知识分子,教师应该具有发展的权利,学校应该将教师发展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并以发展眼光看待教师。我们2002年提出“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的办学目标,并于2006年摆在“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之前。

理念是管理的灵魂,是管理措施的指导思想。四大理念的提炼以及与理念相配套措施的完善,使我校“尊重管理”逐步成熟,走出了一条适合校情的有效管理模式。

“尊重”,的确具有独特的魅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更在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教师尊重需要,可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教育学角度看,新课程强调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倡导师生都能得到尊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追求“让每个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教师更应该享有尊严,没有尊重,哪来尊严?

我注意到,许多校长希望借鉴我校“尊重管理”模式,但总还有些顾虑: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来办学,上级的精神常常又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如果尊重了教师,如何对上级交代?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些相对落后的教师,对这些落后者也尊重吗?学校以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了教师,学生发展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我觉得,从四对关系上去把握,会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尊重管理”。

1.尊重与要求的关系。教育管理以尊重为前提,但尊重并不是意味着一切由着教师,毕竟现实中的确有那么一些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校作为政府办学的职能单位也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学校要善于将政府意志和学校发展大局分析后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尊重,要求才会更好地落实;只有要求明确,教师才会更好地形成合力,受尊重权才能更有保障。

2.规则与个性的关系。社会有道德规则,国家有法律法规,学校也得有管理规则。个别教师有一种浮躁心态,甚至存在师德问题,都必须要有规则来规范;一些教师经验不足,也需要规则来引导。但是,个性则是活力的源头,只有充分尊重教师个性,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设计比较详细的程序化方案,这样才可让教师更快地形成规则意识,适应规则,最终鼓励教师以个性超越规则。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对学生成长而言,每位教师都是一本“无言的书”,只有不断地专业成长,教师才有不竭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才能让学生“读你千遍不厌倦”,而教师也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职业幸福。

4.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制度是“尊重管理”的基础,只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才能高效,学校对教师才会有尊重的可能;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则容易相互指责,尊重的基础就会动摇。但“管”是为了“不管”,这需要文化引领。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思想,学校要高度重视以思想引领教师行为;只有形成了文化力,“尊重管理”才能显示特殊的魅力。

2011.24《人民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