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图:2012年春季牛股大起底
机构押宝维维股份重组
3月15日,由于未披露股票异动公告,维维股份停牌。昨日该股复牌后再度涨停,这已是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尽管重组贵州醇酒厂尚未出来结果,但是机构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轮番炒作,短期大赚而归。 2012年3月9日,维维股份发布了拟重组贵州醇酒厂酒业资产的公告。此消息一出,维维股份当日股票即以涨停报收,机构争相入场抢筹。 上交所3月9日交易数据显示,中信证券总部成为当日维维股份买入的第一席位,买入股份约360万股。 3月12日,维维股份继续涨停,当日抢筹的主力机构为东方证券公司总部,其以买入2153.65万元成为买入席位第一名,买入约382万股。 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和前两个涨停板不同,维维股份在3月14日放出了自2009年11月24日以来的第一巨量,中信和东方证券完全可以在如此大的交易量中轻松出货。3月14日,上交所披露了维维股份最新的交易数据,东方证券总部和中信证券总部全部获利出逃。 上述基金经理透露,白酒这几年都会是市场热点,维维股份转型白酒产业已经有了经验,这一次重组比较靠谱。 机构游资联手炒作青青稞酒 青青稞酒则是机构和游资合力的杰作。 青青稞酒于1月6日创出最低价14.31元,而后经过了一个多月震荡横盘。2月下旬青青稞酒拉出放量长阳,并于3月13日创出28.14元上市新高,短短两个月股价涨幅翻倍。 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机构和深圳游资是青青稞酒股价暴涨的推手。3月7日,青青稞酒在7个交易日中第6次登上龙虎榜,一家机构席位以1204万元的买入金额占据该股买入榜首位。6日,同样有一家机构席位以1181万元的买入金额位居该股买入榜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股连日来的龙虎榜上,以光大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及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为代表的深圳本地游资营业部频繁现身。2月6日深交所交易数据显示,买入青青稞酒的前五家席位中,没有一家机构,其中有四家是深圳的营业部,买入金额最大的光大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买入3850万。 中证投资张志民表示,今年看好大消费和新兴产业。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都是弱周期行业,经过前一阶段调整之后,后市将有较佳的表现机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白酒和医药股。 小金属板块卷土重来 除了高送转、大消费板块行情,小金属板块是"妖股"的另一滋生地。 这轮行情涨幅逾六成的47只个股中,小金属板块格外醒目。其中小金属板块的稀土、钨、锌涨幅不俗,罗平锌电、广晟有色、包刚稀土涨幅分别达118.71%、82.94%和80.05%。厦门钨业和章源钨业涨幅均超50%。 "妖股"罗平锌电涨幅惊人 先来看看涨幅第一的"妖股"罗平锌电,尽管该股已连续两年亏损,但股价走势却越来越疯狂,本轮行情暴涨179.54%,其中九度涨停六登龙虎榜。公开信息显示,参与其中的主要是一些券商营业部,并未出现机构的身影。 罗平锌电自今年1月6日盘中最低探底至6.01元之后,股价便一路狂飙。3月7日,股价盘中创下16.8元的近期新高。至此,这轮行情罗平锌电股最大区间涨幅已高达179.54%。 罗平锌电业绩大幅下滑,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2.84亿元,每股收益-1.54元,每股净资产0.96元。 "罗平锌电股价能如此上涨,可能和游资炒作公司重组预期有关。此外,公司基本面并未出现改善迹象,投资风险很大。"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据了解,罗平锌电最终控制人是当地财政局,除了锌的冶炼业务,估计大股东有可能会将良性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此外,公司去年的亏损被认为可能加速重组进程,而作为地方中小冶炼企业,罗平锌电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其主动寻求重组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不过,公司方面并没有重组方面的任何消息。包钢稀土今年上涨80% 稀土板块近期走势强劲,其中包钢稀土、广晟有色表现突出,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93.52%和78.18%。稀土股涨幅第一的包钢稀土,今年以来仅1月17日涨停,虽然包钢稀土没有上龙虎榜,但公司去年三季度十大股东多为基金、私募、保险等机构,其中南方绩优成长基金持有901.69万股列第一,增仓73.50万股,新进私募泽熙瑞金1号买入744.50万股列第二,人寿保险理财产品新进285.03万股。从该股不轻易拉涨停的走势推断,主力资金控盘手法非同一般,或以基金、阳光私募等机构资金为主。 包钢稀土历来是小金属品种龙头股,今年稀土板块卷土重来,或与公司基本面良好有关。包钢稀土预计,公司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0%以上。 稀土板块另一个股广晟有色因为盘子小易被游资关注,去年三季度前十大股东中,除广州证券持有103.60万股外,自然股东多达8位。交易所龙虎榜数据显示,广晟有色数次上榜偶有机构席位进出,多为券商营业部游资参与。 中证投资张志民认为,近期包钢稀土和广晟有色强势不改,短线虽然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中长线应可以继续看好。此外,受益于行业政策扶持的小金属个股也可以关注。 电子信息也成牛股摇篮 美国股市苹果股价连创新高,受此影响,近期A股电子信息板块走势强劲,其中触摸屏、电子支付、3G概念、物联网等板块全线爆发……无论是刚上市的恒旭电子,还是上海贝岭等老牌科技股,其持续涨升态势令人瞩目。 据统计,截至3月14日,今年涨幅超过60%的个股中,电子信息类个股众多,典型的有奥维通信103.38%,宇顺电子、中发科技、长江通信、方直科技分别上涨78.63%、75.50%、74.76%、62.45%。 奥维通信涨幅翻倍
首先来看一看涨幅翻倍的奥维通信。该股从1月5日最低位10.64元起步,盘中最高创出24.22元,其间最大涨幅达127.6%。14日大盘暴跌时曾逆市封上涨停,虽然最后涨停没有封住,但全天仍大涨6.66%。 年报显示,奥维通信2011年实现净利润5845.0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54%,分红预案为10转10。业绩高增长和大比例分红,或成了资金炒作该股的主要原因。 到底是什么资金在大肆炒作呢?从深交所14日龙虎榜数据看,国信证券厦门湖滨北路营业部与银河证券石家庄红旗大街营业部继续以过千万元的大手笔买入。而过千万的卖方仅东兴证券福州五一北路营业部。当天总买入量为5476.2万元,总卖出量为3851.4万元。加上3月1日龙虎榜的情况,总买入量为9685.9万元,总卖出量为7533.9万元。从两次龙虎榜数据看,机构似在逢高出货,而游资成了炒作主力。 电子股有望长期强于大盘 如何看待电子信息板块强势?哪类个股后市存在获利机会呢?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王克玉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撬动经济转型的有力杠杆,未来相关的个股走势有望长期走强于大盘。过去三年,电子信息行业个股表现明显强于市场平均表现,截至3月13日,中证信息指数2009年以来的积累回报达到115.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34.87%。王克玉认为,寻找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重点跟踪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的同比高增长带来的成长性机会,以及周期的向上机会。 ST股炒作依然疯狂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回暖,A股成了ST个股的"秀场",ST盛润、ST华源、ST昌九、ST黑化、ST中房、ST盛达、ST金叶等7只ST股成为资金爆炒的对象。从市场表现看,ST申龙摘星恢复上市涨幅最大,为327.50%。涨幅较大的还有ST零七上涨75.68%,ST盛润63.97%,ST昌九60.88%,ST盛达57.77%,ST贤成51.23%ST中房50.49%ST黑化49.41%,ST兰光46.05%,ST松辽44.26%。 中小投资者仍对ST股情有独钟,无非抱有很大的重组预期。孰不知,重组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即使最终重组成功,投资者也不一定能承受长期停牌和大幅波动的风险。如"ST鑫安"暂停上市近4年,"ST圣方"暂停上市5年以上。一些ST股票、ST股票甚至暂停上市或停牌多年,至今未有结果,如"ST创智"、"ST广夏"等。从波动性看,ST板块远大于大盘。2011年1月4日至4月20日,深证成指累计上涨2.37%,同期ST板块累计涨幅达18%;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1月6日,深证成指累计下跌17%,同期ST板块累计跌幅达34%。 瑞银投资张广欣表示,市场对ST板块个股的炒作向来疯狂,因此部分ST股在本轮反弹行情中连续涨停并翻番。从长远一点来看,退市制度的提出对ST板块的炒作起到激发作用。二级市场直接融资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因此目前已被ST的公司如果经营主业尚有可挽回的余地,公司管理层会努力经营,保住上市公司资格。从另一个角度讲,部分ST类上市公司规模比较大,且属于国有性质,退市后产生的问题较多,因此当地政府在促成公司重组上面的意愿较强,退市制度若推出,不排除ST类上市公司重组步伐加快的可能。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大集团背景、主营业务尚可的公司,如ST新材、ST张家界等。 破增股此一时彼一时 自股改以来,定向增发就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往往能提供较稳定的正收益,因此被包括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以及自然人股东视为博取高收益的"赚钱工具"。然而,在2011年惨淡的市况中,定向增发这个"赚钱神话"也破灭了。据统计,在去年底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增发股频频破发,股价跌破定向增发价的公司超过五成,很多机构深套其中难以脱身。 近期破发保增类股票情况到底如何呢?智多盈程长路表示,近期两市有增发概念的个股约有221只,目前还处于破发状态的只有10多只了。最近破发保增的股票有三波上涨。第一波以紫鑫药业为主,前期两个月跌幅高达44%、半年跌幅73%,增发价为11.29元,波段低点为6.79元,当前高点为13.99元,短线大涨106%。同期个股有靖远煤电涨幅91%,云煤能源涨幅81%,西北化工涨幅86%。 第二波以宇顺电子为主,前期两个月跌幅高达49%,借助利好迅速保增,增发价为19.83元,波段低点为13.80元,波段高点为34.49元,短线大涨149%。同期个股有深天马A涨幅78%,超声电子涨幅84%,新太科技涨幅69%。第三波以川润股份为主,前期两个月内跌幅高达59%,近期自救开始补涨,增发价为9.25元,波段低点为8.28元,当前高点为21.62元,短线大涨161%。同期个股有鑫隆电器涨幅117%,奥科通信涨幅83%,安诺其涨幅73%。他指出,目前滨海能源、高新兴、彩虹股份、轻纺城、水晶光电还处于破增状态,后市应该会有机会。 复制迪康"疯牛"路 解析川润23连阳
在风云变幻的A股市场,每年春节前后都是牛股们出没的季节,年报后的高送转方案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把火常常会烧到暮春。与2011年相似的是,今年高送转概念股的独领风骚者依旧是川股。去年迪康药业的神话今年正在川润股份身上重现,连续23连阳的走势让市场叹为观止。那么,去年的迪康药业,今年的川润股份,同样的"牛股"到底有着怎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否是资金炒作牛股"一般标准"呢? 历史回顾 迪康药业:29个交易日涨幅120% 成都游资提前潜伏赚够就出 暴涨特征:提前潜伏,买在涨停板上,持股一天抛出。 迪康药业是一家主营输液产品的公司,由于之前多年亏损长期处于"僵尸股"状态,其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0.8%,向全体股东推出每10股转增15股的分配方案。但在净利润同比翻番的同时,迪康药业2010年营业收入为3.22亿元,同比增幅仅有2.45%。 在迪康药业2010年年报中可见,助涨迪康药业业绩的是其操盘手"上海摩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摩旗投资)。从2010年初的7.6万元、到年末的615.54万元,迪康药业光靠购买信托产品和投资赚了600多万。其中除中签22只新股、打新收益的12.14万外,2000万元成本的期指套利收益达到 108.17万元,年化收益率为9.27%。另外,2010年迪康药业营业外收入一年净增745万元,为政府补助增加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 而在2011年年初4个月涨幅高达141%的幕后推手,竟是成都本地的游资大佬。金元证券成都营业部的私募大鳄肖海东是当时迪康药业的第五大流通股东,而成都本地著名的游资营业部--中信建投马家花园营业部和西藏证券同信路营业部都曾出现在迪康药业暴涨的龙虎榜单上。 据中信建投马家花园营业部分析师潘成所述,当时营业部有一拨专门做短线的游资,在得到迪康药业第二天要公告高送转的消息后,该部分游资在当日收盘前短线快速建仓,在获利50%-100%之间分批出货。凭借这一波行情,该营业部的游资大佬们坐享丰厚收益。 历史重现 川润股份:23连阳!25个交易日涨幅161% 江浙游资击鼓传花乐此不疲 暴涨特征:涨停之后再调整,慢慢吸货,然后再拉升,慢慢做成牛股。 而今年川润股份从2月初的这波行情又是谁在幕后推动?其操作手法又体现出什么特征? 潘成表示:"川润股份我们没有参与,因为证监会三番五次发文禁止暴炒业绩差的股票,我们营业部的人就转行做其他投资了。"潘成表示,我们营业部的一般都喜欢提前潜伏,不喜欢追涨杀跌,他们看好的票在很低的价位就会介入,然后通过盘中的T+0操作降低成本,最后拉升阶段他们的成本几乎已经低到可以忽略,所得收益也是非常丰厚的。 西藏证券同信路营业部分析师唐勇对牛股的龙虎榜研究颇有心得,对于川润股份的暴涨,唐勇表示:"这不是我们营业部游资擅长的风格。川润股份是在两个涨停后再调整,慢慢吸货,然后再拉升,我们营业部的游资喜欢追击热点,特别是涨停板的股票,他们通常买点是涨停板之上,持股一天就抛出,绝对不会在手里慢慢捏成牛股。像迪康,他们是这样做的,青岛金王也是这样。" 那么,昔日的私募大鳄肖海东是否仍在金元证券参与了此轮川润股份的炒作?据知情人士透露,肖海东已经离开金元证券成都营业部,该营业部没有资金参与炒作川润股份。 从盘面看,以营业部为主要战场的游资敢死队们成为川润股份此次上涨的主要动因。记者注意到,年后以来,川润股份七度现身龙虎榜,数十家营业部参与其中。其中尤以上海、宁波、杭州为主的江浙游资居多。而巧合的是,曾誉为"宁波涨停敢死队总舵主"的徐翔早于此前通过旗下阳光私募产品"泽熙4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秘密潜伏,此后游资的"击花传鼓"慢慢成就了该股的疯狂。查看此期间的龙虎榜信息可以发现,此次高位出货的游资正是前期介入的江浙游资。而自公司股价暴涨开始,来自上海、宁波等地的江浙游资几乎左右着该股的股价走势。 那么,为什么成都本地游资大佬们没有参与此次川润股份的炒作呢?对此,潘成告诉记者:"成都本地游资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有资金,最多也是朋友凑份子聚集的钱,因此对于他们来讲,风险控制是第一位。苏浙地区的民间资本活跃,但很多是靠民间借贷来扩充资本。由于这些民间资本的借贷杠杆放得非常高,因此一旦介入某只个股,涨幅不超过20%是收不回成本的。所以在国家放出禁止暴炒业绩差股票的规定后,担心风险的成都本地游资大多选择观望或参与风险小的个股,而苏浙地区游资敢于接鼓传花玩心跳,这就是区别。" 古今对照 两"牛股"相似点解析 公司地址:四川 暴炒导火索:高送转预案 暴炒前:具备业绩差、亮点少、"僵尸股"等特点 把去年迪康药业和今日川润股份的炒作路线对比,不难发现有颇多相似之处,如两家公司都是四川本地上市企业,又如点燃暴炒导火索的都是高送转预案。并且,川润股份和迪康药业同属业绩差、亮点少,长期股价不温不火的"僵尸股"。 川润股份目前基本面并不突出,其主营业务因具有强周期性而面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公司目前预告的一季度业绩同比增幅仅为30%到50%。而2011年每股0.34元的收益相对于除权前的股价,市盈率已高达63.58倍。显然,相较于市场整体30多倍的PE,其股价风险已不小。 对"炒差不炒优"的现象,西藏证券分析师唐勇告诉记者:"川股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业绩难以持续向上稳定增长,除了四川美丰这样的企业,包括很多新上市的创业板、中小板企业都存在业绩不稳定的问题。但业绩太好也就失去了想象空间,业绩好的股票从来就不会资产重组,也不需要大股东资产注入,没有想象空间的股票何来兴趣?而正因为业绩不好,川润股份才需要增发,川润已连续两年进行增发,市场关注度相对较高,加之年初市场明显好于年前,所以这给市场创造了机会。况且公司也需要市场推高股价,以博取机构对于增发的参与,所以公司股价的内在冲动性较强。"他同时也表示,资金,特别是游资都是逐利的,有利润才会参与,川润的高送转题材符合当下的炒作热点,拉高股价也能为公司增发铺路。 有成都本地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迪康药业的炒作更多的是大股东和后续股东减持需要。2011年3月3日公司宣布10送15,2011年3月21日大股东蓝光集团开始大手笔减持,从15.85元、20.02元再到2011年4月11日的高位减持,蓝光集团的每一笔减持价均在高位。2008年6月,蓝光集团以3.22亿元竞得迪康药业5251万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平均成本6.14元/股。通过上述三次减持收回1.8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