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死而生——濑越宪作

 心灵牧场书馆 2012-03-18

向死而生——濑越宪作

(2007-02-20 15:46:24)
分类: 误入棋途
向死而生——濑越宪作

昭和四十七年(1972)七月二十六日,夏夜,微风,空气似乎有点潮湿。

濑越如往常一样准备就寝,可当他把僵硬的身体在床上摆好后,心底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哀伤,这一天过的是那么的贫乏,单调而无聊,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快乐也没有痛彻心肺的哀伤,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更可怕的是明天还会如此,日日月月,岁岁年年似乎都笼罩着一片灰色……

不能纵横驰骋于纹秤,难于指点江山以黑白,真的老了吗?

眼睛开始隐隐做痛,老毛病又犯了,世界上为什么有核武器这么可恨又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有军队?如果不是因为该死的兵役,曹(薰铉)君就不用回韩国了,他在围棋上有这么高的天赋,在日本好好学习,假以时日,一定能在大三冠中有所作为。

川端(康成)君走的是那么的决绝,他说自己老了,老的没有激情去写自己热爱的日本文化与传统了,但还是说有一个“最后的创造计划”。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翌日,濑越用一根绳子扼住了自己生命的咽喉,一代巨星,陨落天际。

当天,天才宇太郎正以65岁高龄征战于王座战
12年后,“昭和棋圣”吴清源正式引退
16年后,“围棋皇帝”曹薰铉带领韩国围棋走向了世界
26年后,林海峰从名人战循环圈中陷落,结束了连续35年保留该循环圈资格的记录
32年后,张栩成为日本第五位“名人·本因坊”。
而此前十余年间,李昌镐以世界第一人的身份傲视天下。


PS:
濑越宪作,生于广岛。1908往东京与铃木为次郎三段(当时)弈试验棋六局,获三段;1911年四段、1916年五段、1921年六段,1922年有份参与组织裨圣会,1924年与高部道平、小岸壮二等游说大仓喜七郎筹建日本棋院,1926年七段,1942年八段。1948年任日本棋院理事长,1955引退,被授予名誉九段,同年受“紫绶褒章赏”。1964受第一回“大仓赏”。1966受“二等瑞宝章”。曾多次访华。
濑越门下有井上一郎、桥本宇太郎、吴清源、伊予本桃市、久井敬史、曹薰铉等十二名弟子。主要著作有1950年完成的《御城棋谱》(十卷),1959年完成的《明治棋谱》。


一、关于濑越之死
吴清源《天外有天》中记载,当时濑越留有遗书,内容之一就是“不能再下棋了”。
《桥本宇太郎的故事》中记载,有“即使我再多活几年,也不能为社会效力”的原因。
应该还有其它原因的,比如由于参与了当年“核爆下的对局”而双眼几近残疾,此前半年爱徒曹薰铉回国服兵役等。

可是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受川端康成自杀的影响。
大凡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枪毙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而晚年则又喜欢枪毙掉不能创作满意作品的自己。
这时的自杀则有了“创造”死亡的意味,叔本华说过,相对于生之前的无限与死之后的无无垠,人生实在是太渺小了。死亡,是为尚有创造的欲望又没有创造能力的大师们提供的“最后”的机会。
以上仅是一点个人观点,见笑了。

二、关于濑越的贡献
我是知悉濑越对围棋的贡献之后才喜欢上他的,而在这篇文章中却把他的“向死而生”和“弟子贡献”做为了重点。
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弟子的“增辉”,濑越仍然承受的起“大宗师”的美誉,首先他的棋力高强,是让秀哉憷头的棋手之一;其次,在组建中央棋院中的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单此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三、濑越的围棋教学观点是重视“天才”,这个就无须多说了。

向死而生鈥斺斾越宪作


相关连接 《上个世纪我所尊敬的棋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