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审美赏析

 hdr8331 2012-03-17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审美赏析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天的杭州市)人,近代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

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出京都礼部,为官二十多年,积极从事政治和积极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化的社会危机,主张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同时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人才受到压抑,面对这一切,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地辞官南归。在归途中,正直暮春时节,日暮风起,无数残花纷飞。诗人触景生情,情思意绪在心中萦绕,于是写下了这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己亥年。标题中的己亥表明了写诗的时间。

全诗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本是形容自然广阔或者壮大,而这里与“离愁”相连,表明诗人的此时此刻离别京城的愁绪无限。“白日斜”即太阳西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斜阳”往往喻指思亲恋乡的愁绪。“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吟鞭”即挥动马鞭。“东指”即由京到杭州。“即”就是“往”或者“到”的意思。这两句就是说,辞官离开京城,走在回家乡的途中,面对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着无限的离愁别绪,而今扬鞭东去,从此走向天涯海角。这两句诗,诗人把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起来,融情于事。前句写惆怅无限,后一句又超脱出来,从而表现出了一种豪放洒脱的气概来。其实,这是诗人复杂心情的表现,这是诗人在表现时突出了自己的最为根本的情感,也是为后两句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写作上来看,上句写天,下句写地,其中,“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审美境界。

诗人的实现由远而近,面对着眼前的“落红”,激情澎湃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红”代之花儿。“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护”本为爱护义,此指培育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纷纷扬扬的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它会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更美的花儿。诗人在此触景生情,并一反“落花风雨更伤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情绪,而表现出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思想情感。我们从写作手法来说,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先看整体,我们也不妨这样来看,诗人把花树比喻国家,自己就如同树上的一朵小花。也就是说,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如同花朵一样。在龚自珍的诗歌中,他总是“以花自喻”,而大多表明的不仅是自己追求个性解放,更主要的是现实其变革的理想,使国家富强。在《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中,而今花儿离开树枝,喻自己辞官回家。但离开树枝的花儿即使没有在树上了,也要落在树下化着春泥“更护花”啊,这就喻指自己离开朝廷,离开京城,也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国家培育新的人才,培养有助于国家发展的人才,尽自己是的力量使国家这棵大树上更加繁茂。这就是诗人心迹的表露,情感的升华。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在形象中不但表意含蓄,引发思考,耐人思索,而且给提高了诗歌审美境界,使诗歌的审美意蕴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

 

在此,我不由得想起龚自珍的另一首诗:“九天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社会的富强需要人才,这是龚自珍清醒的认识,也是龚自珍的希望,同时,也希望统治者要爱惜人才,珍惜人才。因而,对于一个爱国诗人来说,即使不满朝政而辞官离京,但还是始终不忘为国家效力,为国家做自己力所能及对的事情,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红花”,这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