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是花魂与诗魂

 聽雨軒sjh 2012-03-19

知是花魂与诗魂?

                         ——红楼浅识之冷月所葬何魂

《红楼梦》中黛玉名句“冷月葬花魂”,语出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黛玉与湘云之中秋夜联句。

其时,湘云因塘中飞鹤而即景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苦思半日“如何压倒”湘云,终有此“冷月葬花魂”之绝唱。(伊按,此我谓之绝唱,一为此句妙绝,二为此乃前八十回黛玉所作最后诗词) 

此句一出,非独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又叹“过于清奇诡谲”,一旁潜听之妙玉更以“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忙忙出面止住,直谓此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红楼》中诗词多以其人身世品格作喻,“冷月”一句更堪为黛玉写照,且隐含其将来悲剧结果,即所谓“诗谶”。想曹公当日也必花尽心思,“只为用功在这一句子”(黛玉语)。 

但此句如此重要,却历来有两种版本流传,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持“花魂”说者,以第二十六回“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一联及黛玉《葬花吟》“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句为据。持“诗魂”说者,则以意境高下为判。

其实,只要对有关脂本各本作一比较,便不难判定,冷月所葬究应为何魂。 

《红楼梦》在印刷成书(即所谓程本)之前,一直以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行,其上多有署名脂砚斋等人评语,故名脂本。各种脂本分别以所据底本之成书年代或抄本所藏处所命名,业已发现十数种之多。 

现存最早年代的脂本,也是最早发现的脂本,称作“甲戌本”,因其上有“脂砚斋甲戌阅过再评”字样而得名。当年胡适正因发现此仅存十六回之残本,潜心研究之下,脂本程本名目因此而分,高鹗续作之说自此得彰,更一扫索隐派之流弊,开考证派之滥觞。此本现藏北大图书馆,秘不示人,幸有影印本传世,极之好看。 

回到“冷月”一句。年代较早的甲戌等各本因残缺,此回告阙,无可考。几年前所出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校本”(伊按,此本以庚辰本为底本,集各脂本批语之大成,可收藏),据“梦稿本”等各抄本作“花魂”而校定为“冷月葬花魂”(伊按,“梦稿本”我所未见)。值得注意的是,目今最完备亦最可靠之脂本“庚辰本”此处作“死魂”,殊不可通;“甲辰本”则先作“死魂”,后又点改为“诗魂”。

概言之,关于此句脂本有三种情形:花魂、死魂和诗魂。 

须知,我们所见之脂本绝非曹公脂砚之手稿,只是时人传抄之本,已不知是手稿之第几代孙。抄手多为大户人家所特雇,文化水准低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求省时,往往将笔划繁多字以简笔字代,如脂本中黛玉皆作“代玉”即为显例,其余错讹脱漏处更在所多有,读过脂本者自知。尤为可惊者,抄成后其书主往往据后来本子补改,甚至有据程本大改者,致原貌荡然无存,此为判别脂本年代及其文字可信度之最大障碍。

但在此处,抄手之误恰恰可证“花魂”之正。试以理揣之,最不可通之“死”字何来,唯一可解,当是抄手因其与原文“花”字形近,抄时不辨致讹。此亦反证当时抄手之不通文,如此等句亦因循而旧。而正因“死”字不通,后人遂有改其为音近之“诗”字者,此当为“诗魂”之所来。而后程本亦沿作“诗魂”。若反之,“诗”字如何讹成“死”者,断无此理。

如此,则当日中秋夜,黛玉所吟诗句应作“冷月葬花魂”为是。

正误既辨,倒不妨再品评“花魂”“诗魂”二语高下。 

“诗魂”虽误,却未必不佳,不但可通,含意且胜“花魂”。其出黛玉之慧舌灵心,自比“花魂”更具广宽之内涵,绵缈之情怀。就对仗而言,亦不因太切而转形笨拙,正合宋后诗律森严之训。抄者无心改错,谁知翻成妙句。 

鲁鱼豕亥,虽所难免,郢书燕说,竟亦有得。一笑。 

或谓“诗魂”一词生造,此说大谬。

唐杜甫《梦李白》诗,已写到诗人之魂。南宋周密词有“长是河桥三月 做一番雪晴恼 乱诗魂”句,“诗魂”二字已合用。明丘睿《过采石吊李谪仙》诗,开端即云:“蛾眉亭下吊诗魂 千古才名世共闻”。

清初,成永健《读晚村先生梅花诗跋后》有云“梅花香土葬诗魂”。孙原湘《扫花篇》云“只有青天冷月魂 斜挂一钩香冢上”又《孤亭》云“流萤如鬼趣 初月是诗魂”。其妻席佩兰《次外韵题苏甘渔耐梅集》云“残冬风雪易黄昏 耐尽清寒独闭门 如此高情断烟火 梅花才得比诗魂”。另一女诗人金逸《题吴兰雪拜梅图》亦云“埋骨青山后望奢 种千梅树当生涯 孤坟三尺能来否 记取诗魂是此花”。

可见“诗魂”二字,当时已成诗中通行语,或为抄者改动之由。 

 尤可骇者,元段成己有七言律诗: 
  夜凉河汉静无声 澄澈天开万里晴 
  蟾吐寒光呈校洽 桂排踩影甚分明 
  良宵方喜故人共 醉语那知邻舍惊 
  一片诗魂招不得 九霄直与月俱清

试读后二联,竟似实摹黛玉湘云中秋夜联句、妙玉在旁潜听之景,可谓环环相扣,处处关合,亦是奇事。 

至“冷月葬花魂”句,今人业已考证得,乃从明末才女叶小鸾之诗“戏捐粉盒葬花魂”中脱化而得。更有人谓,从黛玉之形不难觅叶小鸾之影。

叶小鸾(1615-1632),江苏吴江人,幼富才学。其父叶绍袁,诗文兼擅,为当时名士;其母沈宜修,出书香世家,亦工诗词。叶家四子三女皆具文采,小鸾与长姊叶纨纨、二姊叶小纨并称才女,而小鸾文名尤著。 

小鸾十岁时,一晚全家乘凉,母亲吟出“桂寒清露湿”,小鸾即对以“枫冷乱红凋”,句稳语奇,成一时佳话。她工诗文,善琴艺,十六岁自学丹青,无师自通。崇祯五年,小鸾以十七岁妙龄竟突发奇病而卒,叶纨纨亦因哭妹哀痛而亡。小鸾遗作,有诗集《反生香》,词集《疏香阁词》,及《分湖石记》《蕉窗石记》等文。其诗清丽婉绝,语多奇思。

崇祯九年,叶绍袁为纪念已亡之妻及两女,刊刻《午梦堂全集》,收妻女四人作品及自己悼亡之作。未几明亡,叶绍袁出家为僧,与四子遁迹吴山越水之间。 

近日文思在说袁子才,就再录随园老人与叶小鸾一段公案,以助谈资。

小鸾十四岁时从舅父处得一眉子砚。此砚长三寸,宽二寸,厚半寸有奇,面有犀纹,形状腰圆,砚池宛若一弯柳眉,故名眉子。小鸾欢喜异常,写七绝二首镌于砚背。其一:天宝繁华事已陈 成都画手样能新 如今只学初三月 怕有诗人说小颦。其二:素袖轻笼金鸭烟 明窗小几展吴笺 开奁一砚樱桃雨 润到清琴第几弦。 

叶绍袁出家后,眉子砚亦不知所终,直至百年后方在西子湖畔出现,又辗转至广东陶绥之手。陶绥身为文人,自读过海内咸传之《午梦堂全集》,得此一代才女遗物,喜之不胜,遂在粤地文人墨客中四处征题求画,一时好生热闹。

其时人称“诗坛第一人”之袁枚亦闻此讯,思眉子砚既在广东,此叶姓才女想必亦为粤人,径以此写入《随园诗话》,遂在文坛落下话柄。有诗讥之曰“一砚何时归粤海 致使诗老误流传”。

“一弯眉样纤纤月 曾照人间海种桑”。眉子砚下落今已无考,亦只有在前人众多丽词华章中遥想其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