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副省部级高官缘何倾向高知识年轻化干部

 昵称9182220 2012-03-19


  近期,中国党政官员频繁调整,各省党委换届的同时,政府系统的官员调整也颇为密集,一批高学历、年轻化的副省部级官员走马上任。学者从政、多名官员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也引人关注。(据12月5日中国新闻社)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自下而上党委换届之年,年关将近,14个省份省级党委班子调整完毕,呈现出副省级高官知识专业化、年龄年轻化的特点。新任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广东副省长刘志庚、福建省副省长王蒙徽等,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河北省代省长张庆伟是航空领域的专家。更多“60后”开始跻身副省部级行列,如新任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秦宜智、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以及福建省副省长王蒙徽等。新一届省级领导干部呈现出高知识学者型、年轻化的倾向。

  高知识学者型的干部,一方面是其专业广泛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做好领导工作。有了更多更深的知识,有了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入研究,才能对社会现状看的更深更透,更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东西。在具体的领导工作中,这样的干部,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用知识指导实践,更好的解决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更好的指引人民群众奋斗发展。

  高知识学者型的干部,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学习的态度,做学问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要素质。我们知道,学精一门学问,学透一个领域,不仅需要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渴望,而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做研究搞学术的基础能力,更需要忍得住做学问过程中的寂寞与枯燥,耐得住求知识过程中的清贫与挫折。而这些素质与能力,也恰是一名领导干部所必备的,尤其是身处高位的官员。学问做得好,能够独挡一面,撑起一个领域,这种做学问学知识的本领,这种踏实勤奋的态度,这种钻研攻坚的能力,都可以在领导岗位上,转化为为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经济发展、决急难险重问题、处理民生民怨的强大资本,这样高知识学者型的官员,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何尝做不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呢!

  年轻化的干部,给党的队伍注入了生机活力。年轻人有激情、有热情,干事创业风风火火,有闯劲、有韧劲,大刀阔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年轻人的优势。在选拔干部时,把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实践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充实到领导班子队伍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取长补短,学习老同志的领导艺术、工作方法,还可以给班子注入活力,带动整个班子欣欣向荣。经过几年的磨练,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会接过党的发展的接力棒,使党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这一选拔任用干部的模式,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有力保障。

  学者型官员的竞相涌现,符合国际惯例,符合时代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管理者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年轻化趋势,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今后领导干部调整的主要依据。因此说来,只有坚持干部高知年轻化趋势,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幸福才有可靠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