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好

 布袋和尚说得 2012-03-19

童宏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

 

  :偏好是人们对不同程度需要的排序,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城乡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投资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呈现不同偏好,造成城乡偏好不同的成因主要是经济差异、教育文化差异、公共资源差异和制度设计的二元分割等。

一、与偏好相关的概念

偏好和效用是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的两个相关的基本概念。经济学上的偏好(preference)指对一种货物、事件或项目的喜好,其程度高于对一种或多种其它货物等的喜好。偏好函数,就是这些偏好的一种序数排列。如果一个人对X的偏好胜于Y,那么我们可以说,他得自X的效用大于得自于Y的效用[1]

偏好与效用在经济学中是相关的,有时是混淆的概念。因为经济学假定人的偏好不变来研究效用。按照效用理论的说法边际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在这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中,偏好如果理解为效用的话,也是在变化的。经济学中序数效用理论又称偏好理论,偏好有三个公理和两个假设。三个公理是完备性、非对称性和传递性;两个假设是偏好的强单调性(多多愈善)与严格凸性(平均的消费总比极端的消费要好)。

偏好和价格相通。张建平认为,效用概念和价值概念其实是相通的,同时认为作为交换比例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偏好和效用相通,效用和价值相通,而价值又决定价格,因此,价格和偏好相通。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商品的偏好改变了,也就等于是他对这种商品的价值判断改变了,当他获得并消费这种商品时其效用也就会随之改变,那么他对通过交换获取该商品时的价格预期也会发生变化。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对交换的价格预期,我们只能判断说他对商品的偏好发生了变化。[2]

偏好与需要相关。需要是心理学概念。需要决定行为的动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Weiner,1985)。按照心理学的解释,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人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需要主要由其自然性决定的,而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社会性主要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知觉表现出来的。因此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种类。按照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正是人们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合理的需要才可能产生积极的行为效益。心理学上的需要具有层次性递增性和人类普遍性。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以及全人类都具有这些不同的需要。人们有了需要但是不一定就有需求,需求是和人的购买力相联系的。没有购买力即使需要也未必需求。相对于需要和需求而言,偏好是对不同需要的程度的排序,居在需要序列前列的就成为偏好。

影响偏好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有习惯、相互依存性和价格等。按照影响偏好的因素分,偏好主要分成三种类型:(1)习惯形成型偏好。人们的偏好受到过去消费的影响。(2)相互依存型偏好。传统经济学假定偏好不受他人的影响,在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偏好的一个隐含假定是一个人的偏好不会受到其他人偏好的影响然而,人类生活在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影响。(3价格影响偏好模型。在利用偏好分析需求曲线的标准做法中,商品的价格只是一个参数,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集。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的价格是独立的。然而,由于人们根据价格判断商品质量或者一个高价格显示了消费者的地位,商品的价格影响消费者的偏好。雷本斯坦 (Leibensten) 和珀拉科 ( Pollak)对这些类型作过模型研究。[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