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烧、抽搐怎么办?

 月未圆书斋 2012-03-18

小儿发烧、抽搐怎么办?

 

一、小儿高热抽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高热抽搐,又称为高热抽风急惊风,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第一次发作多数在3岁以内,但6个月内小儿很少发生高热惊厥。任何引起发热的原因,例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等引起突发高热都有可能使小儿发生抽搐,但高热以感染为多,内分泌紊乱致高热则较罕见。

由于小儿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时就容易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而出现意识不清、全身抽搐等症状,反复的抽搐发作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所以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都应予以合理的降温,避免体温过高而引起抽搐。一般小儿发烧到39摄氏度以上才容易发生抽搐,但也有个别小儿38摄氏度也可发生抽搐,甚至不发热也发生抽搐,这与小儿的全身情况,特别是缺钙或患有癫痫等因素有关。那些初起为高热惊厥,后来低热甚至不发热也抽搐,那就不是一般的热惊,必须请医生诊查。

 

二、高热抽搐的临床症状顾名思义,高热抽搐的症状一是高热,二是抽搐。发热烫手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全身抽动,就是高热抽搐的常见症状;此外,也可表现为双眼发直,意识不清、叫不应,面部、口唇抽动,牙关紧闭,呼吸弱、叹息,等等,一般抽搐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可自行停止,可发作一两次后不再发作,也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过后,患儿显得疲劳而昏昏入睡。高热抽搐如及时治疗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抽搐时间长,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三、家庭救护措施一般家长不可能对小孩发热抽搐的原因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却应该及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尽可能减少高热抽搐引起缺氧和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避免或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1要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不要大呼小唤,应让小儿平卧,头偏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
用拇指按压正在抽搐患儿的人中穴(在人中的中部稍偏上)有可能一时止住抽搐,但应配合物理降温,才能防止再抽搐。
3
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头枕冰袋,患儿清醒时也可用温水浴(水温3040摄氏度),或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降低体温,达到预防抽搐的目的。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口服退热药有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而物理降温较为安全可行。如控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则绝大多数患儿不会再抽搐。

 

惊厥简介

 

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至4岁之间的孩子,发病率约30%-50%。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很少发生,由于婴幼儿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很不完善,大脑皮层控制能力较差,抑制过程薄弱,兴奋过程占相对优势,兴奋易于扩散,而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因此,发热、尤其高热时,小儿容易出现抽风。发热时,一般体温在3839之间。当体温超过39时,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手足抽搐等现象,重者表现为全身强直,眼球突然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高热惊厥的复发率很高,文献记载为15%-70%不等。初次发作的年龄越小,复发的可能性越大,且女孩较男孩更易复发。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复发会逐渐减少,初次发作后两年半内应特别注意预防复发。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的损害和智力减退,发作次数愈多,脑损害愈大。如果高热惊厥控制不好容易转变为癫痫,所以一定要积极预防和治疗高热惊厥。抽风急救如果孩子以前有过高热惊厥史,发热时一定要注意其表情。一般抽风发作前,小儿多有神情呆板、直眼、局部肌肉抽动或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父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抽风发作时,在家要做好以下防范:

1、父母保持镇静,千万不可哭叫或摇晃孩子。让孩子静卧于床,用拇指按压其人中穴,多可缓解症状。人中穴位于上唇正中与鼻中连线的中点。

2、在孩子的上下门牙之间放一个缠了纱布的筷子,以免抽风时咬伤舌头。如有呕吐现象,要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3、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抽风再次发作或反复发作。

4、尽快送入医院,查明发热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千万不可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饮食调护由于小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急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物不能在胃肠道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患儿会产生饱胀感。所以发热时孩子的胃口很差。如果食物摄入不足,会影响身体康复,因此发热时的饮食调护尤为重要。

发热患儿的饮食调护应遵循以下原则:摄入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汤类: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等,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又可清热、解毒;又如水果、蔬菜类:西瓜汁,具有清热、解暑、利尿作用,可促进毒素的排泄;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鲜苹果汁,可补充大量维生素C,还可以中和体内毒素。另外,提醒父母尽量给孩子少吃肉类、巧克力和油炸食品(儿童食品)

 

抽风又称为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具体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面色由红转青,头转向一侧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可伴有屏气。部分小儿有大小便失禁现象。一般抽搐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后自止,宝宝往往十分软弱,想睡觉,然后进入昏睡状态。为什么小儿比成人容易出现惊厥?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全,皮质的抑制功能差,兴奋容易扩散;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另外,很多引起惊厥的疾病在小儿时期的发病率远大于成人,比如产伤、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医学上往往将惊厥的病因分为发热性和非发热性两大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为常见,多见于6~3岁的孩子。惊厥往往出现于体温急剧升高之际,体温越高越容易发作。

爱心提醒:出生后四周以内的新生儿惊厥较特别,常只有一侧肢体的跳动或强直、下颌抖动、频繁眨眼、双眼凝视、屏气发作等。如果抽风时间过长,可能因缺氧而引起脑功能损伤,发展成各种后遗症。医学上往往将惊厥的病因分为发热性和非发热性两大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为常见,多见于6~3岁的孩子。惊厥往往出现于体温急剧升高之际,体温越高越容易发作。高热惊厥会不会变成癫痫?

有以下几种情况则容易变成癫痫:

高热惊厥的初发年龄小于6个月,或是3周岁以后仍然发病;

发生惊厥时体温不高甚至根本不发热;

每年发作超过三次以上;

在同一病程中惊厥发作数次;

惊厥发作后10~13天脑电图异常。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上述几种情况,应及时拜访专科医生,作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小儿发烧措施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因此不必急于采取降温退热措施。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小儿发烧时,家长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有点烧,就赶快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治疗也需要一段时间,对小儿的疾病应综合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对新生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 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部。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小儿发烧时,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小儿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

 

小儿发烧的禁忌

 

小儿发烧是一常见的现象,但一些家长因采取以下不当措施,常影响病儿的正常治疗。骤然降温:有的父母一见小儿发烧,就赶快给患儿用退烧药,擅自加大或增加服用解热药的次数,以求尽快降温。其实,发烧是机体抵抗致病因子的一种生理反应。降温过快,常会掩盖病情,降低机体防御能力,还可能导致虚脱、胃出血等危险。服解热镇痛药过多,引起了一系列药物的副作用反应。滥用抗生素:发烧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中暑、失水等种种原因所致,一见发烧就盲目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增加副作用,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频繁就医:有的家长见患儿服药后仍发烧不退,就抱着孩子反复多次就医,甚至一天跑几家医院,结果用药都大同小异,或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法不同,这样,会引起一系列的不合理配搭知。任何药物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频繁就医不仅劳民伤财,患儿还有可能感染新的疾病。

 

小儿发烧慎打针

 

由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烧可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预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 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如:美林。美林是目前在儿科界惟一能安全用于临床抗炎的解热镇痛药,其特点对高热患儿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降低严重感染的机体代谢率。推荐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mg10mg,一天3次至4次。对口服给药有困难的患儿,可用栓剂塞入肛门,同样可以起到退热作用。合理治疗应由医生找出病因,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根据发热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解热治疗。

 

小儿发烧的处理

 

通常,婴幼儿比成人体温高0.5-0.8度,37度可以认为是正常体温。而平常要了解孩子的体温是多少。 在孩子发烧时,不仅要测量体温的高低,还要注意发烧的初期和经过,以及同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果孩子的神智清楚,逗她还乐,精神好,就不要慌张,不哭不闹就没事。而面色倦怠,表示病情较重,要及早治疗。

小儿发烧,水分的损失很大,容易脱水,特别是腹泄,要及时补充水分。可给孩子喝米汤、果汁等,冷敷头面要注意全身保暖。 孩子有病时往往穿的很多,这样会影响散热效果。除发冷外要避免多穿衣服,穿一些容易吸汗的棉毛内衣,每次出汗后要及时换下。在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营养多的食物。 另外,要经常带孩子去活动,锻炼孩子的体质。

小儿发烧会不会烧坏大脑发烧是小儿患病时常见的症状。孩子发烧时,不少家长生怕烧坏孩子的大脑,影响孩子的智力,常常急于给孩子用解热药。那么,发烧会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发烧对人体的影响。 发烧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发烧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烧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发烧时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促进疾病的好转。动物实验也发现,感染后能引起发烧的动物要比不发烧的动物病死率低。发烧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体温曲线的变化往往反映病情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发烧尤其是高烧时,也会对机体带来一些危害。例如,发烧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烧(4041)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谵语、幻觉。有些病人出现头痛。在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烧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发烧时可使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儿童可增加更多,心率过快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的心脏负担加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此外,发烧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 可见,发烧除有可能引起孩子抽搐外,是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影响孩子的智力的。孩子发生高烧抽搐时,如果处理得当,也不会造成孩子的大脑损伤,只有极少数孩子由于抽搐过久而有缺氧,才有可能造成脑部的损伤,日后影响智力。另外,由于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某些疾病本身就有可能侵犯脑部,如脑炎、脑膜炎等,直接引起脑部病变。但这不是由于发烧过度烧坏大脑,而是由于本身就受疾病影响,所以才会发烧不退。因此,对于一般发烧的孩子不宜急于解热,主要应针对物质代谢的加强和大汗脱水等情况,予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和水。若急于盲目解热,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烧什么时候服退烧药好

 

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要比成人重(而且发烧温度也比成人高)。有的家长在患儿的体温刚超过正常值(腋表测36374C)就马上给服退烧药。一般来说,这种做法并不好,主要缺点有三:一是小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如果一发烧就服退烧药,孩子是退了,但容易掩盖真实病情,也会打乱疾病发展规律,再去找医生诊治,就会给诊断带来困难。 二是退烧药只能治表,并不能真正治病,往往是服了退烧药,患儿体温下降不久又回升;而且患儿服药后出汗过多,损失大量水分和盐分,反而会使身体变得虚弱而降低其抵抗力。三是发烧本身能使患儿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对防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过早地服用退烧药,对病儿反而不利。 另外,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比成人强,成人发烧到38左右就会头痛脑胀,起不了床,而小儿则仍嬉闹玩耍。所以,小儿发烧在38.5以下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可先给孩子多喝些温开水。

那么,什么时候给患儿服退烧药合适呢?一般认为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及时服退烧药。因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过高,如达到3940会诱发抽风,抽风时间一长又会导致脑细胞缺氧。若小儿发烧不到38539但有抽风征象时,也应及时服用退烧药。

小儿感冒发烧不一定是坏事近日在解放军304医院采访时,看到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小患者,多数都是感冒,发热、流鼻涕、咳嗽,有的还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有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发烧一个多星期不退,妈妈抱着孩子直掉眼泪,求医生想办法给孩子退烧。儿科副主任余素明说,许多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发烧就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小孩感冒发烧并不见得是坏事,用不着急于退烧。 余主任说,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体温不超过38时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症,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余主任说,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才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发烧的饮食调护发烧时,机体的变化,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增加;同时,又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消化能力减弱。其次是水的需求量更多。退烧时,因出汗而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因此,发烧时孩子最需要的首先是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由于受到食欲和消化功能减弱的限制,故不能急于强迫孩子进食,应注意对患儿的饮食调护。

此时的饮食调护原则是:第一供给充足的水分,第二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第四饮食应以流质及半流质为主。1.发烧时的流质饮食牛奶:一岁以内的乳儿以牛奶为主要食物,在未加辅食前无法吃其它流质,可将牛奶稀释,增加水分,利于吸收。加米汤也可,因米汤的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酪蛋白(不好消化)分子链变短,分子变小而易于吸收。米汤:用质量好的大米熬制,不加碱,以防破坏维生素。粥熬好后,滤去米渣即可食用,可加适量糖及盐调味,以增加热量及补充钠盐。米汤主要含碳水化合物,不仅提供热量,而且水分充足,便于肠胃消化吸收。绿豆汤:绿豆可入药、性凉,有清热解毒祛暑的作用。绿豆汤煮好后,可加适量的糖、盐饮用,既能供给充足的水分,还有营养及治疗作用。西瓜汁:夏季用。西瓜又名寒瓜,果内含磷酸、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蛋白氨基酸、番茄色素、胡萝卜素、蔗糖镁、维生素C等。其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除烦的作用。西瓜皮,中药称西瓜翠衣,性甘凉,利尿作用优于西瓜。瓜瓤及瓜皮均可榨成果汁食用,也可加适量凉开水稀释后放少许糖饮用。鲜梨汁:秋季用。梨入药,性甘寒,有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等作用。生梨清热、化痰、止咳、生津;熟梨滋补肺阴。梨含大量葡萄糖枸缘酸、维生素C,孩子发烧并有咳漱时,吃鲜梨汁最好。鲜桔汁:秋冬季用。桔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钾等矿物质。桔皮、桔络、桔核均可入药,有祛湿化痰、清肺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效。榨汁时,可在洗净后连皮拨开,两半对挤,吃时亦可加适量水及糖。如无鲜果汁也可以用罐头果汁代替,其优点是不受季节及地区限制,缺点是维生素少,糖分高,食用时必须稀释。藕粉或杏仁粉:根据孩子味口和需水量可稀可稠。注意用沸水冲熟(冲前先用凉开水少许调成糊状),充分搅拌。因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好吸收。代乳粉:与牛奶相似,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其它成分与牛奶相近,营养价值较高,比牛奶易于吸收,或稀或稠可根据患儿的需要调制。2.发烧时的半流质饮食米粥:粥以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为主,营养丰富,热量适当,极适合病弱小儿食用,可加糖或少量咸菜调味。蛋羹: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含水量多。冲鸡蛋时最好用温水,水量多些,蒸的时间不易过长,使蛋羹细腻软嫩,易于消化。面片汤:和面要软,擀面要薄,切块要小,煮的时间要长些,达到软烂易于消化的目的。可加适量鸡蛋、香油、盐、味精、菜汤调味,促进食欲。选用以上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病急性期或高烧期应多用流质,恢复期或退烧期多用半流质。(2)发烧时患儿食欲不振,不可勉强喂食,待下顿饥饿时再吃,但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可饮用糖盐水。(3)两岁以下幼儿采用上述食物时,应注意病前体健时是否加过同样饮食,如未加过的食品,千万不能在发烧期间突然加入,以免导致腹泻。

 

小儿感冒发烧的几种常备中成药

 

小儿感冒、发烧、咳嗽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一些家长在孩子刚发病时,想给孩子吃一些小药,但应该吃什么药?吃多少合适?很多家长拿不准,尤其是国家新近公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吃错了药可不是闹着玩的。本栏目特邀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应麟介绍几种小儿感冒发烧的常备药。 当小儿出现流鼻涕、体温稍热、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服一丸,每日二次。 小儿体热、咽红、声音沙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服用紫血散;如大便干结用牛黄清热散一次,均有一定益处。

有些孩子平时感冒,不烧但咳嗽者,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暂服,在咳嗽初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以上儿科常用呼吸道中成药,可作为家庭常备药,但须强调,这些药不可长期服用,更不可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长期反复服用,可能适得其反,易伤及小儿脾胃。特别应指出的是,当小儿服用以上药后,病情得不到缓解,并有加重的趋势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小儿抽风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据有关专家统计,发病率是成人的1015倍,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即使较弱的刺激也能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导致抽风。小儿抽风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发高烧,特别是23岁的小儿发高热,更容易发生抽风。此外,小儿得肺炎、脑膜炎或发生颅脑外伤、癫痫等疾病,也都是发生抽风的常见原因。小儿抽风的发作形式主要表现是突然间的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抽风发作的时间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发,发作后意识恢复快。如果抽风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有重复发作,这样的小孩最好住院观察治疗。小儿抽风一旦发作,作为家长,首先不要慌张,要镇定,先使孩子安静下来,禁止给孩子不必要的刺激,然后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当孩子躺在床上时,家长动作轻缓地解开孩子的衣服,免得妨碍呼吸。为了防止孩子因抽风时咬伤舌头,可用布包裹筷子头,放在牙齿之间,并压住舌头,这样就能保持呼吸通畅。对抽风严重的小儿,可用指头掐上唇中间的人中穴以及双眉中间的印堂穴及拇、食指之间的合谷穴。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掐伤皮肤。小儿正抽风时,不要给他喂水、喂药或喝果汁饮料等,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如小儿发高烧,可用冷湿毛巾敷在小儿额上,在冬春季,也可用温水擦身,在夏秋季,还可用冷水擦四肢,若用25%~50%的酒精加一半水擦皮肤,退热效果比较理想,但酒精擦浴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擦颈后、颈旁、腋下、前胸、腹股沟、脚等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免发生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发生抽风,这将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学习、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确合理的家庭救护,同时尽快到医院就医。为了避免孩子发生抽风,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当然,也要注意气温改变,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配置,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使孩子免受抽风之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