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根据苗情分类管理

 LM0318 2012-03-19
小麦根据苗情分类管理 
(发布日期:2012-3-1 9:47:29)
 
      旺苗麦田

    旺苗麦田的管理,应作为各地春季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株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导致倒伏。因此,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

    及早搂麦。对于小麦枯叶较多的过旺麦田,于早春土壤化冻后,要及时用耙子顺麦行搂出枯叶,以便通风透光,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适时镇压。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是控旺转壮的好措施。镇压时要在无霜天上午10时以后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

    喷施化控剂。对于过旺麦田,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麦巨金”等化控药剂,可抑制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

    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株,多属于壮苗。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这类麦田的水肥管理,要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70~80万株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株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株,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60万株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55万株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株,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一般应在返青期追肥,使肥效作用于分蘖高峰前,以便增加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