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泪水:这个社会需要批判与批评!

 月未圆书斋 2012-03-14
这个社会需要批判与批评!
杂文是穷人最后的精神泪水
来源日期:2012-3-10
 
  中国的穷人很多,多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只知道绝大多数的人都自称穷人,很少有人敢在公共场合大声吆喝自己是富人。

  既然是穷人,那么诸如轻音乐、歌剧、舞剧等高雅的艺术,自然是欣赏不上。就是月末携家带口的到电影院去潇洒一回,还要仔细盘算一下柴米油盐醋的开销,对动辄数十元的电影票迟迟下不了决心,更不要说相当于全月家庭开销的数百元、上千元的歌舞剧了。

  精神文化是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能不去追求的精神享受。如果没有了精神追求,人恐怕真的成了只知道吃喝拉撒的行尸走肉了。

  但是,各种所谓的高雅艺术、精神享受,都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用金钱来支撑的。没有钱,就谈不上欣赏高雅文化,谈不上追求精神享受。在一个用钱来支撑精神追求的社会,穷人是何其的悲凉。

  穷人有什么精神食粮吗?穷人没有精神食粮。相对于终日里挣扎在贫困线、温饱线上的绝大多数的穷人,日常能够填饱肚子、孩子能够上学、小病能够治疗、父母能够赡养、能够蜗居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等等,这些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能够最低限度的得到满足,就是天大的幸福了,还敢奢求什么精神享受。

  为了生存而终日奔波,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而终日忙碌的穷人来说,哪有什么时间去看书,哪有闲情雅致去欣赏歌剧、舞剧、音乐会。

  穷人相聚,酒酣耳热之际,斗胆骂骂娘、发发牢骚,便觉得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精神上得到了片刻的满足,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最大的精神享受了。酒过之后,大家彼此各奔东西,重新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因此,杂文是老百姓最后的精神泪水。对于凡夫俗子的老百姓来说,何以解忧,唯有杂文。杂文对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给予无情的揭露嘲讽,对害群之马给予无情的痛斥鞭挞,令百姓为之一振。

  看似简单的杂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鞭辟入里皆有深意,批判揭露酣畅淋漓,鞭笞讽刺入木三分,代表了穷人的利益,抒发了大家心中磊落不平之气。就好像免费的精神大餐,令百姓品尝到久违的酣畅淋漓般的快意。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歌剧、舞剧、音乐剧、演唱会等等,不过是大腕明星卖弄风骚的舞台,上流社会身份标识的沙龙。台下如痴如醉的粉丝,亦或是故作风雅的看客,有多少是自掏腰包,亦或是能够真正欣赏的知音。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满足。

  杂文,作为穷人最后的精神泪水,支撑着穷人在苦难纷呈的日子里勇敢的活下去的信念,包含着普通的黎民百姓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希望,对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真切期盼,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交融并织。

  杂文作为百姓最后的精神泪水,相对于庙堂大雅的贵族精神享受,真的是便宜简单,一包烟、一杯酒,就可以换来充足的精神享受,读杂文、写杂文、谈杂文、议杂文,嬉笑怒骂,笑谈风声,一切皆有可能。

  杂文,入得了庙堂,进得了书院,老少皆宜,大众喜欢。给了老百姓品评时政、议论新闻、嘲弄权贵、讽刺官僚、挪揄落后、鞭笞迷信、反对腐败的舞台,给了老百姓精神世界的片刻欢愉。在这个舞台上,各种社会丑恶、腐败不堪都能够被百姓品评议论,那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洁牌坊,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被无情的揭露,放在社会公众的道德显微镜下接受道德舆论的审判,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来自民间草根的杂文更多的是百姓的话语,百姓的喜怒哀乐,百姓的生活感受。这种草根的精神文化快餐是有钱有势的权贵们所不能理解,不能感触到的,更是无法认同的,也正是杂文的魅力所在。

  谁的眼泪在飞,那是我们的泪水

 

中科院报告称

我国贫困人口达1.28亿

  据中新社电  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按2010年标准贫困人口仍有2688万,而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

  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为视角研究编纂的该报告称,中国相对贫困、城市贫困等问题也逐渐突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