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地缘政治与交通整合

 老沈阅览 2012-03-17

高铁:地缘政治与交通整合

                           刘仰  (2012-03-12)

    高铁技术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很快,整体上已经领先于世界,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抹黑、歪曲的不少。从产业竞争的角度说,如果时速500公里的高铁投入 使用,将对航空业造成极大的竞争。与此同时,如果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研制也在近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外大飞机制造厂的生意将一落千丈。最为关键的是,中国 的高铁还坚持国有,不向外资敞开大门,因此,在外国资本的豢养及指使下的媒体,想方设法地攻击中国的高铁,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关于高铁的小型研讨会,关于中国高铁,专家们从各自角度有很多阐述,不再赘述。我自己对于高铁的一个看法,在研讨会上简单说了几句,在这里稍微展开说一下。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核心内容是分析地理要素与政治格局的关系。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地缘政治学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在19世纪末期才在欧洲出 现。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地缘政治很早就出现了,即便在中国,地缘政治也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国,东临大海,少有外患;西部高山峻岭,交通困难;南部 丛山险恶,也成为天然屏障;只有与北方草原之间,天然屏障的作用较弱,因此,北方游牧民族常常成为中国的重大忧患。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相对封闭性与开放性, 其实就决定了古代中国长期的地缘政治战略和格局。
    但是,地缘政治也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地缘政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交通。大禹治水大概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交通改变。大禹治水之后形成的中原地 区的水路交通网,改变了这一区域的政治格局,为今后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地缘政治的重大改变是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修建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陆路交通 网,实行“车同轨”的标准化,同时还修建了几条重要的运河和其他水利工程,这一切都大大改变了原先地缘政治的格局。举世闻名的长城也是当年交通条件下地缘 政治的一部分。秦始皇用建设全国交通网的方式,较大地改变了只能依靠天然地理因素的地缘政治,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地缘政治的重 大改变是隋炀帝修建南北大运河,它促使首都地理位置的东迁,也更加紧密地连接了中国的南北方。从此以后,中国历史版图范围内陆理因素的改变,使得中国的政 治格局基本定型。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和新交通网的形成。这是我们考察当今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角度。
    就世界范围来说,地缘政治与交通网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欧洲近五百年来都够左右世界政治格局,与他们最早形成了全球海运交通网有关,直到美国人马汉提出 “海权说”,它成为近代世界地缘政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与“陆权说”形成了对抗。简单说,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世界地缘政治的主动。此后,遍布 世界的航空交通网,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现代人说“世界是一个村庄”,这样一个政治描述,其背后就是新型交通网对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由此,再来看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就会发现,它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手段。因为它不仅仅只是中国境内的高速铁路交通网, 随着它的大规模使用,高铁很可能成为整个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大陆未来的主要交通网,从速度和成本上说,高铁交通网将削弱海权的价值,同时也将削弱航空的价 值,因此,它将对对整个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的政治格局起到重新整合的作用。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而且,与海权、航空相比,高铁交通网的陆权还有其鲜明优越性。回顾欧洲历史上的海权发展会发现,每一个崛起的欧洲国家,几乎都是独霸海权,而没有像当年郑 和那样约束自己的武力。在海权时代,西方国家几乎就是争霸海上,海洋交通的特性以及西方人制定的海洋法、国际法,决定了独霸海权的可能性。谁掌控了海上交 通,谁就是不可一世的霸主。这一现象在航空时代也同样存在。美国当今的航空技术在全世界首屈一指,遥遥领先于各个国家,天空的自由像海洋的自由一样,使得 独霸成为可能。但是,如果未来中国发展形成欧亚非大陆的高铁交通网,虽然中国在技术上领先,但是,陆地的特性决定了独霸难以出现,各个国家的合作将成为必 然。所以我甚至认为,未来欧亚大陆高铁交通网的形成,其意义有可能相当与秦始皇当年建造全中国交通网,将使得欧亚大陆的一体化成为可能。而这个一体化的基 础并不是鹤立鸡群,而是平等地合作。
    当然,这样一个战略蓝图的确有一定的风险。一些媒体批评中国高铁建设的投资巨大,财务风险较高,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历史上说,秦始皇、隋炀帝建成了重要 的全国交通网,虽然后世得其荫佑、受益无穷,但他们各自的历史命运都不佳,关键就在于他们的短期投入超出了当时全社会的承受能力。相比较而言,欧洲列强先 后建立各自的海运霸权,靠的都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野蛮掠夺。当今美国能够维持其航空交通线的绝对优势,也与它利用各种国际制度为自己大谋私利有关,否 则,美国也难以支撑。对于中国来说,发展高铁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虽然可以不在短时间内计较投入产出,但这个问题的确需要高度重视。我认为,针对投资风险 问题,中国的高铁战略应该分几步走。首先是在国内形成一定程度的投入产出关系,尽快消化掉一部分成本,并形成经验和样板。其次,在欧亚非大陆发展高铁的战 略要与各个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建设,避免西方大国崛起过程中靠掠夺他人而独霸天下的情况。要让欧亚非大陆的各个国家意识到,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是共赢的 结局。如此,才能在未来真正避免投资的风险。
    总而言之,中国的高铁建设应该成为国家的长期战略,短期经济效益需要考虑,但长期效益不可估量。中国应该顶住各种妖魔化高铁的舆论,扎扎实实地在未来几十年间,与各个国家密切合作,逐步建成遍布欧亚非大陆的高铁交通网,真正改变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