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月葬诗魂”探源 -- 刘恒

 聽雨軒sjh 2012-03-19
“冷月葬诗魂”探源 
                           -- 刘恒
      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蟾吐寒光呈校洽,桂排踩影甚分明。

  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

  一片诗魂招不得,九霄直与月俱清。

  -----这是元-段成己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题长不录。如果将它--特别是后两联
与《红楼梦》挂钩的话,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细节描
写.-那是一个月净风清的夜晚,湘云、黛玉二人坐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只见天上
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
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见"新校本"第七十六回,下同)恰便是"夜静月校,
天开影踩''的"良宵''啊!"中秋之夕"(段诗题中语)不过尔尔,难得是从黛玉、湘云
眼中写出,这在《红楼梦》中是少见的,也就更具玩味的余地。

  然而这两位都"有许多不遂心的事"的姑娘,一个是"潇湘妃子",一个是''湘江
水逝",二人也可说是''故人"了;今遇"良宵","方喜与共",两位"容寄之人"便都
诗兴大发,不免"联"起"诗"来,竞至"忘了东方之既白"!真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了!
正如黛玉所说:"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尤其令人解颐的是:二人只顾你"讥"我"讽
"、互不相让地"狂联",却早"惊动"了一个人,犹如段诗所说"醉语那知邻舍惊"--却
说那妙玉,"听见大家尝","也出来玩尝这清池皓月","忽听见''二位姑娘"联诗",
便被"惊住了"。

  只是她听见"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云云,殊觉句意"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
楚"了,便"出来止住"。因为她认为"此亦关人之气数",也就是此句是黛玉结局的"谶
语",而这正是段诗"一片诗魂招不得,九宵直与月俱清"的寓意,两处是如此的吻合!
我在一篇习作中曾说过"(冷月葬诗魂)就是从元-段成已的'一片诗魂招不得,九宵直
与月俱清'凝炼而来;它既表现了林黛玉'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也是他日黛玉涸尽
而逝'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谶语。"(《写作》八六年第五期)窃以为妙玉"此亦关人之
气数"正与此合。

  "新校本"根据"花魂默默无情绪"以及"梦稿"等"其他各抄本均作"冷月葬花魂",
而校定为"冷月葬花魂",固亦可通,但"庚辰"、"甲辰"等本却先作"死魂",后又点
改为"诗魂",又当怎解?我认为,这是两人共同抄写造成的错误!二位抄者,一位口
念,一位手写;口念者"诗"、"死"不分,将卷"shi"读成了平舌"si",故写者便以"死
"代"诗"了。嗣后,抄者(?)发现误写了,便援笔将"死"字又点改成"诗"了。

  当然,这纯系臆测,未必就准中的;然而,"诗魂"之说,不但可通,含意且胜
"花魂",更与段诗环环相扣,处处关合。所以我认为,段诗是"冷月葬诗魂"的渊源,
或不至太谬。至于"诗魂"一词,虽可溯到周密词"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雪晴恼、乱
诗魂",但周词毕竟与《红楼梦》无甚瓜葛,还是以段诗为"诗魂"语源为好。

  (此文转载自夜看红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