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8年——柏石曼镜头中的四川(上)【32P】

 還舊樓主. 2012-03-17

1908年——柏石曼镜头中的四川(上)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是德国建筑师。1902年,柏石曼首次途经印度来到中国,产生了考察中国古建筑设想。这一设想后来在德意志帝国政府支持下展开。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间,柏石曼穿越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拍下了数千张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等照片。回国以后,他根据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成为这一领域无可争辩的权威。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国建筑和景观》,是柏石曼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图文集,共有二百多幅高质量的照片。有论者认为,与中国的同类论著相比,柏石曼要比梁思成时间更早,眼界更开阔。由于历史变迁,柏石曼的论著已成为后人无法逾越的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一座历史丰碑。
 
  恩斯特·柏石曼关于中国的建筑考察之旅,始于1906年的秋冬之交,从北京开始,跨越当时大清国12个行省。历时3年的具体行程路线是: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1906年底和1907年春,柏石曼分别考察了清东陵和皇家避暑胜地热河,并对热河的喇嘛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1907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柏石曼则精心制作了北京碧云寺部分寺院建筑的测绘图。在先后考察了明十三陵和清东陵后,恩斯特?柏石曼不忘走访和考察中原地区充满传说的五岳。也许,正是对于寺庙、圣山的独特视角,使其对中国人的独特内心找到了一把特殊的解读钥匙。
 
  1908年3月初,柏石曼开始着手准备最后一次横跨大江南北的华夏之旅。4月,他稍事休整后,开始了更加诗情画意的第二次中国之旅。首先他到达了五台山,之后经过太原,再南下过黄河,沿着黄河西进来到陕西境内的华山;紧接着他又翻越秦岭,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四川。
 
  在成都平原,恩斯特?柏石曼拜谒了他心仪已久的都江堰、青城山以及“中国最漂亮的一个寺院”二王庙:“远在基督刚刚出生的时期,四川省府成都府周围的平原就从沼泽地和洪水泛滥的地区变成了四川省最肥沃的一个地区。这个变化是通过修水渠和灌溉设施而实现的。这项巧妙计划的发明者是工程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另外,还有有名的青羊宫、文殊院……在恩斯特?柏石曼的眼里,四川的寺院数目超过了所有其他的省份。
 
  在成都待了4个月后,他来到嘉州和雅州(今乐山与雅安)。在“离天堂只差一步”的峨眉山上,这个洋人和和尚们一起生活了整整一个星期,于是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尚似乎成了人与神仙之间最适宜的斡旋者。这两种印象交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像精神轴线那样纵贯中国的概念。这种概念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因为扬子江本身也提供了一种自然的联系环节,它从峨眉山旁边流过,而普陀岛离扬子江的入海口也不远。接下来,他沿着岷江和沱江前行,自流井、泸州、叙州、重庆,出川下湖南。在天府这片安逸的地带,柏石曼在行走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土地和乡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自然之美和神灵的赐福都是通过土地和乡间而反映出来的。
 
 
 
 
广元皇泽寺

 

 

 

广元皇泽寺摩崖石刻

 

 

 

广元千佛崖

 

 

龟广汉石桥

 

 
 
 
成都文殊院藏宝楼

 

 

 
成都青羊宫八角亭

 

 

 
灌县都江堰竹索吊桥

 

 

灌县竹索吊桥桥头

 

  
 
 

灌县文庙大殿

 

 

 

灌县祭祀李冰的伏龙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