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价值

 布袋和尚说得 2012-03-19
专家:诸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价值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
2009-08-31
 
    内容摘要:山东省诸城市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发展镇域经济为支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以基层党组织联建为保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初步实现了城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均衡推进,为县域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经验。

  诸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耕地153万亩,总人口106万,其中户籍城镇人口47万人,农村人口59万人。下辖13处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诸城市率先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经验,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诸城市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不断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初步实现了城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均衡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域经济全面跨越发展,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诸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地,在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和制度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诸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诸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无论在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的确立上,还是体制机制创新、公共财政投入上,都始终围绕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怎样能够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来展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市的规划体系

  诸城市遵循城乡一体、统筹布局、生态优先、宜居为重、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安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使城乡规划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超前指导作用。诸城市围绕构建以“中心城区-乡镇(街道)驻地-农村社区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1492”的现代化、网络型城镇村体系,即1个中心、4个副中心、9个镇、208个新型农村社区,明确了功能分区和定位,构筑起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诸城重视中心镇的规划和发展,调整城镇建设规划,实行撤乡并镇,扩大小城镇规模。2001年先将29个乡镇合并为23个,2007年又进一步合并为13个镇,使镇域平均面积由94.9平方公里增加到167.9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规模由4.6万人增加到8.2万人。同时,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将3个街道办事处外迁,与邻近乡镇合并,构建“一个中心、四个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诸城创新规划理念,科学规划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全市1257个行政村规划为208个社区,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4~5个村、1500户左右。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按照城乡空间发展总体框架,科学规划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先后编制了道路、电力、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信息网络七个专项规划,构建了层次分明、对接无缝、覆盖全市、互联互通、有机融合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工农一体、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诸城市注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实力做支撑。近年来,诸城市全面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内涵和外延并举,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同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已形成了县域工业依靠支柱产业拉动、支柱产业由骨干企业体现、骨干企业靠知名品牌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75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4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116家;拥有国家级品牌38件、省级品牌80件。诸城市按照城乡工业统筹发展的思路,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战略举措来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是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扩散。引导城市企业向农村延伸和城市资源下乡,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形式。大力推动城区企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农村,尤其是推动二三产业项目向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集聚,镇村主动承接城区企业的转移,积极融入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配套协作项目,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深度组合。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城区企业向农村扩散延伸,带动镇村发展起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有20万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工人,也带动了资金、技术、先进理念向农村的延伸。

  三是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诸城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一镇一品、成片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了有很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形成了肉鸡、黄烟、粮油、食品、矿产、棉花、淡水养殖、桑蚕、食用菌、万寿菊等十二大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87个,形成了畜产品、粮油、黄烟、蔬菜、万寿菊等五大出口系列。诸城市发挥农产品大市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9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0家,占企业总数的75%;另有为农业生产配套服务的化肥、农用机械等企业64家。这两类企业成为诸城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形成了七大“龙型”产业体系,包括以诸城外贸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饲料加工产业体系,以得利斯、诸城外贸等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加工产业体系,以京鲁烟叶复烤为龙头的烟草加工产业体系,以中康、绿园为龙头的蔬菜瓜果生产加工产业体系,以新郎、桑莎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以华元建设为龙头的建材加工产业体系,以北汽福田等为龙头的农用机械制造产业体系等。2008年涉农企业实现生产总值199.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7%;利税64.4亿元,占工业利税的85.2%,吸纳就业员工29万人,占全部职工的87.1%。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市年加工肉鸡1.2亿只、生猪650万头、粮食800万吨、瓜菜90万吨、烤烟60万吨。不仅带动了全市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90%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75%的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诸城就针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存在的弊端,率先探索农业产业化这一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造了诸如“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针对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间环节市场主体缺位的问题,诸城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各类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更多的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了实惠。全市现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80多家,带动农户13.6万户。全市已有65%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

  五是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向农村延伸。诸城统筹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以城区骨干流通企业为龙头,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以农村社区连锁店、专卖店、便民超市为基础,实现了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的整体连通,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市场流通体系。全市现有大型商贸企业25家,水产品、辣椒、花生等专业市场14个,连锁店449家,便民快餐店230个,年成交额30.6亿元。全市农产品流通企业达到80多家,个体运销户8万多个,经纪人1万多名,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32万个。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诸城将农村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一是做到城乡路网建设一体化。近年来,共投资12亿元完成了对境内国省道、城区主要道路的拓宽改造,城区与周边乡镇全部实现了一级路连接;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了二级道路连接。投资10亿元,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油路通村率达到100%,公交站点延伸到了所有农村社区中心村。

  二是做到城乡供水一体化。整合全市饮用水资源,建设乡镇自来水供应站和村级自备水源,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100%,全市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是努力实现城乡供气供热一体化。在进一步扩大城区原有供气管网覆盖面的同时,启动了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工程,3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气管网全覆盖。把推广使用农村沼气作为实现城乡供气一体化的重要补充,发展起农村沼气用户8000多家,三年基本实现社区中心村沼气全覆盖。加快城乡供热管网建设,并开始规划建设8处乡镇热源,5年可基本实现城乡集中供热。

  四是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先后建成两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11处乡镇污水治理工程,逐步实现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投资3.6亿元启动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对城乡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

  五是加快城乡一体的数字网建设。以“数字诸城”建设为抓手,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智能化治安防控网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四)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共享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诸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要求,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的均衡合理配置,全力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城乡教师工资、中小学办公经费由市财政统一足额拨付;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城市高质量教育服务;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局域网覆盖全市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和城市社区、转向预防保健、转向卫生机构内涵建设,使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全面统筹城乡计生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执法力量,打造城乡一体的计生服务网络。

  三是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累计投资10亿多元,建起了以市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以农村社区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城乡共建核心价值体系、联创“文明诸城”为载体,深入挖掘诸城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恐龙文化和名人文化两大文化品牌,同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诸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先后投入市级财政4800多万元,吸引社会资金3800多万元,规划建设农村社区208个,将全市1257个村庄全部“社区化覆盖”。在每个社区中心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包括一个办事服务大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其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4~5个村,1500户左右,既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方便就近服务群众,并通过它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延伸到农村,为农民开展医疗卫生、图书教育、治安警务、养老入托、健身娱乐等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化服务,农民出家门不超两公里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社区服务。同时,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周边村向社区中心村融合集聚,为加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五)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城乡和谐稳定

  诸城把农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积极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和和谐程度奠定了基础。

  一是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山东省20个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试点县(市、区)之一,诸城市坚持以培训促转移,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扶持农民投资创业、联合创业,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定居,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平等。通过大力建设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为支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点的三级服务网络,推进了城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一体化。通过大力建设就业信息网络,推进了城乡劳动就业信息一体化。通过整合工商职业学院和高级技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农村职业学校、社区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资源,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网络。

  二是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救助三大保障体系。鼓励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公共财政补贴、扶持、引导,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对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财政每年出资1000万元,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的20%进行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达到40%。搞好“五保”老人供养,80%的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其他20%依托农村社区供养。较早在山东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参保率居全省前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在农村社区卫生室设立新农合报销点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的救助力度,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率先在山东探索出依托农村社区对困难家庭救助的新路子。

  (六)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明程度共同提高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0多亿元,在城区规划建设了新博物馆、名人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文化设施。在乡镇(街道)建设完善了13处综合文化站,依托农村社区建起208个“农家书屋”,打造农村 “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农村社区文化服务阵地为支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同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乡镇(街道)驻地、乡镇(街道)驻地带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带周边村的精神文明“三带联创”工程。大力弘扬具有诸城特色的孝德文化、超然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进城乡社区活动,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加快农村“三清”、“四改”、“五化”进程,大力开展点线面结合的城乡造林绿化活动,有效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健全城乡文化机构和队伍,为城乡文化一体化提供保障。在加强广播、电视、文化等部门建设的同时,成立了大舜文化研究中心、诸城古琴研究中心等21家文化社团,编辑《超然台》等地方文学期刊10多种。积极培养城乡文艺骨干,成立各类民间文化团队1500多支。

  (七)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促进城乡协同共治

  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乡全面覆盖。健全完善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乡镇派出所(分局)-农村社区警务室-村级治安联防队四级治安防控网络,推进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在搞好城区重点部位和公共场所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同时,在所有村庄安装治安电视监控系统,形成了市、镇、社区、村庄四级联网、覆盖城乡的治安监控网络。

  二是社会矛盾纠纷城乡共同调处。整合城区审判、检察、司法、行政等政法资源,发挥社区纠纷调解与法律服务中心作用,联合开展司法调解服务,及时化解城乡各类矛盾纠纷。

  三是安全生产城乡联手监管。通过安监局、安监所的建设,加大对城乡重点企业、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监控力度,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消防管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消除了消防监管空白点。

  四是城乡环境治理市镇联合执法。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城乡环境管理体系。

  (八)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以农村社区建设为依托,组建社区联合党组织。每个社区都成立由所覆盖村参与的社区党总支(党委),以协调社区综合发展和公共服务为主,不干涉所覆盖村和驻区单位的经济及其他行政事务。

  二是城区党组织带弱村党支部,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引导城区内的强居、强企、市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与弱村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总支,一个城区党组织带一至四个弱村党支部。联建各方在组织上是一整体,但不涉及土地产权、集体积累和债权债务等敏感问题。截止目前,该市已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190个,加入联合党组织的村党支部370个,占全市村级党组织的40%。

  三是整合归并弱村小村党支部,组建近邻联合党组织。将百户以下小村党支部归并于地域相邻的强村党支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促进小村向中心村聚集。同时,把地域相邻、种养加产业相近的几个小村党支部进行整合,“集群式”联合成立新的党组织。全市现已整合归并小村党支部283个,其中归并到强村党支部123个、归并到社区中心村党支部94个、集群式归并党支部66个。

  二、诸城城乡一体化实践探索的可喜成果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态势

  诸城市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2年的2.7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19.6:49.6:30.8调整为11:63.2:25.8;实现财政总收入3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倍和5.1倍。

  (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

  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和专业化。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9.6%,有效灌溉面积达138.3 万亩,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的生产基地以及几村一品或一乡几品的产业带。粮食总产达到85.8万吨,人均占有809公斤,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目前全市建设形成了1亿只肉鸡、300万头生猪、500万只蛋鸡、500万只特种动物的畜产品基地,年出栏生猪266.34万头,家禽出栏7598.78万只,牛出栏9.38万头,羊出栏30.7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1.78万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快速发展,打造了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和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1元,分别是2002年的2.3倍和1.8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3:1,远低于全省2.86:1和全国3.36:1的水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8.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4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档次明显提高,新型高档消费品进入农村家庭,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电113.3台、冰箱87.5台、手机144.2部、电脑11.7台、汽车2.5部。人均公共设施占有和公共文化消费均居全国县市区前列。

  (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公共服务二元分割格局,有效改变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状况。目前,诸城市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特别是通过农村社区化服务,建立起了近距离为群众服务的新机制,农民出家门不超过两公里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科技服务、文化体育、社区警务、司法调解等公共服务,生资超市、便民超市、便民食堂、托老养老、幼儿园也全部进入了农村社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五)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了诸城城乡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欲望、新生活的期望日趋高涨,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时代风尚得到弘扬,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和中心村基本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98%的村庄已完成了“三大堆”清理和乱搭乱建拆除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新机制,做到了纠纷调解不出社区,矛盾处理不出乡镇,2008年农村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8.2%。城乡可防性案件和刑事发案均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8%,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共享和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通过构筑城乡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政治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改进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方式,使党对基层的领导更直接、更有效。通过以城带乡、弱小村党组织归并,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更新了观念,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工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后进村班子转化提高。2007年以来,全市共转化后进村班子146个。通过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获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组织凝聚力的增强,也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宗族、派性和霸痞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分别达到84.6%和86.2%,村两委成员达到“双高双强”标准的占65.6%。

  三、诸城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创新价值与借鉴意义

  诸城市将科学发展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利时机,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发展镇域经济为支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以基层党组织联建为保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县域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闯出了一条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子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经济纽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诸城市就针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存在的弊端,开始探索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造了诸如“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农业产业化模式。近年来他们又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一步,创造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等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升级优化,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若干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民种养基地为基础、集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基本迈进了现代农业门槛。诸城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局限性,使农业链条由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得到延伸而更加完整;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使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诸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其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于,闯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为把传统农业改造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能致富农民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标本和新鲜经验。

  (二)以发展镇域经济为支撑,探索了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路子

  诸城把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实力增强。特别是诸城把镇域经济作为县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鼓励乡镇培植财源,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机制等综合措施,推动城区企业将初加工环节放到农村,或者整体搬迁到小城镇。城区企业向农村扩散,拓展了发展空间,壮大了自身实力,带动了农村发展,形成了以城区企业为龙头、镇村企业协作配套、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发展模式。全市13处乡镇(街道)都建起了特色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强化了乡镇经济发展功能。2008年,乡镇(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产值、利税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5%、60%和65%。制定了扩权强镇的办法,将原来由市里审批或管理的59项事务下放到乡镇;将由市直部门垂直管理的基层站所干部放给乡镇管理;调整市乡财政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补助)、增量分享”的财政体制,将镇以下税收留成全部留归乡镇,将纳税额1000万元以下的市级企业划归所在镇,增强了乡镇自主发展能力和财政实力。2008年乡镇(街道)平均财力达到2313万元,比2006年增加1556万元。县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一级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前沿,既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关键节点,又是融合城乡各类资源的重要载体。诸城经验表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归根到底要依靠合理开发各种资源,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改造,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诸城注重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一大批产业转移到小城镇或产业园区,一大批农民进入小城镇二、三产业领域。诸城经验表明,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增强镇域自主发展、统筹发展的能力,增强乡镇(街道)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财力,增强其对农村地区辐射带动能力。

  (三)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探索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子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诸城市不断拓展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乡村道路建设、饮水、农村能源等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推动农村社会事业进步,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特别是诸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参照城市社区模式改造和建设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了一批规划科学、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把传统村落改造成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其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于,它为构建了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均等化公共服务制度找到了切入点,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找到了重要抓手,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找到了突破口。

  (四)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探索了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诸城始终把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贯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传统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诸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该政府承担的投入不推卸责任,但政府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诸城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把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扶持工商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少企业在二三产业领域发展壮大后,投资农业、反哺农村、帮扶农民。

  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诸城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现有基础条件出发,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进行突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涉及到规划部署、资金组织、技能培训、组织保障等诸多内容,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的力量都难以实施。只有统一领导、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推进。诸城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领导体制,完善城乡管理方式,建立综合协调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 “规划总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方主动参与”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机制和强大合力。

  (五)以基层党组织联建为保障,探索了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诸城市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基层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来加强”的总体要求,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以农村社区建设为依托,全面组建社区联合党组织;以城区党组织带弱村党支部,大力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整合归并弱村小村党支部,积极组建近邻联合党组织,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诸城推进基层党组织联建的实践,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新探索,打破了传统按行政区划和行业设置党组织的单一形式,扩大了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甚至实现了“多重覆盖”。通过组织整合对城乡各类要素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整合重组,实现了城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长效机制,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基层党组织联建改进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方式,拉近了党群、干群、城乡党组织的距离,使党对基层的领导更直接、更有效,也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家族势力、派性势力和邪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干预,为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有益借鉴。 

  韩俊  郭建军  王宾  李青 执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