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颐心文苑 2012-03-15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文 /  网络          编辑 /  塞上齐翁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思乡诗语言平实,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已成了炎黄子孙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古诗之一。它不追求想象的新奇,辞藻的华丽;而是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真实动人,因此被世人赞为“妙绝古今” 。

 

                            2、《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歌颂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诗的开头两句,点出了母子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描写慈母的形象和牵挂儿子的切切深情;诗的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却营造了浓郁醇美的意境,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千万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前六句写古原草,后两句写送别,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地、紧密地结合起来,紧扣题目,生动活泼,意象完美。并以他独特的审美感受,突出了野草不怕火烧、屡枯屡荣的顽强生命力;以“远芳”、“晴翠”这样美好的词汇,把它的气味、色彩描写得那样诱人。因此,虽然说“萋萋满别情”,但并不使人感到“黯然神伤”。
       这首诗通体完美。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稳而气势磅礴,看似歌颂野草,实则远远超出野草而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积极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的寓意,它在当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的赞赏,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奋发向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堪称“千古绝唱”。    


                           4、《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另一种缩写版的《七步诗》是这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说出上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来。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以“萁”燃而煮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不得不有所顾忌。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早已广为人知。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根”一语双关,语言浅显,寓意明确,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这恰好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5、《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头二句诗“万里景象尽收眼底”,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料、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抒发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又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已成为游子思乡、念祖难以解脱的心结。   

         

                           7、《诗经》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选自《诗经?周南》,它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的开卷之作。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本诗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此外,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来,每当男子想去追求女子时,这句诗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8、《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透人胸臆,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严整对仗,颔联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0、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既是感叹,也是告诫,它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意蕴深刻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具体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人人都要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