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琢”两个字 一生用破心

 太阳初照 2012-03-15

 

 
 
 

他是一个静者。静是他的气质,也是他的修养。做人,“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事,唯有沉得下心来才能有所作为;做玉雕,更要心静如水,一丝不苟,才有不朽的作品。

他是一个智者。玉雕既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他是集创作、设计、制作于一身的大师,而创作、构思是玉雕的灵魂。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来自于思索者的智慧和灵感。

他是一个行者。智慧是逼出来的,这个“逼”全在于他的勤奋。如果一生能成就一件事,那就要倾注毕生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集中到一个字,就是“干”。

他是一诚者。真诚于业,真诚于人,把“修身如玉”当作座右铭。作为新疆珠宝商会的副会长,他对同行们表达的心声只有一句话:需要小周帮忙的,只管言一声!

他就是中国玉雕大师、乌鲁木齐市明和玉器厂厂长周雁明。

天生爱雕刻的美少年

周雁明兄弟姐妹6人,年幼过家庭生活贫困。但物质生活的困苦,滋生着他自由想象的空间。

有一年,舅舅给雁明带来一个六面体的积木,将他引入孩童的奇妙世界。积木不同的拼接,可以变幻出各种童话故事。许多孩子左拼右拼就是出不来故事画面,雁明却心灵手巧,一拼一个故事,故事画面不断地涌现。小伙伴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积木的画面是有限的,无限的画面孕育在小雁明的脑海中。怎样把那些美丽的画面展现出来呢?他把目光投向舅舅的一位木匠邻居。做出来的家具他没在意,在意的却是创花木屑中大大小小的木块。他用自己的目光从中“淘宝”,把形态各异的木块拼接起来,正面贴上纸,再用蜡笔绘上各种图画,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

这些图画给当年生活并不富裕的小雁明以充足的精神营养,让他生活得有滋有味。

他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快乐、智慧和动手的技巧。

爱是最好的老师,电影《向阳院的故事》触发了他的灵感。“人家在石头上刻猴,我能不能刻呢?”上世纪70年代,乌鲁木齐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挖菜窖,周雁明将从菜窖挖出的石块捡来,将废旧的钢锯条一头用布条缠好,一头磨成刻刀,一个个小石猴便刻出来了。

那石块都是风化石,太阳一晒就爆裂了。这怎么办?小雁明又开动了他的小脑筋。“那些泥巴做的土坯,一烧就成了坚硬的砖,我能不能烧它一家伙?”

当年,许多家庭都用煤炉取暖做饭,他把自己雕刻的石猴投进炉膛,有的当时就炸裂了,有的烧裂了,有的果真变硬了。

那年头,时兴在钢笔上刻字绘画,同学们的铅笔盒里大都有一支钢笔。那时候他的刻技也已崭露头角,于是,和他玩得好的一些同学主动把钢笔交给他,让他刻点字画。雁明有求必应,把同学们的信任当作动力,用一双幼稚的手,刻下真诚与友谊,刻下美好的憧憬。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同学们聚会时,还没忘记雁明为他们的钢笔刻画的那一幕,有的还珍藏着那支钢笔。他们说,雁明天生是个爱雕刻的美少年,而且执迷不悟,一往情深,不离不弃,终于成就了事业。

同学们还记得,教室的粉笔也被雁明就地取材。尽管粉笔不算贵,但也经不起雁明的不断“浪费”。好在老师都知道这孩子,不是瞎折腾。所以,一见粉笔盒空了,就悄悄把空粉笔盒填满。

诗者必狂,艺者必痴。从小,家长和亲友,同学和老师,给了雁明温热的土壤。

一叶扁舟逐浪玉雕河

1983年,19岁的周雁明招工进了新疆玉雕厂。

在兴奋喜悦中,他第一次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但这雕刻不是人手中的刻刀所为,而是机器雕刻的。

当时新疆玉雕厂是全疆唯一的一家玉雕厂,拥有来自内陆的20多位玉雕师傅。厂长王云祝是北京玉雕厂做炉瓶的高手,书记赵炳富做为寿为内容的玉器造诣很深,技术厂长高佩琦擅长人物雕刻。

起初,周雁明分在人物组,师从高佩琦。和田玉为玉中之王,学员学艺,不敢用好料,只能用玛瑙石或玉器的边角料来操作。凭借已有的绘画和雕刻基础,他进步很快。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切玉料的活儿非同一般。一手持料,一手持金刚砂。切不好,高速旋转的轧铊片不但会将玉料打飞,还很容易伤及手背手指,让鲜血染红玉料。周雁明指着手上留下的疤痕说,都是当年留下的。切玉不仅要求动作协调,把握力和平衡力还要强。料切得越薄,难度越高,这样的基本功既练艺又练胆,还练人的专注,稍有不慎和犹豫,不仅出废料,还有危险。

一年半后,周雁明又转学炉瓶,得到王云祝大师的真传。周雁明刻苦学习在求师学艺的三年历程中,他几乎废寝忘食,白天做活,晚上挑灯夜战,临摹玉雕作品画稿,打下玉雕技艺坚实的基础。

1987年,玉雕厂一块1.3公斤重的和田玉籽料,交由周雁明独立创作、设计,制作一件五挂链“提梁花篮”。其制作工艺复杂、工艺精湛已达到相当高的难度。周雁明倾注心血4个多月的时间,在高精尖的磨砺中脱颖而出,作品被一日本客商以3.8万的高价选购收藏。

接着,他用一块2.5公斤的和田玉,设计制作了一款“鱼形壶”。壶首为鱼头,壶把为鱼尾,壶身为鱼身的变体,阳刻中国象形文字“鱼”文字,包括上至甲骨文,下至篆体、隶体、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该作品以设计精巧、构思新颖、制作精美、赏心悦目,书画、雕琢融为一体而备受称赞,由北京工艺美术公司收购收藏。

在此期间,由周雁明组织开发、创新、研制出多种玉雕室内壁挂装饰产品,采用边角废料,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几何体画,运用镶嵌、拼、贴技术,将动物、植物及人物抽象地表现出来,成为独树一帜、美不胜收的玉石装饰壁挂,从而使玉的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得到升华。同时,为玉雕旅游产品开发研制闯开一条新路,实现废物利用,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在全疆轻工技术创新评比中获优秀奖,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其间,玉雕厂新招一批学员,周雁明以“德艺双馨”,晋升为学员车间主任。

1986年,工厂推荐思想品质好、业务强的同志去北京玉器厂进修学习,周雁明如鱼得水,进入中国玉雕的艺术殿堂。这是他玉雕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的视野豁然开阔,技艺精进。在玉雕大师马庆顺和杨宝忠先生指导下,制作的玉雕大件“花觥”、“花熏炉”等作品,博得工厂师傅和同事好评。尤其是玉雕作品“花觥”,以青铜器图案为样板,运用和田玉特有的质地美,精雕细琢,整个作品古朴端庄、线条优美流畅,是典型的仿古玉雕作品,被北京玉器厂评为本年度优秀作品。

1992年,周雁明为提升自身素质,报考了新疆师范大学“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由此,工艺美术理论和他的精湛技艺得以比翼齐飞。

赋予作品灵魂

1997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周雁明创办的的乌鲁木齐市明和玉器厂启航了。

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周雁明很低调,但平静中却澎湃着激动。和田玉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爱玉、赏玉、藏玉的盛世,这是玉雕人难得的机遇。他要用更好的作品,更精湛的技艺歌颂这个时代,赞美自己的祖国,美化人们幸福的生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自己献身艺术的一个平台,他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出来,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期。

他创作的和田玉巧色雕“松、竹、梅”笔筒三件,以传统的体裁,精工细作,巧色匠心独运,在1998年西安举办的民间艺术文化展览会上,获优秀创作奖,作品被深圳一家珠宝公司收藏。

同期,由和田玉雕琢的“福禄壶”、和田玉白玉制作的“喜上眉梢链条瓶”、和田碧玉“文房四宝”、和田的玉“福禄平安瓶”、和田黄玉“梅花瓶”获2000年中国国石评选会精品奖。

近年来,和田玉的价格飞涨,超越黄金,乃至以克论价。好的玉雕师眼中无废料,这就要有独到的眼力和变废为宝的创意。有一块玉在做完玉镯以后,怎样利用好剩余的原料呢?周雁明反复观察琢磨,联想到清代著名的和田玉白玉“桐荫仕女图”的创作,那是制碗材料后剩下的一块弃料,经苏州琢玉高手巧用心思,就玉璞的形状、颜色和圆洞,因材施艺琢成的一件巧夺天工的绝妙之作。乾隆皇帝为此作诗加以赞颂:“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詹蕉轴廷。女郎相顾向,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庭。”可见这件化腐朽为神奇的玉器之珍贵。

想到这里,周雁明备受鼓舞,他越看越觉得边框上端有一条龙在祥云中腾飞。一个“望子成龙”的创意油然而生。利用剩余的原料雕一苍龙,腾云驾雾,盘旋曲折,自由舒展。下雕一玉鼠形象生动,可爱至极,静听龙吟。中间用其镯心两面各雕4条龙。九龙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这件作品获新疆玉雕精品展会“最佳创意奖”。

创意是玉雕的灵魂。周雁明力求赋予玉器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术,精心设计制作了很多玉雕作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玉雕设计制作风格,以“北派风格为主,同时兼收并畜;以明清工艺为特色,力求推陈出新”。

遵循这一风格,周雁明创作的“葫芦壶”,以诗、书、画、印交相辉映,获国石候选之精品奖;“祝寿平安瓶”以瓶身阴刻66个寿字而成为一件珍品,作品获2004年度新疆和田玉雕评展会“最佳工艺奖”;以新疆本土元素创作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获2004年中国玉雕“天工奖”优秀作品奖。以和田籽玉雕琢的“一路同行”,前雕龟龙献瑞,后雕龙凤呈祥,两壶之间用玉链衔接,互为呼应。龟以静修身,颐养天年象征长寿;龙凤寓以夫妻幸福和吉祥如意。该作品获2005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银奖。

“荷叶笔插”由一块糖白玉雕琢而成,如果将糖玉切除,白玉所剩无己。周雁明精心设计,因材施艺,巧用色彩,融圆雕与镂雕技法于一体,荷叶飘逸自然,流水潺潺,蛙鸣声声,创意新颖,雕工精细,让观众亲切而生动地领悟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作品获新疆玉雕精品展示会“精品奖”。

一般来说,制作玉镯后的镯心大多做成了玉牌,并只能成为商品,很难成为艺术品。周雁明别出心裁,将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赋予“仁、义、智、勇、洁”的内涵,再精心雕琢意境深远的纹饰,这组“玉之五德”,2008年获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事实证明,工取胜不如艺取胜,艺取胜不如意取胜。立意、创意始终是玉雕的核心理念。只要创意蕴含深邃的文化,再有优美的造型,生动传神的雕琢,和田玉这朵东方艺术奇葩,必将绽放出时代的光辉,绚丽夺目。

拨动灵感这条心弦

玉雕创意是需要灵感的,正如神来之笔是与灵感分不开的一样。

周雁明25年的玉雕生涯,成长为一个勤于学习,关于思考的人,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笨鸟先飞。

“雕琢”两个字,用破一生心。

这正如发明家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非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科学家华罗庚说得更直截了当:“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地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周雁明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为了设计一款“鼻烟壶”,除了翻阅资料以外,他多次跑到化妆品商店去观察香水瓶的造型,头一两回对方没在意,再三再四地出现,引起店员的疑惑,误以为他是“另类”人物。可他眼里只有香水瓶,丝毫没感觉对方的怀疑。这种毅力、勤奋、痴迷和忘我,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激发灵感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灵感和静心是相通的。“清明在躯,志气如神”,唯有“清静”才能排除一切杂念,调动你所积累的智慧,发挥你艺术才能,激荡你强烈的创作欲望,使神、情、理,心和物和谐自由地统一在一起。

“万物静观皆自得”。唯静,才能观照万物,才有捕捉灵感的可能,心浮气躁,成不了大气候,也不可能与灵感结缘。静也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平静而不失激情,内敛而思维活跃”,这是周雁明对“宁静致远”的深刻感悟,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周雁明寡言少语,他在新疆珠宝商会一次常务理事会的会议上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各位会员在玉雕设计和制作上需要小帮忙的,只管言一声我会免费为大家服务的。”这种承诺,难能可贵。他不善人情世故,但事业和朋友是他人生的两翼。“言必信,行必果”是他的行为准则。

他把“修身如玉”作为座右铭,就象玉的五德一样,仁、义、智、勇、洁,不张扬于外,而是内在的品质和精气神。
 
http://www. 天山网   周雁明   2010年11月0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