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笔阵图》

 聽雨軒sjh 2012-03-17

东晋卫夫人著有《笔阵图》一篇,多论隶书笔势。对于《笔阵图》作者,历来有所争议。唐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疑问,云:“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化。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书所制。”后蔡希综《法书论》引用:“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直说,“右军《笔阵图》云”。朱长文《墨池编》中有《笔阵图》,“三端之妙”说道,旧传右军所作。又有张彦远《要略》认为是夫人所作,然亦莫可考证也。无论《笔阵图》为何人所作,但其在书法理论中占据着一定社会价值,其书论形象生动的阐明了学习书法中应注意的要点和使用书写工具的建议。其文批评了一些社会现象“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而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命成功不就,虚费精神。”主张“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原理,通过“刚柔,曲直,提按,干湿,顿搓”等等,可看出书法用笔也是处在矛盾之中,而正是处于矛盾之中才使得书法产生丰富的笔法体系,变化无穷。正是这个特殊才使得书法成为一门世界艺术。

“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与理者多……虚费精神”诸如许多社会青年不爱读书,少读书,而对古代书法家生活的社会背景,生长经历,或是对书法理论懂得不多,只凭个人一时兴趣而背弃书道,纵观历史这样的人怎能成为书法家?书法是书家借助毛笔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但并不是任何书手,书法爱好者都能借助书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书法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书法技能;二是学术修养。二者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而不是书手。书法史上的苍颉、沮涌、史籀、程邈等早期的书法名人都只能是文字的创造者,并不是书法艺术家,再从甲骨文的写刻者到汉碑的书手,都是地位不高或者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工匠、吏人。秦代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传为李斯所书,这些碑刻大都带有政治色彩,并不带有艺术创作目的。真正的书法家要从东汉章帝时期的曹喜、杜度开始。曹工篆书,杜善草书,受到章帝的重视,诏以草书上事。汉灵帝又建立鸿都门学,集中了一大批善书的文人学士研习书法。书法由吏人转移到了身居高官,学术涵养深厚的文人士大夫,书法转入到这些文人之手,才有了真正所谓的书法艺术,是使书法成为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的独特艺术,并在社会上取的崇高地位和能作为理论概括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书法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助于书法家思想水平的提高,书法家文化修养的提高依赖与思想很强的学科。比如哲学、文学、历史等等,这种文化修养的提高,必须使得书法家意识上的提高,意识上的提高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自非通灵感悟,不可与斯道”,一句说得精彩,任何人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包括艺术家在内,然而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外界的自我感受,提炼精华,在经过物质手段表达出来,而成为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才是具有真实情感的艺术品,才能被群众接受,相反,如果艺术家没有对外界的感受,一味夸大自己的主观情感,不加以任何的艺术控制,那就成为纯粹的自我宣泄,其作品不能被群众接受不能称其为艺术品,“通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物”是艺术家在认识的基础上的升华,是真正把握艺术的本质。例如,把横画视为“千里阵云”把点视为“高山坠石”把竖视为“万岁枯藤”……。所以“通灵”和“感物”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的“通灵”才能“感物”,“感物”上升到一定阶段又能更好的促进“通灵”。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作者对此句持批评态度。这种现象在当今书坛时有发生,许多批评理论家理论说的头头是道,但写起字来就不行了,眼睛到了但手上功夫达不到。但有些同志手感好却不善鉴。所以“善鉴”与“善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善鉴”与“善写”相互失去才能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毋庸置疑,从《笔阵图》理论上看夫人善鉴,从她的书法作品上看她又是善写者。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无力无筋者病。”这也反应当今书法界存在的怪病,关于笔力的人,写出的字多骨,不善笔力的人写出的字多肉,笔画骨多肉少的叫做“筋书”,笔画肉多骨少的叫做“墨猪”,笔画强劲有力而筋骨充实的书法,才是神妙的书法,所以作者强调“有骨”、“微肉”而且“丰电话”才叫书法,才能达到高境界。

“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妙造矣”,黄庭坚通过船夫划船,而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行草书,张旭通过观赏公孙娘舞剑而悟出笔法。向大自然学习而领悟到真谛的,不止书法这一学课,还包括其他许多学科,例如:绘画、武术、音乐等。张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中可看出,书法应在自然万物中汲取笔意,重视观察自然,每为一字,各象其行。中国书论中十分注重书法与自然的联系,书法产生于自然,是从自然母体中脱胎形成,所以书法要有自然中的形。汉代蔡邕指出“夫书肇于自然”,“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说明书法要表达一定形象性。夫人认为横画是有形的,什么形,“千里阵云”便是形,点也是有形的,“高山坠石”便是形,竖有形,如“万岁枯藤”“各象其形”是书法的最高要求之一,所以书法家要善于观察自然,从自然中悟出道理。

另外,《笔阵图》还提出并论述了执笔的方法,心手相应等具体技法问题,也有其价值这里就不一一论述,唐孙过庭说《笔阵图》只是“尚可发启童蒙”,如此贬低其价值,就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古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