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各学科冲刺策略

 家有学子 2012-03-13

政治:学会自我“把脉”

  高考临近,模拟考试多了。考生要通过试卷给自己“把脉”,对自己的“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条件。

  一、“把脉”自我的精神状态。

  许多同学卯足了劲头,冲刺一二次模拟考试。考过以后,容易出现精神懈怠的“高原现象”,学习效率下降,成绩停滞不前。对策之一是做一部分深题目,让成绩降下来。二是把自己的答卷和精致化答卷比较,发现自己答卷有许多漏洞。

  二、“把脉”自我的学习方法。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下了很多功夫,但效果不理想,很可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常见的学法问题之一:什么都想背上,结果是什么也背不熟。对策是把要背又易考的问题分出不同等级,优先消灭等级高的题目。之二:觉得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教材,不通读细读教材,知识点上必然出现很多漏网之鱼。还有书也读得很细,但是抓不住关键语句。对易错点,对有“根本”、“基础”等表明特殊地位语句关注不够。之三:只是支离破碎地记忆知识。要学会编写思维导图,把知识固化在知识体系的结点上。

  三、“把脉”自我的知识缺陷。

  选择题和简答题主要就是考查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靠,如果这类题目错误率过高,反映以下问题:一是记忆不牢:①认为不重要或者不会考,整个知识点遗漏。②当时掌握很牢的后来没有及时温习。③有的知识专业性很强,有的同学只是根据大意进行口语化改编。对策就是要对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实行强化记忆。二是理解不透:有的知识不仅要知道是这样,还必须知道为什么这样。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做到:反复揣摩、不耻下问、马上查阅相关资料。另外就是时政基本知识缺乏。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要补充党政报告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四、“把脉”自我的应用能力。

  谙熟基础知识,但综合探究题仍然得分过低,做题时无法动笔,无处下手,总是词不达意。这说明同学们整合知识的能力欠缺,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培养。要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具体说要研究教材与教材之间的关联,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联,课与课、框与框之间的横向关联,还要研究整本教材与单元、课、框的纵向关联。也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向外发散,找出千丝万缕的关联。要提高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主动试图用所学知识解读与解决这些问题。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就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的背后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同学所学的各本教材上的基本原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在长期观察生活和大量做题后才能感悟到。

  五、“把脉”自我的答题规范。主观题答案的内容大至相同,得分相差许多。这往往是答题的形式出了问题。一是卷面清晰与美观程度。短时间可能无法把字写得漂亮,但是把字笔画写得像,笔画不要省得太多,字让人认得这还是能做到的。二是内容写得很多,但内容排列的顺序有问题。内容排列的顺序一般要先主后次,分类分层。有的同学经常“混搭”,主次颠倒,异类穿插,本来得分的答案被不得分的答案所掩盖。三是原理与分析“两块皮”。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要依据原理对背景材料作深入细致的剖析,详细说明来龙去脉的过程。

物理:“主干”树下好乘凉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学中应达到的要求是:整合知识,综合分析,提高能力,灵活运用。

  策略一、知识体系系统性,主干知识网络性。

  (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对所学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提炼,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譬如在复习力学知识时,要明确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是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掌握了这一点,就掌握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完整的方法。机械能和动量的知识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提供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种方法。

  (二)物理学科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热点,学好主干知识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点。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按学科分支分类有:

  1、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机械波,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

  2、电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电功)分配特点,电路动态分析,电学实验,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各类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交变电流。

  3、热学:分子运动论,热力学三大定律,气体性质。

  4、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光的波粒二象性。

  5、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衰变,核力与结合能。

  策略二、注重专题复习,促成能力提高

  专题复习即围绕主干知识,打破知识分类,分析物理情景,寻找物理规律。

  常见专题有:追及与相遇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传送带问题,全过程法解决力学综合问题,图像问题,类平抛问题,单摆模型,弹簧问题,电学实验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物体在等效重力场中的运动等等。

  譬如图像问题。近年来各地的物理高考试卷中,图像问题占的分值越来越高,是高考的热点,图像问题遍布于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各个章节,基本只涉及到图像的斜率、截距、走势、拐点的物理含义,对图像是直线的最好要能写出函数表达式,这样斜率、截距的含义就更清晰了。

  策略三、回归物理课本,还原物理本质。

  回归物理课本就是要寻找物理规律的“源头”。一要梳理基础知识,;二要梳理基本模型;三要归纳基本方法;四要回归演示实验,近年来,高考试卷中考演示实验的频率也较高,对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要重新回顾,特别重视图像分析法和实验的设计思想。

  还原物理本质也是回归物理课本的一种。现在的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有两大趋势,一是题目多于生活实际相联系,二是很多题目都由高、精、尖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改编而成。而这两类在教材中都有体现,即教材中的“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STS”、“科学足迹”等,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现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大面积停电引发的思考”等,是很好的命题题材。

生物:能力立意有的放矢

  一、熟悉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做到方向明确。《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备考中要将考试说明弄透、搞准,对知识点进行大胆取舍,把握侧重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现代生物技术都是占有较多分值的必考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免疫等知识点,也不可忽视。对于教材中考试说明没有提及的内容可以放弃。

  二、培养六种“能力”,做到全面提升。“能力立意”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能力立意”培养表现在:1、要加强解决综合性选择题的能力培养。近年高考选择题往往将多个考点组织在一起,既提高了选择题难度,又保证了考核知识点的覆盖面。2、要加强解决非选择题的能力培养。对不同的知识重组、能力整合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益的必要条件。3、要加强图表信息提取、分析、转换的能力培养。要尝试用生物学术语描述课本和试题上的图解、图表和数据等,把握图表转换、图文转换、表文转换规律。同时对坐标直方图、坐标曲线图、模式图等不同图表进行归类整理。4、要加强实验的分析、设计、评价、操作能力培养。有条件的同学可将考试说明中列出的主要实验做一遍,分析研究实验中易犯的错误,要有设计一般实验的能力,要学会评价实验。5、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进行适量训练。6、要加强语言表达、文字书写能力培养。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工整、清晰的笔迹,书写出准确、简洁、通顺、易懂的语句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落实四个“关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关注C级要求的考点。每年高考试卷涉及到90%的C级考点,这些知识点还增加了试题区分度。2、关注近年江苏新高考生物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块。高频考点一般也将是今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3、关注自身薄弱点、易错点。用好课堂笔记本和错题集,对盲点课后要及时解决,对启发点要隔三差五揣摩至熟悉。错题集及时搜集自己常错、易错的题目,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4、关注选做一定量的原创题。

  四、避免五个“误区”,做到事半功倍。首先、避免只重做题,轻课本。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味做题,会忽视高考试题“情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特点,因此要重视对书本的回归。2、避免将回归课本变成背诵教材。应依据考试说明,建立概念图,抓内在联系,将书读薄,才能应对高考中的模块综合、不同知识点整合。3、避免无头绪复习。二轮复习时间紧,应按前文提及的几个“关注”,设立小专题,按块复习,逐级推进。4、避免实验部分以练代演、以演代做,影响实验能力的真正提高。5、避免超负荷、机械重复、惩罚性的训练。要针对考点,选取夯实基础、体现规律方法、发展思维、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问题进行训练。
地理:紧扣“点、线”感悟“规、范”

  新学期,高三地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仍然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这不是对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而是通过抓主干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构建与完善,并有助于提高具备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一、“点”、“线”结合。

  “点”有多种理解,一是复习方向,指考查的重点--考试说明中表述的学科主干知识;命题的热点--高考试题结合热点创设新情境,设计新的命题角度,自身的弱点--一轮复习后所暴露出的弱点。二是复习的重点。指主干知识也就是高考必考的,如地球运动的意义、气候、水循环、洋流、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地关系(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三是关注的热点,2011年江苏地理高考试卷有关热点(全球变暖、日本大地震、人口普查、海南旅游岛等)达11个。

  名剑是怎样炼成的鈥斺斀找幌呃鲜μ父呖汲宕滩呗“线”既可以是必考点-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的判读,通过读数值、走向、弯曲、疏密等信息,判读其含义,分析影响因素。如图所示(图中数值a<b<c),将该图中的等值线设为等温线或等压线、等高线,考查的角度多样,但不变的对等值线弯曲特征的判读。掌握了一般判读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就能解决具体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011年江苏地理高考试卷中各类等值线图有5幅,可见其重要性。“线”也可以是指交通线、运输线等。了解沿线的地理环境的变化、分析线的联系意义等。

  二、“规”、“范”有效。

  “规”主要是指地理规律、原理的掌握。自然地理中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运动机制,人文地理中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区位因素分析。掌握其内在逻缉关系(如运动的循环关系),熟悉地理思维模型(如区位的要素分析)。有了模型还不够,要能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答题时忌大话、套话。能否得到分,得高分,最终需要通过表达来实现,这就是“范”,表达不仅要字迹清晰,也要科学规范。既要讲逻缉,也要有主次。如分析某工业区位因素,资源因素的套话就是资源丰富,这是得不到分的,要求结合材料,说出具体的资源类别,如煤、铁资源丰富。这样,你的答题才是有效的。
历史:四招制敌
  
  一、抓好课堂每一分钟,让历史学习更有效。紧跟老师课堂上的步伐,充分利用老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对知识点的不断强化和反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会有这样几个环节: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介绍并引导学生了解本节内容、课堂教学、小结。同一个知识点在老师课前介绍、学习、小结、复习、默写的多次反复过程中得以强化,如果你能抓好课堂,那你同时就可以做到对历史事件的多次反复识记与理解,既轻松又不浪费时间。而且,老师在涉及某一知识点时会同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系,纵横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联系,尤其是必修三本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样,在学习和复习三本必修的过程中每个知识点都将被用到三次甚至更多,久而久之不仅潜移默化了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而且减轻了识记和课外苦读的负担。

  二、精选筛选试题,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总结,做好错题本。高三的老师往往总是担心给学生的不够,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大量试题,大量资料。我们如何在浩瀚的题海中解放自己,有的放矢呢?首先选择本省近几年高考题、模拟题、以及外省市高考题、模拟题中符合自己高考能力要求的试题,按照知识点、试题的考察类型和角度、热点重点知识的不同角度加以使用。另外,分析试题的考查点和切入点,养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对同一类问题的归类,联系已做试题的类似和相同考法。尤其是材料题的阅读和材料中关键词的掌握以及同类材料考法的归纳总结,如原因、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现象、本质、启示、认识等类似问题的回答,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次,在每一次考试或做完试卷后都要进行错题整理,建立错题本。错题本不是简单的、错题的堆积,一定要找出错因,然后按照错因进行归类,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

  三、学会和其他学科的融汇贯通,掌握良好的解题方法。历史考试一般分选择题和材料题。除了按照老师所讲的历史选择题和材料题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外,我们一定要打破历史的陈规,把学习外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方法应用到历史中来。比如在做材料题时我们常会用到语文阅读法,也就是类似其概括段落大意的归纳法。而宏观的把握则与外语相同,即先大概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再研读问题,结合材料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材料以确保主旨把握的正确性。比如历史选择题中也可以运用数学常用的代入法、推导法等等。

  四、学史以鉴今,注意加强历史学习与现实、与时代发展、与国际国内时事的联系,增强历史的现实感。高考对历史的考察时代感日益增强,考察的内容更多涉及对现实的思索,而且历史考试从来不回避热点。所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思考每一历史事件与现实的关系或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如古代近代中国的专制集权、西方的民主法制对今天的启示;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与今天我们肩上的责任;古代农业发展、近现代土地改革和今天中国农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苏联解体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恐怖主义与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保障;货币体系、贸易体系与金融危机及其应对等等。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我们要注意加强这几种因素的关系,拓宽视野。
化学:基础、思想、实验——三驾马车

  1、重视基础,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不管高考题型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三基”的考查,后阶段复习中不要脱离这个方向而追求“偏题”、“怪题”,不宜追求深、难练习。因此要对化学反应规律、离子反应、氧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的pH,盐的水解、中和滴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重要基础知识要理解和落实到位。而应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为主,建构完整的基础知识网络体系,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触类旁通。如对元素化合物中的网络图,对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及官能团的转化规律进行分析思考归纳等。同时要加强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和不准确的术语等。做题要精练,表达要规范。

  2、提高能力,注意化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化学思想方法包括化学特有的思想方法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结构与性质、宏观和微观、假说、模型和实验等,也包括一些哲学思想方法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如定性与定量、分类与比较、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等。因此要提高化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化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解题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判断及对结论的评价和反思等。要着眼于知识重组与试题创新变换,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培养能力。复习中还要注意审题析题能力的培养,审题时要注意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做到既不忽视细节和词语的含意,也不可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3、强调应用,重视实验和化学实际应用问题的复习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也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试题的开放性增强,灵活性高。其中包括实验设计题、简答题、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知识、气体制备等考试热点,因此在后阶段化学复习中,要对实验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特别要注意中学化学实验基本(如装置气密性检查、常见离子的检验、重要的物质除杂和分离)原理的推广使用和语言表达上规范准确。

  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化学问题近几年一直是高考综合题中的亮点,因为这样的题目,学生必须处理好众多信息,排除无用信息的干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找到于自己所学知识点的联系,才有可能正确回答题目。在这一信息处理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都会得到检验,甚至要考查到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后阶段的化学复习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实际联系理论”,学会从材料的情景、问题中去联系理论。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找到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