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地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LM0318 2012-03-19
寒地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来源:行协联 作者:行协联 日期:2010年03月19日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 

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 

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2.5立方米/公顷本田)、有机肥(包括碳化稻壳在内,0.5立方米/公顷本田),常年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

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育秧,推广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 

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置床增温 

积极推广置床边防寒沟保温增温育秧技术。

6、大棚增温 

秧田采用三膜覆盖等综合增温技术,示范防寒膜增温育秧技术。

(二)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1、晒种

在盐水选种前5~7天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晚上盖好,防止霜冻。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12~12.5公斤大粒盐,充分溶解后,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横浮)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可,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保持在1.13范围内,要经常检查、补充预先配好的浓盐水。推广智能化盐水选种器选种技术。

3、清水洗种 

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一定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洗种时要严防混杂。

4、种子包衣 

①常规包衣技术

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5公斤包一袋种子(25公斤),采用人工包衣时用2.5米见方的塑料布每次包衣种子25公斤,两个人来回抖动塑料布,直至每一粒种子表面都均匀地附着一层红色药膜为止,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2~3天,待种子表面的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

②机械包衣技术

在保证种子机械加工后盐水选出率小于2%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种衣剂直接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时按照种子重量2%的比例加入种衣剂,即每100公斤水稻种子加2公斤种衣剂,再加清水1公斤稀释。要保证药量准确、附着均匀、专人负责、确保效果。种子包衣可由种子公司统一组织进行,采用包衣机进行种子包衣。如一次准确加入700公斤种子,再加入14公斤种衣剂和7公斤清水混合好的药液,开动包衣机搅拌5~6分钟,待每一粒种子表面都包裹着一层红色药膜后,即可倒出已包衣好的种子灌入井底布浸种袋中,阴干2~3天药膜固化后就可以进行浸种。用机械包衣时,先将稀释后的种衣剂和种子每分钟流量调至1:33.3,然后进行包衣作业。

秋季包衣的种子包衣后可以通过烘干设备烘干灌袋后入库保管,或有条件的农场包衣后的种子直接灌袋放入暖库保存。

5、种子包衣注意事项

①包衣温度

种子春季包衣应在白天最低温度稳定通过4℃时进行,如果温度太低时包衣则会出现挂蜡现象,种衣剂无法成膜,无法拌匀,影响药效发挥;秋季包衣时要在低温烘干后再灌袋入库保管。

②种子增温

春天温度低、种子凉,可在晴好天气提前打开种子库的门窗增加种子库内的温度,也可在大棚内包衣。包衣时可以用35~40℃的温水稀释种衣剂。

③严防晒种、冻种

包衣种子不能在阳光下晾晒,防止阳光直射,以免发生药剂光解影响药效,包衣后的种子要在遮荫处阴干;如果春季需要晒种,则在晒种后进行盐选和包衣,严防冻种现象发生。

④安全贮存

种子包衣后,表面水分会增加2%作左右,秋季包衣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种子达到安全贮存水分后再进行贮存,或放在暖库中贮存,否则会出现种子水分过大而降低发芽率现象。

⑤药膜固化

刚刚包衣好的种子不能直接浸种,要在温度大于5℃的条件下阴干3天以上或低温烘干,待种衣剂药膜充分固化后再浸种。如药膜未固化就浸种,易掉色,浸种液浑浊通红,药效差。

⑥降温措施

为了防止阳光直射,浸种棚内温度过高,浸种水温上升过快,浸种棚要备遮阳网。

6、包衣种子浸种

包衣种子浸种时采用袋装(井底布网状袋)浸种,浸种袋不要装得太满,大半袋即可,整齐的码放在浸种箱内(距箱边10~15厘米),加入清水没过种子15~20厘米即可。浸种温度11~12℃,时间9~10天,浸种积温100℃以上。要随时检测浸种箱内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超过指标,立即打开遮阳网或燕尾槽或卷帘器通风降温,或以循环水降温。集中浸种时每天要进行1~2次浸种液循环,调温增氧;如果常规浸种装置袋装浸种时,可以上下翻动浸种袋,但要轻拿轻放,不允许散放浸种。包衣的种子不能与未包衣的种子一起浸种。

7、药剂常规浸种  

25%施保克乳油25~30毫升+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兑水120公斤,浸种100公斤。 浸种技术要求同包衣种子浸种标准。

8、浸好种子

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皮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米粒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即可直接催芽。

9、集中催芽

集中催芽时,将浸好的种子整齐码在催芽箱内(距催芽箱边缘10~15厘米),先加入35~38℃的温水(或经过加热的浸种液)没过种子5~6厘米,待种子表面温度不再升高时,将水抽出,重新加入35~38℃温水(或加热后的浸种液),至种子表面温度达到30~32℃时,抽净催芽箱内所有的水分,将催芽箱上部盖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催芽。种子破胸时,温度上升很快,当温度超过32℃时,立即用25~26℃的温水进行降温,保证种子在25~28℃条件下进行催芽,时间20~24小时左右。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

10、芽种标准

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11、晾芽 

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可以抑制芽长,提高芽种的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注意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芽干。晾芽时间1天以内,第2天必须播完,严防晾芽时间过长,降低发芽势,影响芽种质量。

(三)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

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春季置床要求床面达到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

2、常规调酸、消毒、施肥

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每10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1~2公斤,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4、防治地下害虫 

在摆盘前每100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5、床土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普通机插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58.5厘米,宽27.5厘米,床土厚度2厘米,每盘3217.5立方厘米)为数量3公斤左右,每100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1800公斤左右。高性能插秧盘或钵形毯式秧盘床土厚度2.5厘米,每盘床土数量3.6公斤左右,每100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2160公斤左右。先将每100平方米配套肥用量与床土用量的1/4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床土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77.2%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

6、机插秧苗摆盘

在播种前5~10天进行摆盘,顺摆秧盘必须夹在中间,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7、浇水

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或常规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冲击导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床土软硬适度时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上15~20厘米土层内无干土。

8、钵育苗摆盘

在做好置床上浇足底水,趁湿摆盘,将多张钵盘摞在一起,用木板将钵盘钵体的2/3压入泥土中,再将多余钵盘取出,依次摆盘压平,钵盘内装入已混拌好的床土,床土深度为钵体高度3/4;种土混播时,亦可先播种,再将播种的钵盘整齐压摆在置床泥土中,将钵体2/3压入泥土中;也可以在置床上先铺一层2厘米厚度经过调酸、消毒、施肥处理后的细土,再将钵体压入土中后装土播种。

9、覆土

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中间不能停车。播种后先用调种器(木杆绑鹅毛翎)调种,然后,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覆土厚度0.5~0.7厘米(以盖严的炒熟大豆粒为准),覆土用的床土要混拌适量有机肥、草炭土、碳化稻壳等,比例为4~5:1,但不能加入肥料、壮秧剂等。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10、保温增温

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四)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

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4月8日,、钵育苗4月5日开始播种,4月18日结束,最佳播期为4月10日~18日。

2、播量

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种子田机插中苗播芽种 4200粒/盘,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60粒;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秧盘长58.5厘米,宽22.5厘米,面积1316平方厘米)播芽种3600粒/盘,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20%育秧面积;钵育大苗播芽种3~5粒/穴;钵形毯式苗播芽种 3250粒/盘,每100平方米播芽种205粒,每盘648个钵体,每钵播芽种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五)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管理工具 

秧田管理必须必备校正后的温度计二支、秤、量杯、喷雾器、喷壶、秧田管理指标卡二份及智能化监测设备等。

2、温度计摆放标

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测量床温变化,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两侧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下1厘米处。秧田温度计必须与标准气象温度计校正后方可使用。

3、秧田管理五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

①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健壮生育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种子根仅1条,种子根充分发育则秧苗茎基部变粗,吸收能力增强,秧苗能早期超重(离乳期前超过种子重量)分蘖芽发育好。种子根是在鞘叶和不完全叶伸长期间起养分、水分吸收作用的,种子根发育的好,须根、根毛就多,吸收能力旺盛,酶的活性增强,不仅秧苗素质提高,鞘叶节根数量也能达到预期数量。

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积水)时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促进旱生根系生长;如果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覆土过厚处,要适当挠掉,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晚上4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②第二个关键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1叶鞘高度中苗不超过3厘米,大苗不超过2.5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晴好天气自早8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棚头和通风口,炼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此期要及时排除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严防水分过多浸润苗床造成旱育不旱而成为湿润育苗,影响秧苗根系发育。

③第三个关键时期:离乳期 

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经历两个叶龄期,此期胚乳营养已基本耗尽,而至离乳期。第2叶生长较快,第3叶生长较慢。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与第2~3叶同伸的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2叶鞘高度4厘米左右,第3叶叶鞘高度5厘米左右,即第1叶与第2叶、第2叶与第3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防止茎叶徒长。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此期要多设通风口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立枯病出现;高温天气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遇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在秧苗2.5叶期根据温度情况,逐步加大通风量,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足,浇水时水温要在16℃以上。

⑴防病灭草 

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如遇低温冷害秧苗叶片受冻害,应在早晨8时前通风,缓解叶片冻害,防治立枯病的发生。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

⑵秧田追肥 

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同时,在秧苗2.5叶期茎叶追施0.15%天然芸苔素1~2克/棚、酿造米醋100~150毫升/棚,兑水15~20升/棚喷雾,喷后不要洗苗。

⑶调酸(浇酸水)

在秧苗1.5叶期,秧田普浇pH4的酸水一次,每栋大棚(36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0.3~0.5公斤兑水1000公斤,于秧田需要浇水时浇入,再喷清水洗苗一次,最好和秧田追肥结合起来进行。

⑷防止早穗

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

④第四个关键时期:第4叶伸长期(旱育大苗)

4叶露尖到展开,约经历6~8天时间。管理重点地下部促发与第4叶同伸的第1叶节根9条,地上部促发与第4叶同伸的第1 叶腋的分蘖伸出,同时控制第4叶鞘高6厘米左右,即第3叶与第4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育成标准大苗。此期秧苗已离乳长大,进入炼苗后期,棚温不要超过20℃,白天揭开,夜间覆盖。水分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浇水”标准及时浇水,不使其萎蔫。

⑤第五个关键时期:移栽前准备期 

秧苗3.1~3.5叶,时间3~4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在不使秧苗萎蔫的情况下,使其处于饥渴状态,蹲苗、壮根,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同时,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起秧、运秧按照当日插秧进度进行,不起隔夜秧,不插隔夜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