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蒙自

 waterfall2 2012-03-19

游走蒙自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处在湘江河谷的长沙几如火炉。呆在屋里真是寝食难安,度日如年。神秘的彩云之南以其秀丽的景色和怡人的气候更加令人神往,对已居在那边的朋友徒生羡幕。几经周折终于与在蒙自的朋友联系上,借着探访友人的机会来避开这灼人的暑气。

        挤上西行的列车,在拥挤的车厢中经过一昼夜煎熬,次日中午抵达四季如春的昆明。下车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沁人的凉爽了,这是夏日里难得有的,旅途的疲劳也顿去大半。随着拥簇的人流涌出站外,再换乘大巴前住蒙自。

        汽车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穿行,现代化的道路已将天险变为坦途,行在上面多了安全和舒适。车行约四小时抵达了滇南的重镇蒙自。眼前顿觉开阔起来,好象到了平原地带,与途中到处是起伏的山峦则迥然不同。

        车站位于新城区,周边尽是崭新的楼宇,宽阔的道路,还有充满了热带气息的椰子、榕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独特的南国风光。

        在以后的几天里细细地品味了这座城市,越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蒙自位于省城昆明以南二百多公里,如今是红河州政府所在地,也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此前只是从“过桥米线”知道了蒙自,从某些文献中读到过蒙自,知道是云南的一个地方,文学大师朱自清的《蒙自杂记》又让我多了些了解,而且还知道了这座城市的一些好处:小得好,人少得好。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蒙自城是指上世纪的老城区,确实小得很,几条小街不消多久定能走完。如今的城区已从旧城向四围扩展蔓延,已经成了一座中型的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云贵高原的群山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当地人俗称“坝子”,地形相对平整的“坝子”是高原上人们主要的聚居和耕作场所。蒙自坝子是滇南面积最大的一个,据说占了辖区的近1/4,有数百平方公里之大,难怪初来就感受到地势的开阔,这也为城市的扩展提供了优赿条件。新兴的城区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世人。新建的政府大楼和红河广场规模宏大,显得气派庄严。占地千亩, 规模之大在全国都是罕见。广场上政府大楼两侧的大型建筑分别是州立图书馆和博物馆,这一来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白天在新城区确实难见行人,能够感受蒙自的人少得好。而老城却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了,狭窄的街巷,低矮陈旧的建筑,让人感觉是穿过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的某个年代。加上主要的商业区仍集中在此,老城就越发显得拥挤喧闹了。

        云南据说是民族最多的省份,这里同样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走在大街上不时可以遇见穿着红色盛装的彝族女子,穿着条纹花衣的苗家妇人,还有很多戴着盖头的穆斯林女性。各民族风味的餐馆也随处可见。

        这里的气候一如昆明,也是四季如春。尽管北回归线从此穿过,但由于两千多米的海拔高度,使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蒙自的那几天里始终都感觉凉爽舒适,连风扇都未使用过。商场里空调这类商品更是难得一见。再 加上充沛的日照和降水,自然环境非常优赿,肥沃的土地上物产丰饶,终年繁花似锦,四季瓜果飘香。在那几天里饱尝了当地盛产的白桃,那是一种尖嘴的小桃,吃起来又甜又脆。那紫红的无籽葡萄,更是甘甜可口,我至今都未吃到过比那更好的美味。还有当地特有的被众多文人赞誉过的大而甜的石榴,遗憾的是那些天里尚未成熟,最后只能望着挂在树上的石榴兴叹了。

        南湖是位于旧城南部的一片水域,经过历代精心打造,于今是一处优美的休闲胜境,万顷碧波滋润着小城。湖中分布着几个小岛,各有小桥相连。岛上建有水榭古亭,各处皆花木葱茏。朱自清先生文中提到的由加利树如今更加高大挺拔。弛名中外的风味小吃“过桥米线”即发源于此,一组“桥之情”的白色雕塑将这美丽动人的故事定格成永恒。

        蒙自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已在此置县,讫今已有两千多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城。在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史上蒙自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十九世纪末期的法国殖民者,为了掠夺中国资源,凭借不平等条约将这里辟为通商口岸,从而掀开了蒙自历史上屈辱的一页,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当时的进出口贸易量占了云南全省的80%,由此诞生了海关、邮局、租界、洋行、外企、领事馆等众多云南近代史上的“第一”。

        当年的法国租界设在南湖的东北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变迁,保存下来的法国建筑经过修整,仍然展现出昔日的风彩。中式殿堂风格的海关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而内部陈设则又是美仑美奂的法国古典式样,是一处典型中西合壁建筑,于今属于驻地某部队营区,一道长长的红墙将其与外界隔开。湖畔的法国花园是一幢红瓦黄墙的二层小楼,掩映在花木从中。白色的百页窗,向外挑出的露台,散发着浪漫的法兰西情调。还有南湖北面的一片两层建筑则是当年希腊人哥胪士兄弟修建的哥胪士洋行,其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南欧的格调,从其宏大的规模和考究的装饰就可想象他们当年的富有。

        清末开通的滇赿铁路更是将蒙自的繁荣推向了顶峰,在高原上穿行的长龙将这座原本闭塞的边陲小城和西方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蒙自人很早就感受了西方的工业文明,比很多国人更早的接触到电信,看到了电影,用上了电灯照明。赿来赿多的蒙自人用上泊来品,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改变。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日寇的侵略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蒙自也遭受了巨大影响,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日军的铁蹄尚不能涉足,成为战时相对安静的后方。1938年春天,一批享誉中外的学者带着一群莘莘学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薪火,继续神圣的教育事业,在连天的烽火中离开沦陷的国土,一路辗转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小城又再度热闹起来。蒙自人以极大的热忱接纳了这群精英,已经空置的海关、洋行等租界建筑还有一些人家的宅院成了当时联大师生的校舍,弦歌声又在这边陲小城响起。尽管他们在蒙自的驻留仅仅半年时间,对蒙自的影响却是巨大又深远的。他们的到来给蒙自带来了新的气向:五四以来的爱国精神在此发扬光大,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联大学子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在此代代传承。他们也同样对这里充满了深情,宁静的小城,秀美的南湖在他们笔下更加的美丽动人。哥胪士洋行曾作为师生的宿舍,现已辟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陈列馆,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等享誉中外的大师们都曾居于此楼,他们所留下的逸事佳话也一直被当地人广为传诵。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段悲壮而光辉的历史,这段历史永远激励着后人。这也是蒙自历史上极为光荣的一页,是蒙自人民永远的骄傲。

 

 

 

                                                                                2011-08-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