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晓
婺源的出名,据说是香港摄影家陈复礼先生在这里拍了几组风光片,拿到香港一展出,当即就引起各方反响。没想到在江西还有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呼就这样不径而走。
一、庆源 月亮湾烟雨
我们租的大巴从景德镇出发后,就一直穿行在丘陵。春雨绵绵的季节,新绿层层叠叠,两边的树,两边的山,都是青翠欲滴,空气中也迷漫着绿叶的清新味儿。公路沿着条小河蜿蜒向前,景色也越来越美。
汽车突然在一个高处停下,司机说到了一处观景摄影的好地方。小河在这里转了个弯,水面宽阔了许多,河中有个长长的小岛,象轮月亮镶嵌在碧水之中。人们给它取了个很美的名——月亮湾。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春风和煦中,蒙蒙细雨在远山、在河水腾起层层烟雨,岸边树枝的新绿,田地油菜花的鹅黄,共同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司机说,下面有叶小舟,出点钱就可以让它划到河中,给你的摄影作品增点动感。可惜,船倒是在,人却不见。可能天雨游人不多,艄公给自己放假,回家烤火去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重复别人的视点,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继续赶路。
二、汪口 雨中青石巷 漂流 汪口,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
我们到达汪口时,天正下着小雨。雨不大,但飞飞洒洒,让眼前的一切笼在烟雨雾霭中,空气润润的,带着春暖花开的气息,一点也不冷。 汪口给人第一印象是古朴,一条幽深的长巷沿着一条碧水汪汪的小河向前延伸,像是要把你带入一个远离世俗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细雨,更加深了这一印象。雨中的石板路面泛着青光,可以照见来往穿梭的人影,两边房屋或院墙也被这春雨润湿,显得更加古老厚重。游人不太多,但他们的花花绿绿的雨伞却成了小巷流动彩带,好似他们将春的色彩带进了古巷,而又舍不得留下,还要将这春色带回去。小巷里的农人戴着古老的斗笠从花花绿绿的伞中挤过,某个巷口几只鸡鸭在青石路边懒懒觅食,几个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看着门前流动的花伞、觅食的鸡鸭,悠闲地抽烟喝茶,不时与路过的熟人打打招呼,整个小巷生气盎然而不焦虑燥动。小村外表似乎依旧,但人们的实际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只是这种改变不是突变、巨变,而是一种渐变。仔细看,就会发现小村其实也新建了一些房舍,但外观与其他建筑和谐一致,因而使得古老村庄保持了自己悠长的历史风貌。这,也是一种旧瓶装新酒吧。
汪口码头有很多竹筏,做着游客漂流的营生。这种竹筏还是正宗,用十来根大楠竹扎成,上面固定几把竹靠椅用来载客,没装动力,得人工撑篙前行。竹筏沿河顺流而下,印象中河水不深,更无险滩。两岸植被极佳,河水清明透亮,也被两岸的植被染成了绿色。坐竹筏漂流无惊无险,映入眼帘的全是绿,春风拂面让人清新、惬意,是我多次“漂流”中最难忘的一次。
三、无名山谷 跌入嫩黄的深渊 我们从江湾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多。要赶往江岭住宿,时间略晚。汽车驶出江湾不久,柏油路成了简易砂土路。天雨,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一团。坐在车里像摇篮,迷迷糊糊晕睡状态中,突然听见车内有人惊呼“哇噻” !睁开眼一看,眼前粉黄一片,车里人的脸都映成了黄色!赶紧望窗外,简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汽车正驶经一个山谷,两边的山岗上全是黄灿灿的油菜花。我们此行目的就是看油菜花,可是谁也没见过这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黄,黄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感觉就像我们突然掉入了一个深渊——嫩黄的深渊!
有人叫停车,司机说江岭还远得很,路又烂,天色也晚,油菜花在婺源哪里都有看,还是赶时间吧。 回望车后,整个山谷就像一张嫩黄的大宣纸,褐色的泥泞便道蜿蜒曲折从中穿过,刻画出一道粗线条,将这张嫩黄的大宣纸上撕裂成两半。山风吹过,恰似水墨色彩落在宣纸上晕染慢慢地化开,惊不起很大的波澜,充其量“吹皱一池春水”罢了。 无奈,没有留下任何影相,可是,这铺天盖地的黄却印入了我的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四、江岭 四处埋伏着摄影“狙击手”
我们到达江岭时,确实很晚,在客栈小酌一杯,解乏、提神。出来当“驴”,没打算住店,就睡帐蓬。客栈老板也乐意,一下来了这么多客,他也没那么多床位。我在客栈的露台上,支好帐蓬,钻进睡袋,想着明天早起去拍几张好风景,美美地入了梦乡。
半夜,被一阵风声惊醒。觉得还有些声响,侧耳倾听,是下雨了,不大。小雨点打在帐蓬上,很轻的嘭嘭声。再细听,还有田野的虫鸣,树叶的婆娑,草木的低吟,这雨夜的户外,真有春之声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江南的春雨,总带着一丝丝温馨。春雨中,我很快又睡去。
早上醒来,雨已停了。钻出帐蓬,背上相机就往外跑。这里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前流过,村里还留存很多晚清民居,格局也还沿袭旧制,显得古朴宁静。村外有大片农田,开遍了黄灿灿的油菜花,山头上云雾缭绕。这,本身就是一幅极佳山水,用不着画家再来添枝加叶。
我以为自己是早起者,谁知出门一看,屋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是摄影人,他们比我早得多。我想独辟蹊径找个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于是向村后的山上跑去。从一处杂草丛生的地方上去,找了一个理想的拍摄点,端起相机就拍。拍完回放时,突然发现画面右下角有个人影。我往前一看,有个人身着浅色摄影马甲,隐藏在花丛中。刚看清那人,我身后又传来“咔嚓”、“咔嚓”清脆的快门声。转头发现,我身后的树丛中还有好几位身背“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他们真像电影里的“狙击手”,最佳拍摄点早已被他们悄悄占领,架好机器在那等待着最佳瞬间,随时“开火”。看到他们的架式,我自叹不如,拍摄的兴致一下降温许多,收好行头灰溜溜地下了山。
山外还有大量游客向里涌来,我们决定趁早撤出。经一水库,水面平如明镜,一缕阳光突然照射在对岸的一小块油菜地里,非常好看。我大叫一声“停车”,一车人愕然。我指着窗外,大家心领神会。车门刚开,我第一个冲出,对着水面拍了一张总算没有其他“摄影家”在场的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