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味儿”里透着的“味道”[图]

 雨霖收藏屋 2012-03-14
 
 
 
 
"京味儿"里透着股
"浓浓的"味道"
 
 
 
 
 
 
 
        当我蹲在WC里看本期文章《“京味儿”的真面目》时候,不慎把杂志掉在粪坑里。事后某女跟我说,您倒是捡起来擦擦接着读啊,在那一瞬间想出了本文的标题。

        做为从小跟北京南城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我生命中的北京就是卤煮、炒肝、炖吊子和豆汁。每每想到这些,都觉得一股浓浓的“下水味”扑面而来。用我某个北京姐们的话来说,卤煮大肠,吃的就是里面那股“屎味儿”。

        北京土著说话都比较脏,在我还住平房胡同里的时候,跟胡同茅房里蹲坑,经常能听见两三个北京老大爷一边方便一边讲着脏笑话,讲的人声色并茂,听的人笑的浑身老肉乱颤。这时候要是能再给大爷端上碗豆汁来,估计让他笑死在粪坑里他都愿意。

        北京土著分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八旗落魄子弟。就算家道破落了,也还拿着那股劲,不能丢了先人的脸面,见面问候都得称“爷儿”,喜好遛哥鸟、把玩个鼻烟壶什么的。另一种就是普通小老百姓,尤其在南城。天桥耍把式卖艺的,蹬三轮拉洋车的。这两者在京城经过百年的融合,孕育出一种独特的“京味儿”文化。小老百姓们没钱,可老少爷们们照样有面有谱儿,走到哪都得拿着股劲儿。用老人家的话说,这就叫天子脚下的人,不能丢了这份儿。可能这就是京味“俗文化”的一种最好体现。
 
 
 
 
        很多外省市人觉得北京人得瑟、臭显摆,明明没钱还瞎摆谱。可北京人却有自己独特的驾驭能力,既穿的了“动批“(注:北京人对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简称)十块钱一件的大裤衩,也能捯饬成国贸CBD的小资白领儿。这就是北京人的特色。

        不过随着首都建设的逐步加快,老胡同拆了、老城墙塌了、北京游乐园散了。2010年夏天,老崇文门菜市场最后一天营业,亲眼见到一个拎着鸟笼子的老大爷颤抖着哀声念叨,“没了,没了,全都没了。”那一刻在老人的背后,仿佛看到一个巨人的倒塌,是千千万万北京土著的魂儿,被推土机推倒、被车轮碾压、被所谓的改革浪潮拍死在这个号称“首都”的地方。

        如今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山南海北的能听到各地方言,唯独北京话成了稀缺品种。当越来越多的外省市人进入北京,越来越多的文化在“首都”这个大熔炉里交融荟萃。一种新的“首都文化”也油然而生。我们既可以在国家大剧场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也可以跟北京街头吃着大腰子喝啤酒。正如郭德纲所言:喝着咖啡就着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
 
 


(2012/03/14雨霖
转载/编辑/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