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作家(第八讲)

 灤水鍾靈 2012-03-13

 第八讲 虚拟写作的十条教规

 

    今天讲虚拟写作的十条教规,我以前不会写长篇小说,大家有机会去看一看,我早年写的全部是短篇小说。第一个长篇小说是我早年写的《我的N种生活》,实际上是失败的,影响是有一点,但是实际上是个失败的长篇,等到写《沙床》的时候也还是不太会,真正会的时候是写《财道》的时候。写《财道》的时候我遇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电视编剧,他带了我整整三个月,他一下子使我真正领会了什么叫虚构写作,什么叫创作。创作要跟生活不一样,你要了解世界的完整性以及世界的架构。虚构的世界跟现实的世界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它是一定超越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一般想象力,这才是真正的“虚构”。那一年也使我知道写长篇小说不是写一个情感,不是写一个小的观念,而是写一个人生观。真正的写作是写你的人生观,长篇小说也好,戏剧也好,都是这样。一个电影也是这样,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投名状》。

    第一条就是我们刚才反复讲的,最后一条实际上也是第一条所要表达的,就像我说的,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实际上就是九条。那么第一条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让你笔下的主人公遇到“威胁”。我说的这个“威胁”是真正的威胁,就是让他活不下去的那种威胁,遇到了真正的人生困境,仿佛活不下去要自杀了那种,不是一般生活琐事的挑战。下一节课我们还会讲,好的“威胁”和差的“威胁”之间的关系,我们会用麦基的理论来解释这些。而且这种挑战要一浪高过一浪,把主人公推向绝境,这些是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开悟的地方。

那么真正好的“威胁”是什么呢?我们再讲一下。各位,真正好的“威胁”全部不在外部,大家知道吗?为什么一些好的名言说到最好的“气”是性格悲剧,最好最严重的“威胁”就是我们自己,大家懂吗?我们自己迈不过自己这个坎。前几天的课上有同学介绍他喜欢《红楼梦》,我还没有机会跟这位同学在私下里交流一下,《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物实际上遇到的最大威胁都是他自己,他永远在和自己拧着干。比如说林黛玉,她可以不哭的嘛,她可以自己变得傻兮兮的,她在大观园里面有吃有喝,也没有人主动压迫她,相反大家都小心翼翼,一看到她就紧张,别把林妹妹惹哭了,别把林妹妹惹不高兴了。每个人基本上都是这样,林黛玉她不是死在别人的手里,是死在自己的手里,她自己在情感上面和对这个世界上的认识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个才是《红楼梦》最好的地方。这样的性格一定导致这样的命运。那么我刚才讲的《投名状》也是这样,这个电影的主角最后一定要走这条路吗?是别人逼着他这样做的吗?不是的,是他自己的性格导致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他拧着一根筋的人生的信念,逼着他一定要走这条路。他人生的信念就是“义气”,如果没有义气我死掉算了。水泊梁山的好汉都是这样,所有的人中我最恨的就是不讲义气的人,只要有不讲义气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根本就没法活,一点价值都没有,所有他就拧着这根筋活着,他跨不过去这道坎,所以他宁愿选择一起死。上节课我就问大家了,这个人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实际上最后的想法是同归于尽,他把庞青云杀掉之后是不会独活的,这是他的悲剧,而且是必然的,这就是创意写作的第一条。

    那么第二条,我是认为你应该写你熟悉并能想象的事物,熟悉而不能想象就不能超越一般人的经验,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很多人他跳出来写那个,当然最近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包括最近很多网上很红的网络作家,比如鬼吹灯系列,臧顶木马系列。这些作品好像跟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生活经验没有关系,但是你们仔细想想,这几个作家对他们所描写的事物其实是非常熟悉,有的是有考古兴趣的,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研究了很多这方面的学问,他们是学理工科毕业的。所以我们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不要怕自己熟悉的事物太琐碎很没有意思,但是一旦你把你所熟悉的事物绝境化,你就会发现你的这些琐事,你熟悉的事物跟虚构之间的联系,就是把事情压缩的更快。这些也是我很久才摸索出来的经验,我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全部要虚构跟自己没有联系的东西,就像我写画家的生活。后来我发现了与其写别人的生活不如写自己和自己身边的生活,所以我就回到故乡回到自己的高校生活等等,我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感觉,把自己置入其中同时又跳出来,所以每个人都重新去面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然后让这个事物变得更集中也变得更极端,也就超越了现实。

    我现在对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是两种关系并存的:一种是我们的想象力永远没有现实那么广大,我们所能想的那些东西现实中都有,到我这个年龄段会这么想。但是反过来我们的眼睛在这个世界上所能看到的都是有限的,而只有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把这个世界全部看透,所以想象力又比现实要高很多,对于每个个人来说都是这样。比如我们小说当中看到的杀人越货等等好像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昨天我们看到王安忆特别喜欢从新闻中找故事素材,包括那个投名状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昨天晚上我还在看安徽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是关于逃亡系列的一个节目,有一个杀人嫌疑犯逃亡了十七年,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把他遗忘了,他自己都忘记自己是杀人犯这个事实了,他竟然跑到电视台上去公开征婚,还在电视台上跳舞,最后被别人认出来了,然后被公安局逮捕了。还有一个人,他杀人之后逃亡,接着他竟然做了两个寺庙的住持,而且成为一个很有名的大慈善家,网上还报道他义务献血的信息,开着公家的奥迪A6在两个寺庙之间来回奔波,在公众之中有着良好的形象,最后被抓起来的时候人们才知道大慈善家原来是杀人犯。就是说世界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它的残忍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力,它的美好程度超过你的想象,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又看不到这些,所以对个人来说我们的想象力又超过世界。所以就像那位同学说的想象的世界残忍程度超过真实世界,所以就是说她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看过残忍的事情,兄弟相残的事情没看过,战争也没看过,所以她认为哈利波特的世界完全是虚假的。这些就是我说的第二条。

    那么第三条是什么呢?你要写一个拥有大渴望的人遇到威胁,你不能写一个摇摇晃晃的人,与世无争的人,没有愿望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难道没有愿望的人就不行吗?写一个像基督那样的,佛陀那样的人就不行吗?我现在手头正在写的是这么一个高深的故事,我试图写这么一个东西,他的冲突完全不是欲望和现实世界阻止他实现愿望的冲突,而是他一个拯救人类的情怀和人类不可拯救之间的冲突,我不知道能不能写好,但是按照我的体验,他是一个对生活、生命乃至现实世界饱含热爱,爱恨情仇非常分明这样的一个人。他渴望活得更长久,所以他询问生命为什么要死亡;他渴望活得更自由,所以他总是询问为什么总是被束缚;他渴望活得有尊严,所以他总是询问为什么他总是活得那么贫困。要写这样一个人,要让他在这种根本性的询问当中遇到障碍,这种障碍如果我们写的简单点只是事实对他的阻碍,他的穷困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顶多我们就是同情一下,而且这种同情心绝对不会超过我在路边遇到一个乞丐跟我要一两块钱时的那种同情心。所以如果我们写的是这种感情的话,还不如我们花一二十块钱买你的小说。

    那么我们真正要写的“威胁”是什么呢?要写这个人大渴望遇到威胁遇到阻碍的时候,他的思想的波动、情感的波动,要真正的走入这个人的内心去,写这种情感的波动和纠结,写这种思想的波动和纠结。我举个例子,《蜗居》我们这儿有没有人看过?《蜗居》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叫“海藻”的角色,其实描述的很简单,没有给我们大的印象,但是海藻这个人却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的博客当中有一个写海藻的,当时是湖北的一家报社采访我,我说海藻这个人物她所面临的思想上的波动、情感上的波动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所有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白领都要面对的。第一是思想上的波动:我到底能不能因为钱活着,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遇不到这样的试炼,我们不要以为我们遇到的试炼就跟上帝和魔鬼一样,是天堂和地狱的试炼,就是这样一个我们要不要为金钱而活的试炼。海藻遇到的只是更加极端而已,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时时刻刻会遇到。我们只要简单的问一下我们的父亲,如果我们的父亲是个农民的话,为什么他要在烈日下顶着曝晒去锄草,去打药水?我们这里只有几个是农民,我解释一下,打药水很容易中毒,那个药水的雾气跟皮肤接触会很容易引起中毒昏迷,我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我家乡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挣一点钱,挣一点工分,挣一点谷子吗?男人天天遇到这个,那么女性呢?所以这种试炼,只不过海藻把这个问题拎出来,那么海藻在这个问题之前动摇了,纠结了,把这个纠结撕开给我们看。这个纠结是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大大小小都会遇到的,把它缩小一点可以说是为了钱我们要不要加班。一个就是说我为了一点加班费去加班,或者我不要加班费我要和家人在一起。我们现在都有种逻辑,钱是粪土,我要去陪我父母,陪我爱人,陪陪孩子等等。但是大家要知道,二十年前中国还很贫困,几乎百分之百大家都会为钱,只要有钱就会去挣,因为挣钱就是对家人好的表现。实际上今天很多都市的男人或者女人也都是这样选择的,所以要是把这种思想波动撒开了,海藻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记住了。

    还有就是情感,在两个男人之间,一个男人是可以给她房子给她金钱,让她过上好日子;还有一个男人是给她感情,让她感到幸福,以后在座的每一个男生女生,尤其是女生在选择男朋友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抉择,你会怎么做?可能会遇到几个男人同时追你,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也都有优势,可能其中的一个年龄会大点长的不好看,但是很有钱、三十而立,我已经看到他事业有成了。另外一个人会比我小点,我还看不到他的成就,但是他个子很高长的也很好看,也很粘着我,我想喝水的时候他就会打点热水倒在我面前,我想吃饭也会亲自跑到食堂帮我打饭,也会天天陪着我上课,我要下课也早在外面等着我,这样的人行不行?这种情况很常见,只是海藻会遇到的更加极端,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渴望,面对威胁的时候思想和情感的波动更加细细的体会。这个电视剧没有给海藻很多的戏份,但是海藻引起的争议却是最大的,甚至听说某些方面对这部戏有意见,就是因为海藻表现出了一个不健康的态度。为什么对海藻意见这么大?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海藻不重要,没有说出我们心中的隐秘,海藻这个人物不让我们害怕,我们为什么要去讨论她?就是因为这个人物可能撕开我们内心最黑暗的部分,我们恰恰是最怕看到这一面,我们这个社会到现在还没有勇气去直视我们内心的这一面,就怕这一面写的太多,我们全城人都变成这样,这太可怕了!但是我认为好的作品恰恰是让我们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惨淡的自我,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三条。

    然后是第四条,时刻要记住你是在写你的人物热爱什么,害怕什么,希望什么?你重要不是管他热爱什么,害怕什么,希望什么,而是看它是不是合理。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投名状》,陈可辛笔下的人物可能不合理,像三弟那样执着的去维护三兄弟的感情,难道就是因为我们之前烧过香有投名状讲义气,谁违背必杀之吗?如果事理逻辑我们可能会有点怀疑,但是它情感却是非常完整的。为什么呢?他的那种担心失去兄弟的心情真的是没有一点假。这种担心没有朋友的心情,没有爱的心情,没有依傍的心情完全是真切的。我们上节课有人说自己是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就是因为他害怕没有人抱自己啊!怕自己孤独啊!所以这种心情是完完全全合理的。所以只要这种心情是合理的,感情是合理的,我们不要怕,疯子也要活下去的,不是吗?你就是写一个疯子又怎么样呢?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们的古典文学老师逼着我们写论文,然后他也是特别喜欢《红楼梦》,但是我是个男生,我觉得男生读不完《红楼梦》,读着太累!成天是婆婆妈妈的事情,然后一个人为些小事情就死掉了,有一个人是为了缝一件衣服,还有一个人是怀疑她偷东西。都是一些小事情,我不愿意去看这些。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林黛玉不合理,贾宝玉同样也不合理。因为我是从农村来的,我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读书,好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当时想的是世俗经济,贾宝玉这样的人我才不要去喜欢他呢!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本来可以活得好好的,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但是时过境迁,时隔二十年之后,像前几年我改编中国清代的一个小说,反复写的时候才知道,在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细节就让人活不下去的悲剧那才是非常的深刻,就是跨不过自己的坎,然后这个坎在别人看来真的是很小很小,才真的是大悲剧!

    所以就是说性格逻辑的现实合理性不要看得太重。情感问题的逻辑性看重,把这个写出来就很好了。所以我现在看《三重门》,仔细推敲起来情节其实真的很简单,甚至有一些漏洞,但是情感逻辑很合理,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对感情就是那么一个看法,我想献身但是又献身不了,我想帮助你但是又恰恰害了你,就是这种懵懂的感情跟《红楼梦》是很接近的。《红楼梦》也是很懵懂的,林黛玉、贾宝玉这些人他们的感情也是很懵懂的,所以非常非常的纯粹,一点也不考虑现实的合理性,一点也不考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要求。这种类似于一定年纪的小孩子那样,非常非常的纯粹。现在有些人说新红楼梦不好,老红楼梦才好。但我是少数几个赞美新红楼梦的,很多人以为我拿了红楼梦剧组的钱,网上也有十几万的点击骂我赞美新红楼梦是昧着良心,但是我是真的喜欢。首先是它的架构,《红楼梦》本身的架构是轮回,前世决定今生,今生决定来世。没有这个架构的话那只会纯粹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爱情故事而已,人物的合理性就不存在了,而老的片子却把这个轮回给去掉了。第二个《红楼梦》真正写的是懵懂期的爱,正因为懵懂它才没有功利性的东西。像到我这个年纪是不可能那样去爱,所以新《红楼梦》选的那些孩子才是真正的懵懂,但是有的选的确实是太娇气太漂亮,这就另外说的。尤其是我不太赞成的就是老红楼梦男主人公的长相,不要把语言文字描述的东西拿到现实生活中来,那就变得完全没有男人气概,贾宝玉至少还是个男孩子嘛,所以新红楼梦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说的第四条。

    第五条,让你的人物走极端!很多人说我不会虚构啊,我写来写去就跟现实生活很接壤,那应该怎么办呢?简单一点,让人物走一次极端,我们看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部都是这样,人物遇到的问题我们匪夷所思!就是父亲被叔叔谋害,然后儿子找叔叔报仇,又看到母亲和叔叔在一起,然后又觉得叔叔体现自己内心深处隐秘的杀掉父亲的冲动……这些都是匪夷所思的,然而恰恰是这些匪夷所思的东西揭露了艺术的真理这个方面。所以与其让人物平平淡淡,不如让他们走极端,极端的人物才能把事情撕开,让我们看到真相,否则就像蒙了一层被子。现在把被子去掉,是活着还是死掉,伤了还是睡着,这些都可以看到,就是把海水去掉,看看谁在游泳。所以我举两个比方,恳求不如恫吓,威胁不如谋杀!这个就是陈可辛和李连杰的选择,它象征着不同的认识,但是它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把人物故事编下去,变得更有意思,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五条。

    第六条,不要怕模仿和重复。模仿和重复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但是这里我要讲的是另外一层意思,小说都是模仿生活的,而生活就是我们一辈子又一辈子在重复我们人类走过的老路,出生、发展、青春到老死这样的一条老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过上跟我们的父亲不一样的人生,跟我们的哥哥不一样的人生,跟我们的同学不一样的人生?很难啊!如果我们要真正写一个大众的故事,大众的悲剧,而大众又都是在重复的生活,所以说我想写故事,而这些故事还真的是重复呢!要么就是三角恋,要么就是孤独的没人爱,要么就是爱上的太多。我写爱情故事都是我爱上了她,她却不爱我,永远是这样,好像是写不出多少。没有关系,爱情本来就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主题,既然是长期,它本来就是在重复着老路嘛!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像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永远在上演。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写这样的故事,都可以展示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难道海藻这样的人物就是荧幕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吗?所以说不要怕你的人物重复,你的情节跟现实生活雷同,关键是你要贡献自己的理解。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像《许三观卖血记》写的这么好的小说,他就是用的重复的写作手法,一次又一次的卖血,反复卖血,为了孩子为了其它卖血,反复的把自己的人生推向极端。

    第七条,不要让读者看穿,你至少要比读者更好一点或者更坏一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人物的性格走向要有发展。如果你这个人物没有发展,比如说这个人物上来就是杀人犯,到最后还是杀人犯,没有忏悔没有变成好人等等,那么你的这个人物就是静止的,读者看到你这一节就知道你的下一节。第二,人物的行为要出乎意料,不要走常规,就像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人物。关羽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曹操对他非常好,但是最后他还是带着赤兔马去找他的刘备哥哥去了。这样的人物很难,有人说他对曹操没有感情,但是后来华容道上面他又遇到了曹操,这次好不容易逮到了曹操,刘备总要把曹操杀了吧,但是关羽却把曹操给放了!出人意料!有的时候好一点,有的时候坏一点,就是这种人物影响了故事情节的走向。他本质上一贯,但他行为上总是出人意料,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八条,什么都是虚构的,但是感触是要真实的。什么叫“什么都是虚构的,但是感触要是真实的”?人物可以是虚构的,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是色、香、味、触这些感受都要写的活灵活现。一个假的人物,一个假的葛老师坐在这里,但是你们要写葛老师的声音传到你们的耳朵里面,这种感觉要写的很真切,写葛老师穿的衣服的颜色要写的很真切,葛老师说话的神态要写的很真切。所以说一个假的人物,但是你的感受要写的很真切!我在这里必须要提一个:你的语言必须要充满了声音、颜色和味道。当你写一个人物从这里走过去的时候,我闻到了这个人身上CD香水的味道,他黄色的衣服跟香水是多么的让人感到震惊啊,好像很不搭调,他走过去头发竟然碰到我的脸上,这种触觉,味道,颜色等等。然后,他带起了一阵风,仿佛也要把我吹得飘起来一样。这种感觉要写的“色香味俱全”,就仿佛这个人真的活过来了。你只要把“色香味俱全”的句子端出来给别人看,那么假人物就活了,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句子的“色香味俱全”!要写颜色,还要写颜色带给你的感观。就像我写的那个汉白玉雕塑,它给我们柔和的感觉,特别是折射出来的光线。

    第九条,让你的人物“违反自己”——做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被迫的事情才震撼!莎士比亚很伟大,因为他总是让人物违反自己。国王爱自己的子民,把自己所有的田地都分给子女,然后他却违反了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三个子女都不要他了。将军,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出于嫉妒反而做违背自己的事情,杀掉了自己的亲人。本来哈姆雷特,一个软弱的家伙,他可以活得好好的,但是他却要肩负一个为自己父亲复仇这么一个角色。人物总是违背着自己,所以就像我上节课说的那样,要让人物在深层次上总是跟自己作对。

    第十条,记住第一条。其它几条大家也可以不看,就是让你的人物遇到威胁,这种威胁外部的也可以。就像我们刚才谈到麻辣大嫂的威胁,来自弟弟他们的威胁,实际上跟他自己没有关系,但是他一定要去。最好是遇到内心的威胁,就像刚才所说的三弟,内心一直坚持着“义气”,然而也正是“义气”把他逼到了死路上面去,违背了“义气”。他为了向二哥讲义气就必须杀掉大哥违背义气,再向大哥讲义气那只有杀掉自己!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十条戒规。当然了你只要把第一条弄好了,弄绝了,其它九条都可以忘记。一旦你有这个意识了,你的人物也就活起来了。我告诉大家一个事情,我儿子他在写一个小说,我很害怕,我一般不鼓励他写,但是他却天天在那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人物已经活过来了,他必须写下去!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多,然后我们还有十来分钟,我们将请两位同学来做PPT演讲,介绍他最喜欢的作家。在这之前,我布置一个作业,我很希望大家递交一个创作,我想了解大家,不一定非要现在写的,以前写的也可以。如果现在写不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后面还会有训练,就是让大家写一个创作设想。好的,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我们做PPT演讲。

    同学一: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王朔。可能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喜欢的作家的作品都是有少女情怀的,比较梦幻的。我周围的同学了解到我喜欢王朔之后都比较奇怪,很质疑,就是你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一个人。我认为可能他们对王朔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然后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他。

    我觉得在大多数人眼里,王朔可能是这样的形象:瞪着眼睛,呲着牙,去说一些不靠谱的话。比如他骂过余秋雨,骂过张艺谋,还骂过贾樟柯,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个文化流氓。但是我眼中的王朔是这样子的:他一直在深深思考着这个世界,他一直有他很独到的见解,他对我的影响是让我看这个世界更清楚,更全面。王朔出生在辽宁岫岩,调侃是王朔语言比较大的一个特色,调侃本身是一个不软也不硬的语言形式,与其说是王朔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也能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披着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到:当然是为了名利!就写作的本身而言,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也不是人们心中的作家形象,他人格不一定是伟大的,但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先为大家介绍一本《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对我影响很大。还有另外一本《致女儿书》,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这可能表现了王朔内心的另外一方面,非常温情的一面。王朔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在1990年他策划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好人一生平安也是当时社会无法磨灭的集体回忆。还有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也是他编剧的。王朔说过很多有哲理的话,我在这里选了三句:思想是发现,是抗拒,是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生本性最真实的揭露;卑贱者最聪明,高尚者最愚蠢;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就变成你自己的敌人。大家也许都觉得王朔是“流氓”,但是也许有一天你会懂。王朔是这样说自己的:我前些年一直在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最后是我写的一首小诗……

    老师:好的,上传到我们的群里面,让我们大家都看到,或者上传到论坛上面,我们在百度上面有一个创意写作论坛,大家可以都去看看。

    学生二:今天我介绍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想到的就是史铁生。我想史铁生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我也就不在这里赘述。其实喜欢史铁生是源于我高中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上高一的时候,他父亲突然出车祸去世了。那一段时间我就很努力的去关心她,虽然她也因为朋友的关怀感受到很多温暖,但是她内心深处的伤疤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抚平的。她那段时间没有办法学习,非常忧郁,干脆上课的时候也看起课外书,但是让我意外的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她的脸上又挂满了爽朗的笑容。那种笑容和以前不一样了,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伤痛,但是我能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后来她告诉我,那段日子一直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她相伴。其实很惭愧的说,我以前不爱读书,把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电视剧,就是她把史铁生介绍给了我,我才爱上读书的。

    读史铁生的文章,他的语言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且有味,可能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吧,我感觉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对生活的热情还有一种豁达的情怀。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的语言也很有地方特色,读起来非常有味,有时候突然冒出来的几句粗口,也非常的有意思。我感觉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咀嚼老树根,有一种很苦很苦的趣味。然后我也摘抄了几句他的话,其实我读他的书也不是很多,就读了那一本,大学里有时间了我会把剩下的读完。然后我想借这个机会,想把这几本书推荐给大家,我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一看,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谢谢大家!

    老师:谢谢大家,这个PPT做的非常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