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前期本田管理技术

 LM0318 2012-03-19
水稻前期本田管理技术
    水稻插秧后的前期本田管理,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手段是通过加强水的管理,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从而达到壮根、壮秆和足蘖。
     一、水的管理
     (一)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腾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温秧苗受冻,起到以水护苗的作用。水稻返青后,应把水层控制在3—5厘米浅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地温,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或者水稻返青后采取间歇灌溉,即一次灌3—5厘米浅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脚窝有水、田面无水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环。
     (二)晒田。晒田不但可以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能力,达到壮根壮秆,抗倒伏的作用。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6月末到7月初),也就是水稻接近有效分蘖终止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及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要撤水晒田5—7天,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秆。
     (三)增温灌溉。由于白天灌水会降低稻田的水温、地温,影响水稻的生育,导致蘖数不足、生育拖后。因此,灌水应当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之间进行。特别是井水灌溉的稻区,更应注意。不仅要昼停夜灌,而且要采取如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加宽进水口、表层水灌溉等增温措施,防止或减轻水温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经常检查加固池埂,防止漏水。水田池埂应经常检查,防止漏水。漏水会造成除草剂效果差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它稻田导致别的地块贪青,而该稻田又长得不好。另外还会加深其它稻田水层,引起池埂连锁毁坏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经常检查修补池埂。
     二、分蘖肥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由于温度一般仍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的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层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因此,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
     (一)施肥量
     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尿素6—10公斤/亩,或硫酸铵15—20公斤/亩。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多施,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二)施肥方法
     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应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蘖肥的80%全田均匀撒施,其余20%就看田间长势,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较差的地方多施。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另外,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时不要施肥,以免叶片粘上.化肥.,烧坏稻苗。 (记者 佚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