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色体遗传学说

 小袤 2012-03-18

染色体遗传学说

 

孟德尔18227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染色体遗传学说,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他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并称这些因子为基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期(细胞不分裂的时期),它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在细胞分裂时,成为短粗的杆状结构,称为染色体(因为它染色较深)。染色体实际上是染色质浓集而成的,内部呈紧密的、高度螺旋曲卷的丝状结构。在细胞核中含有进一步发育所必需的所有信息,它决定这个细胞将发育成为一个人、一匹马或一羽鸽子,并且决定鸽子是大型或小型的,羽色是灰的或是红的,飞翔能力是优秀的或是低劣的等。这些发育或发展的信息和指令,均存在于染色体的丝状结构上。在染色体上,依照顺序包含一系列碱基,称为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就好像项链上成串的珠子,这些成串的基因正代表着所有的遗传性状,因而被称为“遗传的基本单位”。

 

每一种动物都拥有它与别种动物不同的染色体组,而且具有不同的数目和形状,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直线形或弯曲形状。染色体在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各种动物都具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是不同种属的一个特征。例如,人的染色体为46条(23对),鸽子的染色体数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有62条(31对),但比较正确的是80条(40对)。

 

在细胞分裂之前,所有细胞内的基因、染色体及细胞核等行将分离的部分,都会由一个分裂成为平均的两个部分。成对的染色体,在科学上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及大小都相同,但两者之间并非是完全一致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1条有时可能比另1条多出1个或1个以上不同的基因。这种1个基因的2种形式称为对偶基因。

在一个个体细胞中的一个同源染色体对中,其中一条是来自雄性亲代,而另一条则来自雌性亲代。因此,每一个性状均由两个基因所控制,其中一个来自雄性亲代,另一个来自雌性亲代。如果两个基因完全相同,那么这对基因为同合子,如果同属于一个对偶基因而不相同,便称为异合子,或非纯合子。

一个异合子基因对可以不同的方式去影响个体的性状表现。如果其中的某一基因的表现强过另一个基因,那就整对基因而言,将会表现这个强势基因效果,形成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如果用纯种的黑色公牛和纯种的红色母牛杂交,其子代的毛色都是黑色者,那么前者就是显性基因,而后者则为隐性基因。然而,在第一子代(Fl)的染色体中,隐性基因虽受到显性基因的压制而没能有所表现,但是它仍存在于其染色体中。而且在第一子代彼此间杂交时,则将在儿子代中表现出来,而使儿子代个体中,出现红色的个体,这就证明隐性基因并没有消失,而只是被压制。在其他形式的杂交配种时,也可能发生子代毛色的两个亲代都不同,而是介于两个亲代的毛色之间,成为一种两个亲代混合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