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心存畏惧,但不要恐惧!

 yagi1 2012-03-16

心存畏惧,但不要恐惧

人生有很多怕,最怕是死,连带就怕鬼,然后怕老、怕痛、怕苦、怕难、怕失败、怕别人闲话……,再数下去,还有无数可以列出的怕。怕本来是生物保护自己的心理机制。因为怕,所以会小心,于是避过了危险,所以怕有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怕”这个字大概是新的,有说是中古才有的。更早的时候没有“怕”字,用的是“恐”、“惧”、“畏”、“怖”这些字。

如果去查字典,这几个字可好玩了,像捉迷藏似的,你可能得到:

恐就是惧,惧就是畏,畏就是怖,怖就是恐

真是个文字游戏。因此强行划分它们之间的差别,无疑是自讨苦吃。可能上古时候,从不同来源、不同族属吸收差不多意思的字,结果是词语丰富了,字义内涵却不免会有重叠的地方。

在“恐”、“惧”、“畏”、“怖”这几个字里面,“畏”字有些特别。

“畏”虽然表达害怕的感觉,可它不是在心字部的。查《说文》,说是恶也。从甶,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似乎先强调了外在的东西,然后才是引起的内心反应。这跟“惊”字有点似,“惊”也是不属心字部的,它是马字部,因为它本来的意思是马的反应。简体字把“惊”写成“惊”,从了心字部,变了人心的事。

“畏”字有好的一面,这也是它和恐、惧、怖不同之处。“畏”的好的方面,有心灵上、道德上的意义。

“畏”的那种怕,不完全是的那种怕。“畏”的分别,可以从比较“畏惧”和“恐惧”看出来。如果作文写“看恐怖片感到畏惧”,一定被老师改掉。那种害怕是恐惧,恐惧的情绪是惊惶。畏惧不是惊惶,它是面对有威势的人事,所产生的尊敬或者小心翼翼、胆怯的感情,或者要做一件困难的事的忧心情绪。我们对长辈可以有敬畏之情,那不是因为他们可怖,只是因为他们拥有过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使后辈慑于他们的威严。

从古以来,“畏”和“威”就有特殊的关系。这两个字的读音差不多,意思也有关连,说文》解释 “,就说是“畏”。畏威怀德,是古代治国的人希望于人民的。《国语》说“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换句现在的话,差不多就是“一手硬一手软”。令人民畏其威这硬的一手,并不是用白色恐怖去恐吓人民,因为这里讲的是威仪,也就是管理者有高的管治信誉,所以人民尊敬他、宵小害怕他。中国人讲究不怒而威,那是一种庄重、沉稳、有能力的人所透出的尊严。

“畏”在上古的经典里有道德上的角色。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生命中有那么多可畏的对象,那是对生命慎重的态度。若果不说得那么玄,那么举个现代人能理解的例子:我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兢兢业业”这四个字也是一种“畏”的精神,一种戒慎恐惧的态度。恐惧如果出于戒慎,是战战兢兢的意思,不是恐怖惊栗的意思。

如果的机制有进化上的作用,“畏”的心情有道德上的作用,那么当今之世,“恐”的情绪竟然有了商业上的意义!有个心理学家如是说。当我们视安全为必须和必然,这种心态开拓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保护安全的行业,因为求安全永远没有完善方案,而设计能够为安全这回事提供的创意和商业可能性,也是无限的。

心理学者提醒我们,回首历史,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怕。20世纪冷战时代,世人怕的是核战,当时有无数电影、书籍讲核战,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核子大战,世界毁灭。苏联瓦解后,恐惧并没有减少。现在我们怕天变,今年已经有日本地震、美国飓风、泰国洪水,今年香港却整个七八月都没有台风。但这十年来,人所制造的更大恐惧是恐怖袭击和各种反恐安检。心理学家说,恐惧已经成为一种改变全球的情绪。

那些已经被袭击几十年的巴勒斯坦人民呢? 却没有人去安顿他们。他们已经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境地了。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世人“畏”,不愿意大家“恐”。对生死和生命,固然要畏惧,不要恐惧;其实所谓买股票投资也是啊。再来几个跌市,每次会有多少不畏死的股民,又作恐慌性抛售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