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女告诉你:呈现食物最美的一面

 大闲人 2012-03-14
 

“做厨师不是让客人吃饱就够了,而是一种情感的分享”

陈岚舒 呈现食物最美的一面

邵岭  文汇报2012-03-14第十二版

  • 图片说明:陈岚舒说,做厨师不是让客人吃饱就够了,而是一种情感的分享,你要把你喜欢的,你爱的,通过双手制作出来,传递给别人。
  • 图片说明:3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罗莱夏朵名厨公益盛宴活动中,陈岚舒与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美食大师同台献艺。
  • 图片说明:“美女主厨”在厨房里却是一个“女魔头”,因为她的心中怀着对顾客的敬畏之情。 (均资料照片) 
  •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这句话至今像一道魔咒,在华人世界里,厨师从来不是大多数人梦想中的职业。

      所以,陈岚舒成为特别的一个。3月6日,在所有来沪参加罗莱夏朵名厨盛宴活动的主厨中,她的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才30岁出头、身材娇小的女子看上去实在不像个厨师,也不仅仅是因为简历上标注的“唯一以法式料理获得罗莱夏朵明星主厨头衔的亚洲女性”,更多的是因为她那张台湾大学外文系的毕业文凭。不同的人们问她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会选择做厨师?”她一脸坦然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啊!”

      是的,很多辉煌的起点,就只是一个单纯的爱好。因为喜欢品尝美食,喜欢亲手做出美食与人分享,她在大学毕业那一年远赴法国学习法式料理,2008年回到台湾开设属于自己的法式料理餐厅,取名“乐沐”,很快声名鹊起,成为台湾地区唯一一家通过罗莱夏朵评鉴的“杰出餐厅”。小S曾经有一次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上抱怨,说乐沐极难订座,“报我的名号都没有用哎!”

      然而爱好要通往辉煌,需要有信念来支撑。在乐沐的厨房里,冷藏库门上贴着陈岚舒给自己和同事们的座右铭:RespectFor Food,ForCustomers,ForYourself——尊重食物,尊重顾客,最重要是尊重身为厨师的自己。“你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做厨师不是让客人吃饱就够了,而是一种情感的分享,你要把你喜欢的,你爱的,通过双手制作出来,传递给别人。如果你不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那么你身为厨师,就无法带给别人快乐的感觉。”

      

    大学期间,学厨艺时爱上烹饪

      我问陈岚舒:“如果没有做厨师,你会做什么?”她愣了一会儿,然后语焉不详地说:“可能会做学问,成为学者吧。”说完,带着笑摇了摇头,一副既不肯定也不打算深究的样子——反正,这个可能性已经被她从自己的人生里剔除了。

      陈岚舒的人生,以22岁作为分界线。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22岁之前的陈岚舒,乖乖地走着一条被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康庄大道。她说自己其实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已经立志要报考台湾大学外文系,“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我不喜欢商科和法律,觉得文学院比较适合我。”

      不过,也仅此而已。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会是自己终生的追求。相反地,她从小就想在念书之外做一点不同的事情。小学开始,她会在妈妈加班时自己下厨做饭,11岁时已经能做出一桌菜来给家人吃;上了中学,虽然各门功课都拔尖,最爱的却是家政课,还会自己买食谱回家研究;高中的时候,她加入了合唱团,常常和合唱团的同学在音乐教室喝下午茶,分享自己做的饼干和蛋糕,甚至一个人跑到台北去读烹饪课。也许,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她体会到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你对味道,对生活,对美的体会,都通过你手里的食物呈现出来,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表达和分享,比文学更加直接。”所以,虽然台大外文系是她求学的终极梦想,但她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却是开一家花店,“花店里面要有个咖啡店,咖啡店里要卖我自己做的甜点。”

      就是迷恋这样一种踏踏实实用双手进行创造的快乐,大学毕业那年,陈岚舒决定给自己几年时间,去美食之都法国,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有做厨师的天分,也看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可以扛下所有的辛苦。第一年,她进入蓝带厨艺学校,从自己最喜欢的甜点开始学起;毕业之后,阴差阳错,进入著名的斐杭迪法国高等厨艺学校学习烹饪,没想到一下子爱上了烹饪:“相比之下,做甜点太慢了,好像少了一点刺激。”当她以第一名成绩从斐杭迪毕业的时候,已经打定主意要做一名厨师;到了第4年,累积了在法国和美国总共6家饭店、餐厅与点心坊工作的经验之后,她带着上百公斤的家当回到台中,和先生一起开办了自己的法式料理餐厅,亲自担任主厨。

      总有人问她学厨时遭受的挫折,想从她嘴里听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她却一个劲摇头:“这是我喜欢的事,不觉得有特别苦的地方。像一些书上面写的什么当实习生被人家欺负之类的,我都没有遇到过。以前以为自己不能适应烹饪工作的忙碌,后来发现,人的耐力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她在大名鼎鼎的克里雍点心坊实习,负责饭店的下午茶,却一早就到厨房报到,中午之前完成分内事,然后用整个下午来练习做甜点,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坊间盛传她当年学习法式甜点拉糖技巧时,因为要先把糖煮到160度,再把糖拉出光泽,雕塑成各种造型,戴着的手套很快就被烫破,所以手上满是水泡,但第二天她却照样要练习,那成为她在法国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我向她求证这段轶事,她却不以为然:“那是没办法的事,那个东西就是这么烫,初学都会经历的。其实水泡过上一个礼拜就结疤了,不会有什么感觉啦。只是当时记者一定要问我有什么辛苦,我就说了这个。”

      现在的她,每周工作7天,每天下班回到家已近半夜,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加起来,只够给自己下一碗泡面。很多厨师都是这样,所有人都享受到了他们的手艺,除了他们自己。不过自怜自伤的戏码不会在陈岚舒的生活里上演,对她来说,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本就更甚于品尝美食本身:“一道菜烹饪完成的那一刻是成就感最大的,一旦你开始吃的时候,美食的诱惑就会递减。可是做给别人吃就不一样了,你会一直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就是别人吃跟自己吃的差别。”

      

    浪漫背后,每一道菜都有逻辑

      陈岚舒喜欢用花朵来入菜。乐沐和台湾不少有机农场合作,从这些农场采购三色堇、金莲花、洛神花等有机花卉。人们很容易从她的性别上来为这样的喜好找原因,又或者猜测说,这可能是她那被外国文学培养出的浪漫主义情怀使然。她歪着头想一想:“我的浪漫程度,其实还好吧。这么做,更多是考虑到视觉、味觉和口感上的平衡,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在她看来,每一道菜,都要有色彩上的协调和口感上的搭配,不同花卉有不同的颜色和口味,很适合承担起这样的任务。

      逻辑,是陈岚舒常常强调的一个词。法式料理总让人感觉浪漫,厨师们喜欢说,自己是从一本书、一幅画、一片叶子、一件摆设中获得关于美食的灵感。陈岚舒也不例外,她有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哪怕是杂志上一张照片的颜色,都会让她想到什么样的食材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然后赶紧记下来,等待日后不断丰满。但她又说:浪漫背后,每一道菜都有逻辑;所有的灵感和本能,其实都来自于逻辑的支撑。她曾经创作过一道牛肉料理,是日式和牛搭配蔬菜泥和腌制的大头菜,很受欢迎。问她怎么想到做这么一道菜,她的解释是和牛油脂很多,吃多了会腻,要用一点清香或者酸涩的味道来中和才好。当时正值秋末冬初,是大头菜上市的季节。台湾人喜欢把这种球根类蔬菜做成泡菜吃,陈岚舒便突发奇想,用法国的香料和醋来腌大头菜,再把台湾本地产的青龙辣椒烧焦之后去皮,和蔬菜高汤一起打成蔬菜泥。腌好的大头菜口感清脆,略带甜味;蔬菜泥有青龙辣椒特有的微酸、微苦、微甜和沉香,这两种配菜的味道和口感正好与和牛形成了反差,实现了整道菜的和谐。

      然而一道菜好不好吃,虽有共识,很多时候却也是很个人的事。每一位厨师都有自己对美味的理解,所谓逻辑,其实是一种美食哲学,而陈岚舒的美食哲学就是: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抓住食材最美的那一刻,让每一种食材的特色都更加完美。“因为我们不能够让食物死得没有价值,所以必须要呈现它最好、最棒的一面,让每个人都可以知道这个东西很好。”带给她此番感悟的,是美国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TheFrench Laundry,她曾经在回台湾之前在那里待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发现那里的主厨每天都换菜单,每种食材都有不同的用法,比如一样蔬菜,今天可能摘下叶子给一条烤鱼做配饰,明天可能就拿去打成蔬菜泥,后天又可能被凉拌了当色拉。“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一种食材的特色,可以被如此千变万化地呈现出来。”那个叫做托马斯·凯勒的主厨,从此成为陈岚舒的偶像,而她在乐沐开业之后送给自己的第一句话就是:尊重食物。

      

    温柔之外,她是厨房里的“魔头”

      人们提到陈岚舒,总说她是“美女主厨”。这算不上溢美之词,因为她确实清秀漂亮,瓜子脸上有着精致的五官,而且常常说完一句话就笑,眼睛弯成两道月牙,更显得温婉甜美。不过这样的她,在厨房里却是一个“女魔头”,下属们做事的时候,只要有她在旁边看着,就会很紧张。在她餐厅厨房的时钟下方,贴着一句斗大的标语:“SenseofUrgency”,意思是“紧迫感”,提醒厨师们严格掌握时间;任何导致上菜时间受到耽搁的意外,都会惹她大光其火,比如到了摆盘的时候才发现肉的熟度和热度不对,等等。

      时间,对于法式餐厅的厨房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和中餐不同,法式料理菜单复杂,两盘开胃小点、三个前菜、两道主菜和一道甜点,都得严格按照次序上菜,如果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就会影响到之后的每道程序。与此同时,法式料理中的每一道菜都有很多道工序,任何疏忽都会让菜的质感和口味大打折扣。关于这一点,被美国人奉为法式料理皇后的茱莉亚·查尔德就在菜谱圣经《掌握法式烹饪的艺术》中有所提及——她以洋葱马铃薯炖羊肉举例,说完成这道菜需要煎、炖、过滤、撇沫和调味,每道工序虽然简单却不可或缺;而好的法国料理和差的法国料理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绝对不会在时间上偷工减料,“快一点也没关系”之类的想法永远是法式料理的致命伤。这就意味着,在一个环节上耽误的时间,无法从另一个环节得到弥补。

      而更加糟糕的情况是,有时失误导致的拖延还会损害菜品的质量。比如客人点了一道煎牛排,陈岚舒说,这道菜其实很特别,牛排在煎过之后必须放置一段时间,因为在煎烤的过程中,牛排中的血水会被高温逼到最中间,需要通过“休息”重新渗透到各处纹理之中;而“休息”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煎烤的时间,“比如一块厚牛排,煎了3分钟,进烤箱烤了10分钟,拿出来一定要休息15分钟以上”。一般厨师都会在客人品尝前两道菜的时候先把牛排煎好,为牛排预先留出恰当的“休息”时间,这时如果前面的菜出了错,让客人多等了5分钟甚至10分钟,等到上煎牛排的时候就已经熟过头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西餐厅里的主厨在厨房都是“魔头”。陈岚舒在法国时就碰到过很凶的主厨,“不开心了会骂人,还会摔盘子”,听上去像极了美国那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地狱厨房》。而她自己,以前也会在生气时骂人,如今虽然学会了控制情绪,变得温和,但仍然每天感到焦虑,而这种焦虑背后,是对顾客的敬畏。“来到餐厅,享受跟自己或者朋友相处的时光,这样的体验,对于每一个客人来说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一个客人,对我们来说也都是独特的,而不仅仅是今天晚上40个客人里面的其中之一。我们要用客人的心态来面对客人的菜,付出我们的时间和心思。”带着这样的敬畏,陈岚舒对菜品的要求近乎苛刻,连所有食材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当她说要把一样食材切成丁时,手下的厨师必须问她,是要零点几厘米的立方体。“这不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熟度的一致。”她说。

      

    创业伊始,深感人比食材复杂

      西餐的厨房,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三厨、二厨、一厨、副领班、领班、副主厨、主厨,长幼有序。比起那些经过漫长的历练,从底层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同行来说,陈岚舒是幸运的:受到家人资助,可以去法国最顶尖的厨艺学校学习;在正式入行的同时就有了自己的餐厅,而这几乎是每一个厨师的终极梦想。然而她却说,如果只是在一个餐厅里面工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做好;但人就比食材复杂多了,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同,进而合作愉快,是一件比做菜难得多的事。

      她至今为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和人有关——餐厅开业一年半的时候,一位厨师离开了。那是陈岚舒在开店之前就一起工作的合作伙伴,就在他即将升任副主厨的时候,因为观念分歧又没有良好地沟通,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那位厨师的性格很好,在餐厅很受其他厨师的喜爱和信任,因为他的离职,导致很多人也想跟着离开,餐厅一时间风云动荡。陈岚舒说那是她最低潮的时候,几乎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厨房里,亲自下厨的同时,也反思自己与厨师相处的方式,不断自我调整。也许是感受到了她的诚意,那位厨师后来又回到餐厅,两人重新合作,相互之间倒是比以前更加信任。

      但压力仍然存在。陈岚舒手下如今有四五十个厨师,这对她而言是很大一份责任:“很多人的家庭,很多人的生计,或者他的未来,他的理想,其实都看你。如何让这些人一起成长得更好,我想是最辛苦的地方。”陈岚舒说,也许是受法国文化的影响,自己从来都把厨师看作是神圣的职业,反而是回到台湾之后才发现,尽管美食节目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走进了厨艺学校,但因为薪水不高,厨师在今天的台湾尚不是大多数人梦想中的职业。很多人到她的餐厅应聘,都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以为厨师门槛低,可以从学徒做起。“其实厨房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热情,真的是待不久的。你会觉得很辛苦,因为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她要求手下的每个厨师都要首先为自己身为厨师而感到骄傲,真正地热爱厨房,热爱美食,热爱分享。

      而与此同时,她也努力为厨师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厨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需要阅历和文化的沉淀;在法国,年轻人在成为主厨之前都会尽可能周游世界,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人情。陈岚舒也希望自己手下的厨师能有开阔的眼界,所以每次参加交流活动她都会带一些助手同行,比如3月份来上海,接下来还会去纽约和悉尼。更重要的,是让厨师们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台湾是这样一个社会:需要很多的认可,人才会觉得自己是好的,或者是棒的。”乐沐开业短短4年不到,成为台湾地区唯一一家通过罗莱夏朵评鉴的“杰出餐厅”,陈岚舒接下来的愿望,是餐厅获得米其林的星级评选,“我想要那些在我餐厅工作的厨师们知道,他们选择的方向和他们坚持的东西是对的。他们需要这样的荣誉感。”

      

    陈岚舒的几个“之最” 最爱用的食材:海鲜和蔬菜

      一方面,海鲜和蔬菜的味道不像肉类那么强烈,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和组合的可能性。法式烹饪的一切技巧都是为了味道,但这个味道未必是食材的原味,可以在原味的基础上加一点别的,让它有别样的表现也是好的。另一方面,台湾环海,盛产海鲜和蔬菜。用本地的食材表现本地的风格,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烹饪理念,这样做可以缩短食材的运输过程,体现环保的精神。

      

    最爱看的书:米兰·昆德拉的《不朽》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其实写得很抽象,而且讨论非常形而上的东西,但我看了几十遍还在看。要说对我有什么帮助的话,厨房里的工作是非常现实的,而且步调很快,我需要一个在心灵上让自己沉淀或者说是休息的空间。这本书可以让我整个人完全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之后再回到工作当中,就会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和遇到的困难。这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最爱吃的食物:妈妈做的炒面

      我妈妈会煮的东西其实种类不是很多,她不是一个很擅长烹饪不同菜肴的人,但可能因为从小到大吃习惯了那样的口味,我过几个礼拜就会想要回家去吃;有时候我工作很辛苦,我妈妈也会主动做给我吃,她知道我很喜欢,永远都吃不腻。

      平时我吃小吃和宵夜比较多,很少有时间去餐厅吃。因为餐厅营业的时间,都是我工作的时间。小吃里面,我喜欢吃姜母鸭,是用几十种中药材炖的,很滋补,不过只有冬天有。即便是去餐厅吃饭,我也不太喜欢吃西餐,因为我一吃西餐,就会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最难忘的经历:一边准备开店,一边准备生小孩

      我开店和生小孩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都在12月。我的小孩现在已经3岁多了,很可爱。他很喜欢玩扮家家酒烹饪的游戏,只要看到锅子、勺子就会很开心。他1岁之前我经常做东西给他吃,现在我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也越来越大,不太需要我操心那么多了。我常常在店里做马卡龙和布丁之类的甜点,他特别喜欢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