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zhq168 2012-03-13

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儿子五岁半上一年级,由于环境关系,养成孩子怕生、胆小的性格,缺乏一定的交际能力。对成绩很在意,每次考差了或者小组比赛输给别的组,他总是爱掉眼泪,怎么安慰也没有用。我并不刻意在乎分数,但这孩子自尊心太强,考98分都会哭,总想考100分,只想赢,否则就很难过,也许是平时听到的表扬过多了还是怎么回事?我该如何帮助他?

 

    孩子的“他尊心”太强

 

    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喜欢被关注。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他所做的事情本身,而是通过这件事他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关注和名望。不是自尊心太强,而是“他尊心”太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了全面地关注,不需要做多少努力和付出,就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关注,

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心理上获得优越感,形成了“只有我才是最美丽、最能干、最应该得到关注”的经验,否则,就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不安全感;

其次,虽然表扬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过多的表扬会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心理的满足上,无形中转移了孩子对所做的事情的关注,这是孩子耐挫折差的重要原因。

 

    改变这一误区的办法是:

 

    1)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关注别人的优点,不用成败来论英雄。比如,在看大型的体育比赛的时候,对那些表现好但是输了的一方,表现出极大的赞赏,并说明为什么。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此外,平时对他的事情做得怎样大人不作评价,至少要少作评价,即使是作了评价,也要多看过程少看结果;

2)正确表扬孩子的方法是:对事不对人。对人的表扬往往会增加孩子的虚荣心,对所做事情的认可往往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并且,在他做得好的时候,对他的做法表示认可,做得不好的时候,要留有余地——即使做得不好,是你对这事做得不好,不是你这个人不好,只要你改进做法就可以了;

3)年龄较小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

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来淡化孩子的输赢意识,引导孩子以平常心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平时可结合奖励措施,和孩子做一些玩“输”的反规则游戏。比如,和孩子打扑克时,谁打输了就奖励他小红花或红五星;下棋时约定,谁要是下输了,就可以讲条件:要求赢的一方给输的一方讲故事(假设孩子很喜欢听故事,当然要看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就奖励什么,以投其所好)。

此外,在游戏过后的适当时候,家长教育孩子客观地认识考试分数,正确地看待成败。(任桂华 心理咨询师

 

    理解孩子以哭作为发泄方式

 

    孩子的许多行为,其实是孩子天生气质的自然表现。年龄越小,受大人的影响也就越小,表现出的气质也就越真实。孩子要强,抛开孩子来说父母,父母两个肯定有要强的。也许有的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可内心的要强却跟随着遗传密码影响到了下一代,从遗传法则上来看,这是一个积极的表现。

 

    此类孩子的优点是:因为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容易取得好的成绩,长大以后在事业上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缺点是:因为太要强,容易受挫折,也最容易受伤,此类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他对自己孩子的希望:我宁愿你做美丽的笨人,也不愿意你做聪明的丑人。笨人不知道自己笨,而聪明的丑人却知道自己的丑。

在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很多困难,孩子成长的烦恼不是这方面就是那方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孩子的内在气质。找出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父母切忌:(1)大声训斥,还有脸哭,那么简单的题还做错了;(2)不停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下此努力就好了。从字面上看,觉得父母很民主,通情达理的。可是你的一句“下次努力就好了”,是在排解孩子此次忧虑的同时,把无形的压力推到了以后;(3)孩子真是大惊小怪,不就是一件小事吗?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哭什么哭,不理他,哭完就好了。

父母为了让孩子坚强选择了漠视,其实此为下策。孩子哭是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是心灵压力得以缓解,释放。越小的孩子,越会喜欢选择以哭作为发泄,因为他的内心还不懂得隐藏。此时他需要你的理解和关注。你的漠视的教育方式对他的伤害远比训斥大。

 

    孩子以哭作为自己的发泄方式,这一行为是成长过程中最简单直接的表现。孩子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行为会得到改善。有个同事的的女儿,刚上一年级时,每次考试如果不是满分就会哇哇大哭。孩子的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可在女儿面前她放弃了传统的说教,而是紧紧的拥抱了她,告诉她,妈妈理解她的烦恼,当她哭完,情绪稳定后,妈妈和她一起去看试卷,去寻找丢分的原因。

现在这个小女孩上三年级了,依然很要强,可却不会因为考不好而哭了。(小小波波熊

 

    不要以成绩论英雄

 

    第一,这孩子在大人看来“怕生、胆小”,“缺乏一定的交际能力”,主要是从小孩子没有小伙伴,或者大人的交际范围小。孩子进入小学,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同时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贴这类标签。平时在人前不要对别人说,我这孩子,就是怕生,胆小,不会交朋友。这种暗示等于强化了孩子的弱点。知道孩子的优点越说越多,缺点越不说越少。

另外,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应树立信心,多带孩子去串门或邀请别的小伙伴来家里玩,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第二,孩子自尊心太强。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孩子,受到的表扬也较多,生活在成年人赏识的氛围中,已习惯于罩上受人瞩目、受人赞扬的光环。此外,我们这个很重视分数的社会里,无形中使一些学习自觉的孩子看重分数。在他的潜意识里产生这样的想法:考不了第一是不光彩的,或者不会得到家长的真心喜欢。

一旦在激烈的学习或其他活动中败北,仿佛大祸临头,感到自己的“第一”被人家抢了去,会在同学或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情绪低落,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1)首先要明确这是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的表现,并不是坏事。只要大人有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以成绩论英雄,孩子会慢慢走出沼泽地的。再者,孩子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为适应以后的学习或社会生活,应多进行一些挫折训练和磨砺。最后,不要把这事当作什么大事,看得淡一些,相信孩子会在丰富的人生体验中感悟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2)平时不要一考完试就问孩子的成绩,这会暴露家长特别关心成绩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老师侧面了解,因势利导;不要看到孩子哭了,就劝就抱就吻。太关注孩子,会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可以夸奖几句,说他上进心强之类的话,待他哭过了,孩子自然知道总哭不是办法;

平日再讲一些名人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或者可以笑着跟他打赌,如果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成绩 (下次考得不很好,没有哭) ,可以得到爸妈的奖励(如拥抱、小食物、小礼品等)。(周从刚 教育心理学博士

 

    别让怜悯成为孩子的“温柔陷阱”

 

    当孩子失意时,首先就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安慰。家长最容易说的话是:孩子,别哭呀,98分已经很不错了。这次没考好,下次争取考100,不就行了!我和你妈妈都相信你是最棒的!尽管你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样的安慰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你对这样的分数是不满意的(聪明的孩子听得出弦外之音)。

实际上这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同情式的安慰只会让孩子解一时之快,他会随着你每次的安慰而过高地估量自己,这不但对孩子的受挫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还会降低孩子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使他无法坚强起来。让孩子的自尊心过度地膨胀。每失败一次,就会对他的打击增强一次。长此以往,就会加重他们对自己无能的认识,

在遇到问题时,就更不敢直接面对困难,想办法去克服,而是想方设法去寻找依靠,这只会让他们坐以待毙,或将不如意转嫁于他人。

 

    孩子的这种感觉与反应是细微的,但是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我们知道,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受挫的事件都是对孩子的意志力的考验。孩子在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鼓励他,而不是安慰和怜悯他。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能过分地夸大孩子的成绩,而是不管他做事成功与否,都要站在他的角度、他的能力范围内考虑。平时我们在游戏中也要有意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考验他在面对困难时是怎样表现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他成功时,对他说“这一次,你尽了力,就把事情做好了,这说明你能做得到。

我想你一定很高兴,看起来只要多努力,就会有效果,不是吗?下次继续努力就行!”而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们则说:“孩子,不管会不会,爸爸妈妈已经看得出来你尽力了,来,让我们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

 

    当然,孩子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表现也会出现反复,但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地捕捉到孩子的细微变化,让孩子的耐挫力不断增强。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通向成功,走向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做父母的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千万别让怜悯成为孩子的“温柔陷阱”,而应该让鼓励和适时“降温”成为孩子成长的通途。(熊增梅 江苏教师)

 

    分散对分数的注意力

 

    小时候,我也非常要强,每次考完试,除非是一百分,否则我就会哭起来没完没了。有那么两次,我甚至快要晕过去了,其实是因为数学马虎得了97分。爸妈看了都很心疼。这时,我便会成为全家的焦点,但他们从不就事论事,而是这样做的:

    1)给我起一个外号。爸爸说,小孩哭的时候千万不能笑。我也不管那么多,还是哭,爸爸又说,哭的时候要是一笑呀,大鼻涕就会喷出来,变成大鼻涕泡了。他还没说完,我就会喷出“鼻涕泡”,然后又哭又笑几下,再说几下爸爸烦人之类的,就好了。从此,我眼圈一红,家人就会说,“哟,又想当鼻涕泡小姐呀”。我就多半不哭了。

2)爸爸说,小朋友来了!多小的孩子都需要朋友,我一哭,爸爸会偷偷让姐姐去喊和我玩的小朋友,他有时就装着说,刚才碰见谁谁了,他马上要找你玩呢!我一听,怎么也不希望别人看见我哭的样子,就会自己克制自己。现在想来,爸爸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分散我对分数的注意力,

想法逗我笑,培养我乐观的性格,我同时也告诫自己:“最坏里想,最好里做”。(轩轩的亲妈

 

    缺乏正确的自我观

 

    孩子缺乏正确的自我观。他们平时都很要强,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喜欢争强好胜。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都是家庭中“核心”,从小很多事家长都会帮他,让他感到我最了不起,他们的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始终是在顺境中成长。面对学校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会一时无法适应这一新的游戏规则,在无人能帮他改变学校竞争规则的前提下,找不到原有的优越感,只能伤心落泪了。

其次,当前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评价观。现在评价学生用的最多的方式还是考试分数,即使教师不公布分数,不排名,但学生间的相互竞争的依然存在。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然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成功时欢喜,失败时沮丧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齐胜利 安徽教师)

 

    为教师为家长学

 

    有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孩子,但是透过表面看他们的本质,实际上他们是一群好强却缺乏自信、没有自主能力且没有目的性的孩子。因为他们不自信,所以他们就急切的希望利用某些手段通过家长和老师的肯定来肯定自己,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来获得满足感,并在他人的表扬中寻找自己的自信,也就是说他们的自信是建立在别人肯定的基础上,这是飘忽不定的自信,相反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因为他们没有自主能力,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取舍,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与重心,进而因为好强而盲目的争强好胜;因为他们没有目的性,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什么,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谢化平 北京教师)

 

    宽容自己,接受失败

 

    有类孩子不能宽容自己,对自己太苛刻,这种心理有可能无形地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如果父母太严格,他就很难学习怎样宽容,包括宽容自己和他人。所以家长要明白,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对孩子的教育更要明白这点。其次,教孩子学会接受失败。好胜好强确实是人的天性,但同时也要能够接受失败,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孩子心理很容易不平衡。

如果孩子在强烈的好强心态之下却失败了,家长这时就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孩子这时候的心态是低迷的,心里是脆弱的,要有恰如其分的安慰与鼓励。(魏哲伟 江苏教师)

 

 

 

 

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鑫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

 主讲人: 韩女士

我女儿晓辛今年上二年级,早在她十三四个月的时候,奶奶递给她一个点心后又拿了一个准备给旁边的小朋友,晓辛以为也是给她的所以伸手去接,我们都笑了,说:“这个不是给你的,宝宝还要吃啊!”小家伙沉默了一下然后大哭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她自尊心很强。

一直以来,女儿都比较内向羞涩,不能批评,话说重一点儿女儿就臊个红脸,回屋里哭,两三天情绪都缓不过来。在学校里也一样,受到表扬或者考得好的时候情绪就不错,拉着我说学校的事情;如果考得不好,尤其是不如总跟她在一起玩儿的女生好,回家就哭。而且自己在作业本上把回答错的问题,重新写上好几遍,甚至几十遍,不让她写都不行。

女儿学校中午有营养加餐,里面有牛奶和点心。上周的一天,晓辛的同桌把牛奶弄洒了,晓辛就把自己的牛奶给同桌喝了,营养午餐结束时,讲台上还多出一盒牛奶,班级委员就问谁还没喝牛奶?晓辛看没人认领,自己又没喝到,就走上前去拿了这盒牛奶。就在这个时候,不明就里的老师进来了,当众批评晓辛说:“那盒牛奶是今天上午没来的同学的,我们要给他留到下午喝,你怎么能随便拿同学的东西呢?”晓辛没有向老师解释,而是钻到座位下面哭了,回家以后还是哭,而且不肯去上学了,我们怎么劝怎么逼都没用。孩子自尊心太强了怎么办?

第二节课:案例分析

晓辛这样的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首先肯定的是:自尊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但自尊心并不是越强越好,适度的自尊才是自信的基石。孩子的自尊心过强与过弱都应当引起关注。

孩子自尊心强的表现

自尊心强的孩子有以下特点:特别重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评价,性格好强、常常和别人比较并从中获得优胜后的成就感。因为在意别人评价,情绪也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而典型特征有三条:1)听不得批评;2)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3)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如晓辛受到批评后两三天情绪都回不来,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受不了,还有的孩子因为听到家长表扬别的小朋友就闹情绪等都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

强自尊心的成因

自尊心强的孩子既与天生的气质有关,也与后天的教养方式有关。一般而言,天生就自尊心强的孩子上进心强、凡事都要争第一,而且有的孩子还较为敏感,当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特质后,既要学习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给孩子灌输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也需要家长有一颗平常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和亲人爱及尊重的孩子自尊心成长会比较好,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从而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心。但因为家庭中的过度表扬与肯定,孩子会慢慢形成与助长了自尊心,认为自尊心越强越好,越高越棒,将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负等同起来,只能听顺耳话,不能听逆耳话;有的孩子因为一直优秀,遇到挫折、批评就会一蹶不振。

孩子的强自尊与家长对自尊的理解与态度相关

家长也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孩子自尊心强往往是家长比较与强化的结果,家长在教养孩子与生活中,学习享受过程而不仅是重视结果。一定要记住:虽然对你来说你的孩子是最特别的,但他终将成为社会的一员。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先给自己的自尊“泄气”

如果您也是自尊心极强的家长,两颗敏感而自尊的心最易碰撞,家长要先放下自己的自尊,在生活中不做争强好胜的错误示范,主动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细心交流。

平衡表扬与批评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家长无需刻意表扬。过分表扬会让孩子容易放弃努力、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因为他会担心如果自己不能掌握这个新东西,就证明自己其实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聪明。表扬要对事不对人,强调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比如说:“你把卧室整理得很好,你很用心”而不是“我的儿子真棒!”特别不做概括化的表扬,譬如:收拾好卧室便表扬“我的儿子自立能力真强”。

对于批评,要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不对孩子进行贬损,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比如晓辛因为比朋友考得好而沾沾自喜,你可以提醒她说:“晓辛,你考得好我很为你高兴,你是一个认真努力的孩子。不过如果你更考虑一下朋友的心情,在她面前不那么趾高气扬,相信朋友会更喜欢你。”最后,别忘记说你相信她能做好。

不做比较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是因为比较而逐渐提升的,如“你比你同学都强多了”这样简单的比较与表扬容易将孩子的自尊心变成一种虚荣心。孩子习惯比较后,如果比别人强,自然就开心,当比不过时就无法接受。家长在教育上一定不要做比较,尤其对天生就好强的孩子更要注意。在生活中,不做比较从家人做起,尤其是夫妻、亲子间不做比较:不说“我比你爸强多了” “咱们家论聪明儿子第一”,而变为“我和你爸不同”,“儿子,你能想出这个点子真的很聪明。”

在此之外,再用“每个人都很特别,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长处”这样的理念来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优秀有很多种表现方式,第一并不那么重要。

用心倾听,给予陪伴

当孩子受挫时,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和逼迫孩子。自尊心强的孩子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弱,这时家长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如晓辛受到老师的误解而不去上学,既是对老师误解的抗议也是自尊心的自我保护策略。这时家长不能硬逼晓辛上学,而是要耐心听她讲出事情的原委,再与老师沟通,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让老师知道事情的经过。不要急于给出建议与指导,此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坚强支持,再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

适当的冷处理

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时,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家长不必迅速反应,因为家长的敏感会强化孩子的自尊感。不妨采取“冷处理”,不给予特别的关注,让孩子慢慢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慢慢就知道自己要承担情绪的后果,悟到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从而将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管理情绪的能力。

多种教育方式并重

经常请孩子讲学校的事情、课本故事、同学中发生的事情,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误解和批评,当受到误解和批评时应当如何处理?让孩子慢慢树立这样的观念:自尊心并不是越高就越好,而且自尊心也不是通过一时一事就能确定。

第四节课:家庭作业

1.给孩子讲自尊的熊猫的故事。熊猫因为珍贵受到森林里所有动物的拥戴,大家都不敢对她说不。这不,森林里又要举办舞会,大象通知所有的动物都要参加,熊猫也非常想参加这场舞会,但他想起上次舞会时小马笑话她身材不好看的事情,非常恼火,赌气不参加舞会,可是如果这次不参加舞会,熊猫将失去年终和大家一起游园的机会。如果你是熊猫的朋友,如何劝说她参加舞会并与小马和好?

可以请孩子与同学一起讨论,听听大家的主意,孩子会发现不参加舞会并非最佳选择。

2.每天请孩子讲学校中发生的事情或一个故事。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分析,父母要引导孩子凡事从多个方面看,多从积极的方面看,也要看到另一面。

3.引导孩子参加集体和社团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在活动结束后和孩子讨论,发生了什么?你喜欢谁的表现,不喜欢谁的表现,为什么?通过孩子自我分析和家长适度引导,让孩子慢慢领悟和感受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太强

 (2011-01-21 21:53:18)转载▼标签: 少儿自尊心宋体自我意识表扬杂谈

自尊心是人追求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一种心理愿望,是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始动力。自尊心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尊心的维护和培养一直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老师都在极力培养着孩子的自尊心。在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却发现,在各个网站的育儿论坛、各个网站的专家咨询栏目中,关于孩子“受不得任何批评”“不让人教”等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所以,我们不禁开始反思:孩子的自尊心是不是太强了?

 

 

 

 

 

 

 

 

 

分析 ——孩子的自尊心太强,父母有责任

 

 

 

自尊心强的孩子有以下特点:特别重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评价,性格好强、追求完美、常常和别人比较并从中获得优胜后的成就感。因为在意别人评价,情绪也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典型特征有以下三条:1)听不得批评;2)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3)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自尊心太强的孩子往往会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自大。当现实和理想出现差距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孩子的自尊心为什么会这么强呢?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自尊和自尊心。

 

 

 

自尊,是指自己对实现自己理想的满意程度及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肯定与否定。自尊心,是指一个人追求自尊的信心。

 

 

 

当儿童的行为总是能够、或者通过努力以后总是能够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儿童就会有较高的自尊,追求自尊的信心也会增强。若当儿童的行为总是达不到、即使通过努力也达不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就会有较低的自尊。儿童可能调低自己心中理想状态的水平,也可能降低追求自尊的信心。

 

 

 

当他人经常对儿童有肯定性的评价,儿童就会有较高的自尊,追求自尊的信心也会增强。当他人总是给儿童以否定性的评价,儿童在内心又无力或没有机会反驳他人的否定性评价时,儿童就会有较低的自尊。随之,会降低儿童追求自尊的信心。

 

 

 

由此不难看出,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主要与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即自我意识有关。学龄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他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和教育,所以孩子形成了不切实际的、高于自己能力的“超积极”自我意识,而产生过强的自尊心,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在于家庭教育。

 

 

 

过度表扬

 

 

 

在“赏识教育”的推广下,在“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呼吁下,现在的家长大都是以鼓励、表扬和肯定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是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掌握赏识教育的要点,对于孩子本来就该做或微不足道的事情,都给与“太好了!”“你真棒!”“你是最棒(优秀、聪明、能干)的!”等这一类积极评价或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最高级式评价,很容易导致孩子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自尊。

 

 

 

过多关注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溺爱的现象也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家长对幼儿往往是有求必应,不管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受到的关注过多,享受到的待遇太好,所做的事情总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脱离了实际的生活规律,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过批评和挫败,在心理上获得优越感,觉得自己本来就该比别人强,形成了“只有我才是最美丽、最能干、最应该得到关注”的错误经验。

 

 

 

过高期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希望孩子在学习、玩乐等方面表现突出,常把“你一定会很优秀的”、“努力了就能得第一”挂嘴上,采取高期望、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激励孩子。家长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形成了不切实际的、高于自己能力的自我意识。刚开始,孩子会为获得他人的肯定评价而积极努力,以增强自尊心,但是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仍实现不了目标,为顾及面子,孩子就会硬性维护自尊。这种自尊是脆弱的,易碎的,带有虚荣的成分,也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

 

 

 

家长自尊心太强

 

 

 

如果父母自己自尊心太强,处处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即使有意识地不这样要求孩子,孩子也会在和父母相处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一点的。

 

 

 

 

 

建议 ——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

 

 

 

 

 

自尊心得到健康保护和培养的孩子,他们的自尊水平也会较高,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更积极,在自然探索和社会活动中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要求自己会更合理更严格,更有上进心,会在有益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学习适当的行为,同时也会明显减少那些不适当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帮助那些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建立一种积极、务实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家长以身作则,先给自己过强的自尊心“泄泄气”。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很强,那么家长一般也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人。家长自己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不仅会同化孩子,而且常会这样去要求孩子。所以,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防止自尊心太强的情况,家长就要先改正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表扬应具有针对性,对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事情才给以表扬。

 

 

 

过多的表扬会让真正值得表扬的事情变得豪无意义。而且如果父母总告诉孩子他有多聪明多能干,他可能会因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而放弃继续努力,因为他会想如果自己不能掌握这个新东西,就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聪明。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如吃完自己的早餐、用蜡笔随便画了条线等,我们完全没必要给以表扬。如果孩子跑来邀功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客观的中性词,如“还不错”、“挺有趣”等来评价。只有当孩子真正付出了努力去做的事情,如孩子通过自己的反复尝试把拼图拼好了,我们才要刻意表扬他,以强调孩子在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比较要客观、平等,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过多凸显其他孩子的优点。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上进,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有些家长出于客套,常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别的孩子;也有些家长因为谦虚,故意贬低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他自己的优缺点,过多地凸显其他孩子的优点是不客观、不平等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尊心健康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量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为激励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即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如:“今天画画时很专心,表现比昨天棒。”“今天猜谜语虽然没猜对,但是却没像昨天那样发脾气,而且高兴地去请教爸爸。”这样既能够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又不会让孩子为顾及面子、满足虚荣心而盲目自尊。

 

 

 

◎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适当感受受挫后的滋味。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过强都是由于父母努力“保护”孩子免受失败的“折磨”,甚至为孩子护短、护错、护丑、护“利”造成。其实,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适当地感受下失败、不如意后更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和孩子玩竞争游戏时,我们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而故意输给孩子,应让他尝尝失败的滋味;当孩子做错事后拒绝接受批评并大发脾气时,我们不妨试试“暂时隔离法”或“自然结果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受惩罚的感觉;等等。总之,该批评的还得批评,该让孩子承担的责任得让他承认,否则错误就可能一直存在,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提醒 ——牢记三个教育要素,让自尊心强的孩子更合作

 

 

 

 

 

孩子过强的自尊心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心也不可能立刻实现的。如果家长忍受不了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时心急,企图通过压制的方法削弱孩子过强的自尊心,目的不但难以实现,相反,还会使孩子从自尊心过强走向自尊心不足。循序渐进地改变以前的教养态度,并了解和掌握面对自尊心过强孩子的技巧,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合作。

 

 

 

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大人的愿望,不简单粗暴地对待

 

 

 

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情绪激动,用尖锐激烈的语言进行批评,那么,即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会因为家长过激的反应而故意与父母对峙。所以,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希望孩子实现的目标,给自尊心太强的孩子一个台阶,让他自己自愿地一步步走下来。

 

 

 

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

 

 

 

自尊心强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但是教育孩子并帮助他改正错误却是必然的,所以要求家长要讲究策略。面对可预见性的错误,我们可进行建议性引导,即提出不同的行为方案,并告诉孩子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让孩子自己抉择;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可采用暗示性教育法,即利用“对比”、“类比”、“联系”等方法予以暗示,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以启发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在孩子情绪激动,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请人代理批评,即请在孩子心目中有威望、受尊重、信得过的人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等等。孩子性格特点不同,场合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要有变化。

 

 

 

顾及场合,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评价,对于有伤自尊的行为反应也更激烈。因此,家长应冷静对待,注意场合,多采取单独引导、正面教育的方法。比如,孩子在聚餐的饭桌上捣乱,家长可趁孩子上洗手间的机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当着众人的面教育他;去别人家做客,孩子玩完玩具后不及时收拾,家长可先表扬孩子的某一行为(如主动去洗手),并当孩子因受到表扬而情绪愉悦时,向孩子提出改正不及时收拾玩具的要求,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只有顾及场合,找准适合的教育时机,教育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点 ——父母对自尊心的正确认识是基础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难道不需要自尊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并不是说有自尊心是件“坏事”,正好相反,适当的自尊心往往体现为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他们非常需要的。但是如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事情一样,自尊心也要有一个度,并不是越强越好,如果表现得太强反倒变成人格弱点,如逆境承受能力低、逆反心理强等。心理学家Ph.D. Laura SmithPh.D. Charles Elliotty曾经给儿童的自尊心作的形象比喻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会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所以,父母要从孩子的自尊心出现之时,开始做个有心人,既要顾全孩子的自尊心,用时也要防止孩子的自尊心太强,保证孩子的自尊心健康发展。当发现孩子出现自尊心太强时,我们要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引导教育方法,给孩子放放气,让孩子的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