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养小”是伪问题,“压力大”才是真问题

 冲上九重天 2012-03-14

 

据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他甚至建议,“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不可否认,如今许多青年人都是“啃老族”,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或许也是客观而真实的。对“啃老一族”,的确需要激励与鞭策,特别是对那些明明有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劳动、工作而自食其力,却宁愿啃老者。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是,故意啃老,甘做“啃老一族”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啃老族都是被迫啃老或者无奈啃老。以当下的社会与家庭现状来看,啃老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集中在购买住房上;另一方面,则是子女成人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就业,为了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而啃老。

  拿住房啃老而言,许多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即使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可以存款。但相对高高在上的房价来说,靠自身努力,想购买一套房子,完全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此时,父母不支援,子女不啃老,是很难的。

  就此来看,啃老事实上已经有了伪问题的性质,并非子女有意啃老,而是房价实在是太高,不啃老意味着做剩男剩女,意味着住无所居。

  而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毕业等于失业的恐慌性思潮在大学校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很多青年在家住老人的、吃老人的、用老人的,成了典型的啃老族,也并非就是其主观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就业难所迫。因此看来,不是老人非得要养小,而是社会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确实很大。比如“零薪酬就业”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如此社会现实,排除少数极不正常、实无必要的啃老,“老养小”实在是无奈之举。因此,一味地指责啃老,甚至“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于解决啃老问题未必有积极作用,弄不好还会加重啃老。这与此前有人建议为禁止啃老立法,其实有着同样的悖论:对已经被逼到“啃老一族”里的人,该不该再逼一下?

  因此,解决啃老问题,显然需要从给生活减负入手,从降低房价入手,从减轻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入手。(北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