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宗棠与漳州的墨缘

 鸿墨轩3dec 2012-03-15

左宗棠与漳州的墨缘

2006-12-13 13:18:28  作者:林南中  来源:海峡网  浏览次数:1062    

 
 《左宗棠真墨迹》书帖


    《左宗棠真墨迹》落款及印章


    近日笔者淘到一本上海六一书局印刷,金谷书局发行的《左宗棠真墨迹》书帖。此书没有印行时间,从其版式分析,估计印行于清末民初。

    清同治五年(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应汀漳龙兵备道夏献纶和漳州知府刘惠人之请,为漳州芝山试院题写柱联,现柱联已经无存,幸有漳州名儒黄仲琴先生旧拓存世。联句云:“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瘴海班师。”《左宗棠真墨迹》一书为此联跋语,全文共295字,文后镌印两方印章,一为“青宫太保”一为“一等恪靖伯”。

    书帖内容如下:“开元寺建自唐时,佛谍详之。朱事之盛,朱子曾讲学寺右,北溪勉斋诸先生从之游,后人即其地立祠,并建芝山书院,而址小于寺,诸生出入必由寺门,儒者病之。当时陈北溪先生曾有开元改建试院之议,然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咸丰三年,寺毁于寇,而栋宇尚有存者。迨同治三年,粤寇陷城,寺宇尽付一炬。僧徒逃散殆尽,昔之连屋系栋并遗址不可复城矣。余督师过此,结营寺后山顶,适漳人议修复试院,因令即寺故址为之,且示以北溪旧议,曰陈先生命我矣。五年春,余自梅州班师过漳,试院工已逾半,观察夏君、太守刘君乞余题柱,因遂书此。芝山书院旧有石刻一联云:‘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相传为朱子遗迹,此固无可考,估不吝为今日言之也。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夏四月。总制闽浙使者一等恪靖伯左宗棠书。”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均没有《左宗棠真墨迹》书帖印行和发现的记载,因此,此书可称为孤本。其发现为清军入闽镇压太平军及漳州芝山书院的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清同治三年(1864年)6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沦陷,在长江以南征战的部分太平军,由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率领转战于闽浙赣三省之间。农历九月十四日,侍王李世贤率部进占漳州府,毙清朝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等重要官员多人,所属乘胜攻克平和、云霄、漳浦、南靖、永定、龙岩各县。为了尽快扑灭闽西南太平军,以免造成燎原之势,清军统帅左宗棠拟定了作战方案:首先进攻龙岩的太平军,以切断驻南阳、新泉的太平军汪海洋部与漳州李世贤部之间的联系,再向南阳、新泉进发,最后再谋力克漳州。

    左宗棠指挥的清军在围攻龙岩时,也对漳州的太平军李世贤部采取分割包围的态势。同治四年(1865年)2月19日,太平军在镇门战役失利后,侍王多次组织突围,均告失败。5月15日,清军攻破漳州城。接着,攻取了南靖、漳浦、云霄、平和各县。漳州——这是天京失守后,太平天国在长江以南最大的根据地,终于在清军的攻克下失陷了。突围至广东梅州的李世贤率余部投奔汪海洋,旋即被汪杀害。李世贤被杀后,太平军将士离心,斗志低落,同治五年(1866年)2月9日太平军余部全军覆没于白沙坝。左宗棠正是在广东梅州剿灭太平军后,班师经过漳州时写下了这幅柱联。

    左宗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将;也是率部西征,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捍卫国家主权的中兴之臣。从《左宗棠真墨迹》一书,我们可以看到,左宗棠身为武将,兼通文墨,其书风沉着激迈,文辞通畅,依稀透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盛气。在腥风血雨过后,地方官员显然没有忘了请“大帅”留下墨宝,左宗棠欣然命笔,与“朱子”并论,自诩“修文偃武”之伟绩。为漳州留下一份书法艺术珍品,印证了一段书坛轶事。

林南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