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高产攻关方案

 LM0318 2012-03-19
青龙山分公司2006年水稻高产攻关方案
来源:青龙山 作者:青龙山 日期:2009年03月31日

 

青龙山分公司水田部

20063

水稻高产攻关主要技术路线:目标确定―品种选择-旱育壮苗-机械插秧-水层管理-合理施肥-植物保护-叶龄跟踪-适时收获-全年总结

一、水稻高产攻关指标

1、产量指标

科技园区:、产量750公斤/亩。

生产田:产量 700公斤/亩。

2、面积指标

科技园区面积20003000平方米,生产田面积20公顷以上。

3、效益指标

亩效益470元。

4、品质指标

国标优质稻谷三等粮以上标准。

5、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户选择标准

①、科技意识强、科技水平高、水稻生产科技含量高、科技入户率、到位率高,科技示范、科技带动作用强的水稻科技示范户做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户。

②、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应选择交通便利、技术指导、技术交流、技术示范方便的地号。

③、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要固定地号、示范户、技术指导员,以便于如实记载各种技术资料、积累经验、形成模式,以利推广。

二、水稻高产攻关主要技术措施

(一)、水稻生产品种优质化

水稻生产属于寒地稻作生产,主要表现出“三低”的特点,即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高产攻关应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耐冷性、抗病性等)的品种做为主栽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空育131。高产攻关实行统一供种,种子发芽率90%以上,发芽势85%,纯度98%,净度98%,水分145%.

(二)、旱育壮苗模式化

     1、旱育壮苗中苗标准

     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茎长不超3毫米,第一叶鞘高不超3厘米,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一叶叶长2厘米,第二叶叶长5厘米,第三叶叶长8厘米左右,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即种子根一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突破待发。

2、培育旱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秧田规范化建设

―― 集中固定秧田

  集中秧田或以户(井)为单位集中固定秧田,秧田高出地面2030厘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坚持两秋三常年

 秧田秋整地、秋做床100%,床土、有机肥100%,常年培肥地力,常年生产酵素有机肥。

――钢骨架大棚育秧 

大棚育秧100%,推广大棚开闭式育秧、大棚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扩大稻壳、发泡塑料隔离层保温大棚育秧技术。

②、严把种子处理关

――机械选种、机械除糙、机械脱芒。

――晒种、风筛选种。

―盐水选种

比重选种100%,盐水比重113以上,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保证盐水比重在113以上,经常检查、更换盐水。

――三膜浸种

 在一个大棚内,用木板钉成木槽,底部20厘米及四周用稻草垫上,上复塑料布,倒入2530混有25%施保克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的温水,浸种100公斤,放入已袋装好的种子,上盖塑料布,水温保持1112,浸种时间67天,每天翻动种子袋一次,浸好的种子手捻没有硬心。

――蒸汽恒温催芽箱集中催芽

浸好的种子使用恒温催芽箱集中催芽,温度32℃,时间2024小时,催芽标准芽长不超2毫米,呈双山型标准。

③、严把播种质量关

――播期确定

采用三膜覆盖技术或具备增温措施45开始播种,最佳播期41020日。

――播量确定

机插中苗播芽种100/盘,钵育苗4/穴。

――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100%,目前以人工手动播种器为主,积极扩大工厂化育秧面积。

④、置床处理

――调酸

摆盘前一天,每百平方米置床喷1%浓度硫酸水300公斤,使置床PH值达4555之间。

――消毒

浇酸水5小时后再浇育苗灵或育苗青1520毫升/平方米,每百平方米再浇水300公斤

――施肥

有条件时每百平方米施酵素有机肥200250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人土中。

⑤、摆盘、播种

在置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播种后将种子压入土中,覆土厚度0508厘米。钵育苗时,趁湿将钵体2/3压入泥土中,钵体装土3/4深度浇水后播种覆土。

⑥、三膜覆盖

水稻播种后先覆地膜,然后盖小棚。

⑦、严把秧田管理关

―― 秧田管理工具

秧田管理必须具备:温度计二只、秤、量杯、秧田管理温、湿度指标卡二份。

――秧田管理标准

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一叶露尖,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开始通风。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

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出苗80%时撤掉地膜,用PH4的酸水普浇一次,此期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练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状态。

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心叶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此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并在稗草15叶期根据秧苗情况喷施除草剂灭草。结合防病灭草叶面追施天然芸苔素、酿造米醋等微肥一次。

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此期从313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

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做好秧苗三带工作,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40%乐果75毫升/平方米或70%艾美乐68/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平方米,兑水喷洒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苔素。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1、育秧机械化

 秧田机械播种100%,充分发挥手动播种器的作用,积极扩大工厂化育秧面积及恒温催芽器催芽面积。

2、插秧机械化

机械插秧100%。

 3、整地机械化

      中型机车整地面积和搅浆平地面积100%,

   4、收获机械化

     机械收获面积100,机械分段收获面积50%,机械直收面积50%,积极扩大康拜因割晒拾禾面积。

5、植保机械

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的优势,积极扩大飞机在水稻防病作业面积,飞机航化作业2次,扩大机动喷雾器的作用。

  6、种子加工机械化

种子烘干、清选、除芒、除糙、包装100%机械化,种子统供率100%。

(四)、水稻生产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措施标准

 1、农时标准

    ①、技术培训

310

②、种子调剂

315

     ③、大棚扣膜

31520日。

④、浸种催芽

325日浸第一批种子,43日第一批种子催芽。

⑤、秧田播种

41020日。

⑥、泡田整地

4月上旬突击早整地、旱整地。415开始放水泡田,420开始全面整地。

     ⑦、插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5度,泥温15度时开始插秧,高产插秧期是51520日。

     ⑧、防稻瘟病

综合措施、防重于治。9195叶期开始防治水稻稻瘟病23次。

     ⑨、齐 穗 期

725,保证结实期活动积温900度以上。

     ⑩、成 熟 期

911,安全成熟标志为颖壳黄化率95%。

2、耕作标准

    ①、本田规划标准

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条田宽50,格田面积35亩。集中育秧基地建设,保证高台旱育,晒水池面积2%以上。实现田、路、渠、林综合配套。加速老稻田改造速度,做到削肥补瘦、裁弯取直、建立基地、增加晒水池面积、扩大本田面积。

 ②、建立耕作体系

稻田耕作采用翻地为主,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0厘米,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示范水田深松耕作技术。

③、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结合翻地耕作,实行秸秆还田,采用粉碎还田或高茬收割还田,培肥地力,每2年还田一次。

④、泡田标准

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2/3为宜。

⑤、整地标准

为了提高水田整地质量,在水田放水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后即可进行水整地,要求达到平、净、齐,即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捞净田间植株残渣;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整地结束后,沉淀710天,搅浆平地需沉淀15天以上,保持水层57厘米,即可进入插秧。

⑥、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1015天以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3、插秧标准

①、秧苗类型

旱育中苗3135叶,决不插超龄秧3640叶。

②、插秧密度

――机械插秧:青龙山生态区30×10厘米(9×3寸),33/平方米,每穴45株,确保基本苗数100150/平方米。

―钵育摆栽:520日前4020×165厘米9×5寸),20/平方米25/平方米,基本苗数90100/平方米。

③、质量要求

――机械插秧技术要求早、密、浅、正、直、扶,插后同步补苗

早:适时抢早,气温稳定通过125开始插秧。

密: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

正:秧苗栽的正。

直:插行要直。

扶:插后及时放水扶苗,深水苗高2/3

――摆栽技术要求早、平、扶

早:较人工插秧早23天。

平:钵面与泥面平。

扶:摆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24厘米,防止晒干。

4、施肥标准

①、   施肥量 

商品量30公斤/亩,其中,尿素11公斤,磷酸二铵7公斤,硫酸钾12公斤,增施硅肥20公斤/亩,有条件时施用酵素有机肥2530公斤/.

②、施肥比例 

N:P:K=2:1:1215

③、基肥

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④、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⑤、调解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

⑥、穗肥 

高产栽培的地块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30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穗肥施用做到三看施肥,看天、看地、看苗。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

⑦、叶面追肥

 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23次,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积极扩大航化作业面积,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

5、灌溉标准

①、灌溉定额 

井水灌溉定额400立方米/亩,提水灌溉500立方米/亩。做好桃花水和弃水的利用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②、综合增温  

晒水池面积2%以上,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复膜、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保证井水入田温度18度。

③、灌溉技术  

水稻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苗高2/3,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分蘖;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厘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6叶、11叶品种7叶、),撤水晾田35天,标准是地表呈湿润状态,控制无效晚施分蘖发生;尔后进入间歇灌溉,灌35厘米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渗干,直到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5厘米水层,如此反复。如无低温冷害至出穗前34天再晾田12天,向土壤中通气,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做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进入出穗期后保持水层35厘米,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出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到黄熟期再排干。

④、预防水稻障碍性低温冷害  

当水稻剑叶叶耳间距处于下叶叶枕正负5厘米期间,10叶品种9叶、11叶品种10叶、是水稻减数分裂期,此期对17度以下低温特别敏感,为了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度以下低温时,应灌温度18度以上的水1720厘米,以防水稻低温冷害。注意如果灌溉水温达不到18度时不要灌冷水,以免人为造成冷害。

⑤、垫好出水口 

水稻插秧后及时垫好出水口,以防插秧后降雨格田内积水过深淹没水稻秧苗。

6、化除技术标准

    ①、秧田化除技术

――茎叶灭草  水稻15叶期,稗草23叶期前,10%千金69毫升/百平方米兑水45升茎叶处理,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多时,选用48%排草丹防除阔叶杂草。

②、本田化除技术

――30%阿罗津插前575060毫升/亩,插后15204050毫升/亩+10%农得时(10%草克星)131510/亩。

――50%瑞飞特插前575060毫升/亩,插后15204050毫升/亩+10%农得时(10%草克星)131510/亩,如防除稻稗增加20%药量。

――60%马歇特插前5780100毫升/亩,插后152080100毫升/亩+10%农得时(10%草克星)13-1510)/亩。

――施药方法  采用毒土法、喷雾法、甩喷法施药均可,但不能采用毒肥法、原药瓶甩法施药。

――移栽田个别地方灭草效果不好时,采用50%快杀稗333548%排草丹167200毫升/亩或10%千金5067毫升/亩,兑水1520公斤/亩茎叶处理,对大龄稗草应适当加大药量,如只防除单子叶杂草可不用阔叶除草剂。

③、池埂化除技术

――20%克芜踪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747%农民乐100150毫升/亩,兑水喷雾。

――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④、防除水绵技术

――26%水绵净可湿性粉剂65/亩,水稻插秧后15天,水绵处在“块状期”施药。7月后水绵在“被状期”施药,100/亩,毒土法撒施,拌湿土量20公斤/亩,切记不可用干土,施药后保持46厘米水层5天以上,弱苗或漏水田仅用此药。

――人工打捞,在水绵发生初期,因风吹集中池边时捞出集中处理掉。

――消灭水绵感染源,减少越冬水绵数量,清除沟渠中水绵等。

⑤、化学除草注意事项

――秧田严禁使用快杀稗除草剂。

――本田坚决淘汰丁草胺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

――除草剂选择原则安全、高效、低毒、环保、成本低。

――整地要平,做到寸水不露泥,严防产生要害。

――施药时要均匀一致、雾化良好。

――本田采用毒土法、喷雾法、甩喷法施药,严防瓶甩原药的做法。

――药量准确,按格田分布图施药。

――池埂化除时,喷头必须带遮盖罩,严防农药漂移到水稻上造成药害。

7、防病技术标准

①、病害种类及防治

――苗期病害 

水稻立枯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25%施保克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药剂浸种100公斤;药剂防病苗期发现中心病株时30%育苗青(育苗灵)1520毫升/平方米兑水茎叶喷雾。

水稻恶苗病:选种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药剂浸种,25%施保克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浸种100公斤

水稻稻瘟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减氮增磷钾、增施硅肥,提高水稻抗逆性;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消灭池埂及四周杂草,减少病菌来源。

苗瘟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时2%加收米100毫升/亩或40%稻瘟灵100毫升/亩兑水1015升茎叶喷雾。

叶瘟发生趋势的预报:在水稻分蘖盛期叶色浓绿,叶片结露时间长;9195叶期阴雨连绵,月降雨日数1015天以上,每日日照时数不足6小时,气温较常年低12,湿度达96%以上,预计水稻叶瘟将大面积发生,79天全田即可发病,1020天发病可达盛期,应及时进行全面防治。

叶瘟防治:药剂选择8%好米得62023日,水稻7175叶龄时用药量1525公斤/亩毒土撒施,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在水稻9195叶期,7275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施穗肥时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100毫升/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穗颈瘟防治:孕穗期(716)、齐穗期(72326日)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粒瘟、枝梗瘟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天防治粒瘟、枝梗瘟,防治方法同上。

水稻鞘腐病(叶鞘腐败病):在水稻孕穗期716、抽穗-齐穗期72282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细菌性褐斑病:剑叶叶枕露出到抽穗7月中旬-7月末、齐穗期82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水稻褐变穗、褐变粒病(包括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病害引起的假褐变穗):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病原菌来源。在水稻孕穗期716、出穗期722、齐穗期82施药防治,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水稻纹枯病:剑叶露尖101710、孕穗期716、齐穗期8230%爱苗1520毫升/亩,兑水1520茎叶喷雾。

②、注意事项

――施药条件:早晚无风天气用药,风速小于4/秒,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

――药械:以飞机航化为主,机动喷雾器为辅。

――施药量:飞机喷雾172/亩;人工喷雾1520/亩。

――正确选择药剂,积极推广新型杀菌剂,淘汰防效差的杀菌剂。

――正确选择施药时期,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按照水稻田间生育进程施药防病,突出一个早字,尤其是稻瘟病的防治一定要早,防病23次。

8、防虫技术标准

①、防治水稻潜叶蝇技术

――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垫好出水口,严防深水淹苗。     

――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发现虫情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70%艾美乐40/亩、25%阿克泰4055/亩兑水1520公斤喷雾防治。

②、防治水稻负泥虫技术

――人工防治  在田间大部分虫卵已孵化后,每天清晨用扫帚将潜伏在水稻叶片上的幼虫扫落水中,连续34天就可取得很好效果。

――农业防治  五月末六月初人工清除田间四周及池埂上的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化学防治  在幼虫米粒大小时,25%敌杀死1530毫升/亩、25%功夫30毫升/亩,兑水10升喷雾。

③、注意事项

――选择长残效杀虫剂。

――及时用药、药量准确、喷洒良好。

――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

――及时清除池埂及四周杂草,消灭虫源。

9、保证水稻绿叶面积技术

水稻抽穗后要保证有四片绿叶,保证有足够的叶面积指数,其中,上三片叶供给籽粒养分、倒四叶供给根系养分,缺一不可。剑叶对产量的贡献度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保证抽穗后四片绿叶的主要措施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减氮增磷钾、增施硅肥、叶面追肥;科学灌水、间歇灌溉、严防深水灌溉、严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10、叶龄诊断技术

水稻叶龄跟踪方法,水稻插秧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格田在距边埂第二或第三行选择具有代表性10穴做好标记,在10穴中选择5穴进行标记,每5天标记一次至水稻剑叶抽出。依据水稻田间叶龄跟踪对水稻田间生育进程进行诊断、预测、,通过肥、水、保等调控手段 ,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抽穗成熟。

11、收获技术标准

①、种子收获、贮存技术

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贮在冻前。以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收获为主,减少糙米率,种子收获后及时清理、烘干、除芒、除糙、加工、包装、贮存,种子水分135%以下。

②、商品粮收获技术

――收获时期  水稻抽穗后45天以上,活动积温900度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

――机械分段收获  割茬1220厘米,晒铺35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脱谷严防干后遇雨,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率,降低稻谷品质。

――机械直收  枯霜后稻谷水分降至16%时进行直收,严防稻谷捂堆现象发生,及时倒堆,降低水分,严防温度过高产生着色米而影响稻谷品质。水稻直收综合损失率3%以内,谷外糙米不超过2%。

③、秸秆还田、秋整地技术

――水稻进行直收的地号全部进行秸秆还田,每2年还田一次。

――黑色越冬100%,翻深1820厘米,扣垡严密,不重不露。

④、推广应用康拜因分段(割晒、拾禾)收获技术

12、水稻高产攻关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①、水稻旱育壮秧的关键性技术。

②水稻高产群体结构问题。

③、水稻施肥的关键技术――肥料种类、NPK比例、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比例等技术。

④、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在水稻高产攻关示范中的诊断、预测、调控作用。

⑤、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