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韵”

 聽雨軒sjh 2012-03-17

“尚韵”

    摘  要: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同时,他又是北宋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古今评书,皆主“宋人尚意”之说,然黄庭坚论书最重一“韵”字。山谷书法远绍魏晋“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近访隋唐以来颜鲁公、张旭等到人的“风流气骨”,追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本文对他书法美学中所追求的“韵”试作诠释。弄清楚他在书法美学上的孜孜以求,这对在“宋人尚意”的藩篱中另辟尚“韵”新境,对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和了解有宋一代的书法美学,应该不无裨益。

  关键词:书韵;书品;创新
  
  一、对“书韵”的理解

   古今评书,皆主“宋人尚意”之说,然仅以一“意”字来衡量黄庭坚的书法美学的标准——“清劲、质厚”,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我们用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追求应该更为合适:

   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清·卷五《书概》)刘熙载《艺概》

   这一“韵”字道出黄庭坚书法审美理想的真谛。如何诠释这一“韵”字?我们可以用黄庭坚自己的话语来解答:

  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公麟)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 。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此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入神会耳。(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三《题摹燕郭尚父图》)

  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尤为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同上,卷四《跋绛本法帖》)

  蜀人极不能书,而东坡独以翰墨妙天下,盖其天资所发耳。观其少年时,字画已无尘俗气,那得老年不造微入妙也。(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七《论东坡书体》)

  由上可知,黄庭坚所推崇的“韵”是右军父子、颜鲁公、杨少师、张旭等人所处的以“字形温润、不为法度所窘、追求圆劲”的魏晋隋唐时代的“风流气骨”。概言之,就是“不俗”。

  二、“不俗即仙骨”——书韵即人品

  黄庭坚论书,突出强调一个“韵”字,在宋四家中,他的书法即以韵胜。他所强调的“韵”,即气韵、神韵,指书画的意境及书法之风神气度。黄庭坚主张以韵胜,就是要求字的意境要高,要有超尘绝俗的风神。黄庭坚认为:“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所以“不俗”是他书法理论与创作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他衡量书法艺术优劣的重要标准。

  黄庭坚认为要做到“不俗”,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意在笔先”和相关的笔墨功夫外,重要的是“若使胸中有书卷气,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跋周子发帖》)、“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万卷书气象,始无俗态。”还要有不凡的胸襟。人品决定书品,这其实仍是欧阳修“爱其书者兼取其人“的反说:

  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跋周子发帖》)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书缯卷后》)

  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磊,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又何足贵哉!”(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七《题王观复书后》)

  从黄庭坚传世的《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诗》、《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赠张大同卷跋》;《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书法代表作品,无一不躬行着自己的艺术追求,表现着“张长史的折钗股,颜太师的屋漏痕法,王右军的锥画沙、印印泥,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的银钩趸尾”。

  黄庭坚对“书韵”的审美追求更加突出的表现在其迥异时人的风格追求。他提出“随人作计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力图开创出一种奇崛的艺术语言。这正是导致他的书法风格,在“宋四家”中,其风格及创新性是最强的。黄庭坚书法的创新表现在他对笔法及结构的感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于僰道中,观长年荡浆,群丁拨擢,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 笔法上也增加了提按起伏,以战掣的涩劲用笔,写出真力弥满的槎枒线条。他主张在“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的苦学的基础上选择一条有别于过分依赖天分才情而“盖天姿解书” 的苏东坡的道路,借助于博学的知识结构和赤诚的学术品格,终于自立门户,绰而成家,成为一代宗师,为“宋四家”中对行草两种书体独具开创之功且轶出时代豪俊之外的,艺术自觉意识最强的一位。

  通过对黄庭坚的书论的梳理可知,他作诗文、作书都不满足于对前人的简单的承袭,而是力追“以古为新”,“夺胎换骨”、“除俗务尽”,最终达到“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崭新境界。黄庭坚远绍魏晋“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近访隋唐以来颜鲁公、张旭等到人的“风流气骨”,在“宋人尚意”的藩篱中另辟尚“韵”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