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8卜文命学思想要义
2012-03-16 | 阅:  转:  |  分享 
  
卜文命学思想要义



命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思想。其中包含有很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学命不仅仅去学习断命技巧,更要领会其命学思想,我理解的命学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命,二导人,三求真。

一、知命。孔子曰: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见知命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境界。知命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认识自我能力的限定:二是平衡自我心态的支点。

认识自我是最难的,年少时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充满各种理想和幻想,很难认清自己;中年时得名获利,享有社会地位,赚到十万想得百万,升到科级争着处级,自我欲望很容易膨胀,有人因贪欲过度而身败名裂……;老年时往往经过人生的许多曲折,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才会悟到自己的人生不由自己去支配,冥冥中有“命运”的存在,故五十方能知“天命”。孔子五十知命后学易,而易经对人生命运早有解释,我们为何不早一点知命,不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达到更好的人生目标吗?

所以认识自我就是明白自己一生能干什么?能实现什么目标?现在处于何种境地?下一步该做什么?试问世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理解自己呢?多数人都在盲目和茫然之中,这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个极端走向自我意识和欲望过份膨胀,导致贪欲、占有、狂妄等极端行为;另一个极端走向自我意识和欲望过份消沉,精神颓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知命能从思想上避开这两个极端,不生过头念,不做过头事,顺应其命运规律,一方面可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命运的上限,达到功成身退和知足常乐的人生理念和心态.另一方面在命运低迷时,知晓何时会有转折,机遇在哪里,不妨先韬光养晦,积累力量,奋发图强,蓄势待发,化失败为动力,产生积极的人生信念,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知命是人生智慧,而且是很高境界的人生智慧。芸芸众生,无论地位高低,能力大小,总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总有些无法做到的事情,总有够不着的、达不到的、无可奈何的,一句话,总有限定,总有失败,总有不如意。只有知命之后才可以平静安然,接受那必然到来的最后结果和最后事实,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在精神上超然于既有的成败,达到“君子坦荡荡”的境界。

二、导人。在孔子的时代,可能还没有预测人生命运的办法,知命只能是一种人生理念,自唐代发明子平术后,四柱测命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一个人的命运规律。测命术使“知命”理念变成现实,有少部分人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为人预测。按说为人测命,指点迷津,应该是一种很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行业,实际上无论哪朝哪代都被视作是下九流,同江湖耍把式卖艺一类,至如今并没有什么好的改观,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有大量不懂命学的人为混饭谋生,看相算命,他们采用的办法只是察颜观色或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蒙哄他人,这不仅败坏了命学的声誉,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命学的研究与传播存在许多问题,命学古籍良莠不齐,今人的著作多数是胡编滥造,造成许多命学爱好者们学而无成,对命学丧失信心,最终使命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其实命学是一门高层次的预测学,更多的人掌握它只能对社会有益,困为命学实测的意义在于导人,命理师的职业使命在于为人解惑,指人迷途,开人心怀,化人恩怨,劝人守法,促人奋进。凡随《卜文命学》学命的易友,不仅要有精湛的预测技术,还要领会命学之思想,维护命学之声誉,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命理学走向更高的层次。

三、求真。常常有人把四柱推命当作“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加以批驳,我们如何证明自已所学的东西不是“封建迷信”?又如何分清“伪科学”与命学的区别?因为命学所讲的内容都无法进行物理实验,谁也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它是真的?解决这些疑问必须先理解整个易学的思想,我在《命理指要》的导言中己经有详细的论述,易学与命学之真首先是因为它的世界观很科学,《经》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也就是说易经不承认有超自然的鬼神存在,只认可天地万物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命运的变化也是一种天地变化规律作用于人的结果。而一切“伪科学”和“迷信”的东西要么宣扬神灵的存在,要么标榜自己就是“神”。我们学易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信易就莫要去信神,因为两者是互不相容的,信易也不要轻信那些神符、改运、转世、超度、驱鬼之类的法术,因为真正能作用人、影响人的除了天地万物之外,那就是你自己了。最高级的易经方法也只能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合理应用宇宙的能量,而决不会影响改变它们。

只有真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中华古老的易经及其预测术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贡献。



卜文先生在《命术轶闻》一书中的序言



命理之学,相传发轫于汉魏之际,成形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近两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延存如此久远,不论它是谬是正,已经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了。况且,命学之本源出自于《易经》,深刻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易学思想,且融合了阴阳五行、干支历法、运气学术等,构成一个博大而完整的学术体系。它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系统,并归于易学术数学的范畴。

儒圣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的弟子子夏又进一步阐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东汉的王充讲得更直接,说:“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几千年来,测命之术以及中国人自有的天命观,已经融入了国人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上至学者大儒,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它倾注了莫大的兴趣,我们可以从许多史学、戏曲、小说中看到对命运或测命术的描述和论说,可以说,命学影响至深至广已经超越任何一种学术文化,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人说,随着科学的发展,算命迷信早晚会被彻底破除。我们现在不论这种预言是否在科学意义上成立,单就它是一种文化而言,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无知。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算命术所根植的是人的天命观,中国人的“天命”如同西方人的“上帝”一样,科学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上帝没有被破除呢?说到底,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而科学只是人类活动的工具,两者是不能替代的。

我注意到,近年兴起的最前延科学--人类基因学的研究,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对命运的存在提供了佐证。科学已经证明,人体的DNA有三万到四万个基因,而这些基因不仅控制着生命机体形态的遗传,而且一个人的性格、智商、体质和疾病也是由基因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的基因,得知他的个人才能以及将来是适合于做工程师、艺术家还是运动员,他一生会有何种重大疾病,何时得病等等的信息。如果这种技术完全成熟的话,那么“命运”的真实存在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命理学及其天命观主张人命之根本已生而定之,而非后天努力所致,人的后天努力只起微小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反对它的人更强调人后天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一个人自己的人生体会验影响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信命与不信命,没有哪一种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就一定是错误的。孔子之才学不可谓不博,抱负不可谓不大,而一生之努力不可谓不勤,可终其一生,颠沛流离,政治上一无所成,故而发出“吾命在天”的浩叹。有谁能说,孔子这种人生观是错误的呢?

所以天命观只是一种个人信仰,无非对错。如果你能认可宇宙有规律,那么,人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命运也一定有规律,命理学便是研究其中规律的学问。中国古人正是将宇宙的规律(干支体系)与人出生秉承的天地之气相联系,创立了命理学术,其思想之精深、体系之完整、逻辑之严谨是西方任何一种同类学问无法比拟的;然而,多少年来,却因其自身的推测功能和其他原因,一直被排斥和否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及口传文化遗产,我想命理之学,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与方术,保存并加以研究它,正是我们当前亟待要做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问,命学古籍甚丰,而当今研究学习者不计其数,还有保护的意义吗?这让我想起瞎子阿炳,我们也知道研究学习音乐者甚多,而当代的流行音乐多到不计其数,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怀念阿炳?为什么还为仅保存了他的一首音乐绝唱《二泉映月》而遗憾呢?

盲师夏仲奇先生在命理中的价值就如同音乐中的阿炳。在某些民间文化的承传上,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许多武学、功法、绝技都不留文字,后因继承无人而在民间消失。盲师一派的论命方法也因承传上的种种限制而濒临湮灭!而它们恰恰是命学的最高水平,致少可说是我见识过的最高水平。

本书所选夏仲奇断命遗例,是夏先生的弟子邢铭芬女士在他生前记录的。邢女士品学俱佳,也毫不私藏,将她收录的夏先生的遗例交由我整理和解读。看着这些断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相比之下,我虽从研此学十余年,也只算作涉其皮毛而已,故能作解者甚为寥寥。今将夏先生之遗例存录于此,一方面是为保存这一文化遗产,供方家与学者研究之用;另一方面欢迎同道高手参于解读,以将最秘诀的民间命理方术得以完整流传于世

刑,到底哪个可用?哪个不可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得先从地支藏干说起。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是地支只论本气即可,而不必论藏干。其实藏干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绝对的说,只要你在用刑,无论你是只用丑戌刑、寅巳刑也好,而不用子卯刑、未戌刑也好,只要你用了一个刑,那么就不能否定地支藏干的重要性!再者,辰丑土有时论水,有时论土;未戌土有时论土,有时论火,如果否定了地支藏干,那么这四墓库都应只是土而已,又何来水火之说!

这张图表和关于刑的有关问题都是天地易人祖上传下来的绝活,现全盘托出,旨在不脱离天地易建站之宗旨

五行 藏干 五行 藏干 相除 结果 丑 己癸辛 未 己丁乙 丑未刑 癸/丁辛/乙(水火,金木) 未 己丁乙 戌 戊丁辛 未戌刑 己/戊乙/辛(金木,土) 戌 戊丁辛 丑 己癸辛 戌丑刑 戊/己丁/癸(火水,土) 寅 甲丙戊 巳 丙庚戊 寅巳刑 甲/庚(金木) 巳 丙庚戊 申 庚壬戊 巳申刑 丙/壬(水火) 申 庚壬戊 寅 甲丙戊 申寅刑 庚/甲壬/丙(金木,水火) 辰 戊癸乙 戌 戊丁辛 辰戌冲 癸/丁乙/辛(水火,金木) 巳 丙庚戊 亥 壬甲 巳亥冲 丙/壬庚/甲/戊(水火,金木,土) 子 癸 午 丁己 子午冲 癸/丁己(水火,土) 卯 乙 酉 辛 卯酉冲 乙/辛(金木) 上面的图表很说明问题。丑中的藏干与未中的藏干相除,去掉二者共同的五行己土,结果便是癸/丁辛/乙,而且分别是水火相克、金木相克。依次类推,你会发现这些刑冲都是极有规律的。

1所有的刑相除后的结果,其共同点都是水火相克或金木相克,各别的带有戊、己土!总之,不外乎此三种。却没有水土相克、土木相克、火金相克!

2表格的好处就是一目了然,利于分析归纳。只要是冲必是同性,如卯酉相冲皆为阴,辰戌相冲皆为阳。而且只要是相冲,其相除结果中必须有金木相克或水火相克,或金木与水火相克并存,这是冲存在的必备条件。

3刑存在的条件--必须是异性,而且其相除结果中必有金木相克,或水木相克,却不能有金木与水火相克并存。

4如侧图所示。寅巳申刑,实际上就是寅申成180度,巳为垂直平分线。未戌丑刑,则是未与丑成180度,戌为垂直平分线。可见易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啊。这些本是不传之秘,现根据上述有关刑的产生条件,对刑清楚明了地总结如下:

1刑只有未戌刑,丑戌刑,寅巳刑,巳申刑。而且四种刑是可以互刑的。丑刑戌,戌亦可刑丑,此谓互刑。这些刑符合刑存在的条件。

2子卯刑不存在。因为此刑不符合刑存在的条件。

3丑未、寅申只能论冲,不能论刑,因二者不符合刑存在的条件,却符合冲的条件。4辰午酉亥为“自刑”,不存在,不符合刑存在的条件。

很多易人,不讲原因,不讲原理,不求根本,不求出处,连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都不清楚,仅凭想当然的臆测而随意地弃一部分,用一部分。或者说是实践验证过的,百试百验过的,连刑的产生与根本都弄不清,何谈之验证!且八字一术,生克繁杂,验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巧合之事的。如验未戌相刑,这种刑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行,日元〖丁未丁未丙戌壬辰〗

此命为身旺用壬水、辰土,未看成火,戌则看成是土,是一含火之土,要明白,含火之土与火是二个不同的概念,这意味着未可生扶戌,而不是同性的帮扶戌,一字之差,生克就截然不同了。在这个命局中,未是不能刑戌的,什么时候未能刑戌?这点在《四墓库精论》中有述,因四库用法最为复杂,不是短时间能讲明白的。而且没一定基础的人,会越听越糊涂,就象讲“连环八字”一样(环型八字中一种特殊格局)。此中未不刑戌,并不代表着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刑戌,未戌刑就不存在了,而若在此种情况下被验证一把,结论当然是未戌不刑!如此这般,岂不又在轻下险语!据天地易人估测,未戌刑的几率只有15%,这大概就是有些人验来验去而否定未戌刑的主要原因吧。

















《卜文命学合订本》之八卜文命学思想要义









1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