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人生感悟]

 词叟 2012-03-17

最后一次为你流泪【伤感博文】 - 泡泡糖 - ylxtjjldj 的博客

 


 
追寻

最后一次为你流泪【伤感博文】 - 泡泡糖 - ylxtjjldj 的博客
个性的时代已经过去,剩下的是融合,而仍旧不断进行的是追寻。 -

“熙熙攘攘,为名而来,为利而往”,太多人被名利所羁绊,追逐一生,也缥缈了一生。名利倒像点燃的香烟,尼古丁的作用能够舒缓紧绷的大脑神经,让你一时舒坦,可燃尽后,不过是一堆烟灰和躺在烟灰缸里的烟头,等着被到进垃圾桶里,再送到垃圾站,进行集中处理。人虽不必如此,终归一抷土。 -
情爱倒令许多人真正追寻过,可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真诚早已烟飞云散,誓言与承诺还不如猪八戒的呼噜声可爱,过眼的云烟终难长久,像“梁祝化蝶”、“罗朱恋”这般矢志不渝的爱情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封建礼教下没有自由恋爱,可今天民主法治的社会,高调的自由式恋爱,却早已没有了书中矢志不渝的爱情,或许矢志不渝的爱情从来就是小说家笔下的骗人玩意儿!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的,却如飞蛾扑向烛火般一如既往,哪怕受伤!若问到面包和爱情到底哪个重要,我想不会有人大喊面包的,可到了真正抉择的时候,人们总把面包揣进了怀中,而不是迎接恋人的拥抱。 -
名利、情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奥秘困扰古往今来的人,人人都迷惑过,一度陶醉其中,可在“正常”的情形下,大多数的我们会很成功的将之置诸脑后,可是在一些特有的环境里,例如目睹亲友的死亡、突然惨变,甚至一场电影、一本书,都会将这已埋葬在心灵大地最底层的残骸勾起来,闪过我们清醒的意识里——生命究竟是为了甚么?《论语》先进第十一中有这样一段: -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
我们且看后面那半段,这里说季路问孔子死是什么,孔子说还未理解生,怎么知道死,颇有‘老子没死过,怎么知道死是什么,况且老子还没活够呢!’的味道,孔子倒圆滑,避开话锋,将没有答案的问题绕还给季路,季路的“不耻下问”用错了地方,非要在“老人家”面前问生问死的,若是琴棋书画,也倒有个谱,或忠义理智信,也能得个之乎者也,却偏偏在生死上较劲,吃力不讨好。 -

孔子是不知道的,宗教的发明显然是为了给这问题提供一个答案,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一个好作家,宗教好比小说,一本千万人阅读并相信其真实存在的神话小说,它的忠实读者就是信徒,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也极愿意相信生命神秘的一面,因为那的确比科学提供的“世界真相”有趣得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就是无论怎样伟大的人,孔子、老子、佛陀、耶稣,都一一身死,从没有人能打破生死的常规,没有人能够例外,每个人在生死下就只是个被拉线的傀儡,一点自主的能力也没有。这令我对宗教产生质疑,艾理略有首诗这样写道: -
-
“我们将永不停止搜寻,最后的终站,会圆归到其起点处,并首次认识到该‘地方’的存在。” -
-
这首哲理诗说的明白,生命是为了追寻,我们会“首次认识到该 ‘地方’ 的存在”,那这“ ‘地方’ ”是哪里,会是天堂吗?如果说“起点”是生,那“最后的终站”便就是死亡,而“不停的搜寻”便是我们的一生,我们一生的写照了,自哇哇落地开始,我们一生忙忙又碌碌,这不正是在“搜寻”着什么吗,只不过有人已经忘却了最原始的目的——心底最深的追求。走在都市繁华中,迷醉灯红酒绿,“永不停止”的执着早已荡然无存了。若是洒脱,放浪形骸心自在,那可谓是达到一种生命的境界了,可话又说回来,又有几人能拥有那一份自在心呢!有人说那“最后的终站”会是另一个开始,假若真是如此,我们又将在何处开始呢?某人说,“生活像强奸,等到你无力挣扎时,便只能趟下来享受”,生活是生命的一面,虽然被动的来到,但可以主动的思考,追寻的过程是痛苦的,外在的压迫处处存在,内在的自我压抑也时时涌现,是人总会有无力感,这句话虽下流,倒也精妙,见到此人时,他已开始了享受生活的强奸,或许这是他的另一种挣扎吧! -
在《吉檀迦利》(泰戈尔)37篇这样说: -
-
我以为我的精力已竭,旅程已终——前路已绝,储粮已尽,退隐在静默鸿蒙中的时间已经到来。
但是我发现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有终点。旧的言语刚在舌尖上死去,新的音乐又从心上迸来;旧辙方迷,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开。 -
-
文化差异造成诸多不便,这原是首散文诗,译成中文后有点像几句话,不过文学色彩不减,还能看出其中意味隽永。追寻的路途漫漫长长,追寻的脚步停滞不前,被压抑的透不过气时,疲惫的感觉袭来,觉的“旅途已终”,心中便萌生“退”意,幻想隐在静默的鸿蒙中,抛却俗世的羁绊,面对无边的大自然,投入天地的怀抱中,放飞心灵,恣意的遨翔,惬意的生活令人心生向往,不过这样的时间还未到来,“你的意志”在“我”身上起了作用,这个“你”我想不明白是个什么东西,可能指诗人的灵感,也可能指上帝(上帝指诗人心中的神明,不过印度教派林林种种,是哪个就分不清了,很有可能是毗湿努,它代表创造),大体指什么,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诗就是这样的讨厌,一个字就可以意指千万,不过这也是它的可爱之处,我们就不追究它指什么,“旧辙方迷”,不若饮马咸池,总辔扶桑,“新的田野”会在前面展开的,停滞的追寻继续向着——前方。
       许多疑问正在等待。-


本博常用精典分隔线 2 - 浪漫人生 - .
词叟欢迎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