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修炼你的「学习力」?

 yagi1 2012-03-20

如何修炼你的「学习力」?

如果把知识比作,那么学习力就是。水涨船高。在21世纪,人类知识在高起点上呈现高增长态势。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就是知识存量,更取决于学习力,也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只有不断提升学习力,才能保持知识增量,优化知识结构,跟上知识更新步伐,才不至于沉入水底,被淹没、被淘汰。所以,学习力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最珍贵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人类第一能力

  知识就像是金子,学习就是提取知识、提取金子。有字书无字书是知识金矿,提取知识就是阅读有字书无字书,从中提取知识,为我所用。知识是人脑黄金,是通向知识社会的心灵货币,随着工作生活知识门槛提高,意味着需要支付更多心灵货币。金矿如山,知识无限。学习如登山。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就能抢占高点,把握主动。要想获取更多知识,就必须翻越更多的山、更高的山、更险峻的山。登山需要能力,学习也需要能力,登山需要技巧,学习也需要技巧。提升学习力如同提升登山能力,需要着力做好持久学习力硬学习力软学习力巧学习力创新学习力五项基本修炼。

第一项:持久学习力修炼

持久学习力也就是可持续学习力。大家知道,登山需要好山的志向,更需要可持续的耐力,也就是持久力。没有持久力,必定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山路险峻,路途遥远,短时间需要爆发力,长时间则需要持久力,表层看是体力之功,深层看则是毅力之功。持久学习力,包含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意志力和抗挫折力等因素。可以说,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目标越远大,心志越高远,越需要意志力、持久力、可持续能力。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毛泽东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里都在强调学贵有恒,学习成就取决于勤奋的作风,坚韧的毅力。人的一生是自我建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生,也就是学习的一生。学习是人生的关键词,只有持之以恒,终身学习,才能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从一个山峰登上另一个山峰。持久学习力修炼,注意仔细把握,切实做到四进

  (一)知难而上,砥砺前进。学习=+习。学习是学知识、习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的过程。学与习,自我必须融入其中,亲身体验,亲力而为,勤奋而为,来不得半点虚假,别人更无法代替。进入21世纪,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要做好长期学习、一生学习、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之路就是经由的交替,最终到达的彼岸。快乐的梯子。因此,要想有所成就,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向书山挺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之后便是快乐,战胜困难之后便是成功。成功在前头,快乐在前头。无论风雨,奋勇前行。把困难踩在脚下,学习就变成有趣的事情,可持续演奏的美妙旋律。

  (二)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登山之初,体力充沛,爆发力强,此时要切忌操之过急,切记欲速则不达。不少人在幼年时期曾是好学者聪颖者。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鞭打快牛,各种课业加码,学业负担加重,学习力超负荷,以致力不从心,滋生畏难情绪,望洋兴叹,望山却步,厌学弃学,适得其反。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每个国家,学习环境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由此导致学习力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因此,学习需要因人制宜,因组织而异。须知,贪欲可以浇灭智慧之火。学习如同饮食,一旦被某种食物吃伤,一生都会厌食这种食物。甚至一看见这种食物都会引起不良反应。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如同静止的汽车,先是点火启动,然后加油提速,这样才符合运动的规律,符合汽车使用要求,符合人的心理与学习发展规律。

  (三)顺应规律,与时俱进。学习并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贯穿生命全过程的主旋律。少年好学,中年苦学,盛年博学,老年通学。一个人如此,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亦如此。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学习境界,不同学习体味,不同学习追求,不同学习力。成年人与青少年不同,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工作者不同,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不同,工业化国家与农业化国家不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同,学校与医院不同,大企业与小企业不同,执政党与在野党不同。就像登山,山脚、山腰、山峰,各有风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之而来,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组织具有不同学习要求,包括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等。这不是学习的停滞,而是学习的转换。这种学习转换是学习的深化和升华。这种学习转换是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必然。所以,要自觉顺应发展阶段演变带来学习转换的规律,把握好不同阶段的学习节奏,不断焕发出盎然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强劲的学习力。

  (四)横向夯实,纵向突进。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有限的一生不可能穷尽无限的知识。因此,学习也不能过于贪婪,什么都想学,样样都要出色,出人头地。须知,人类知识全能冠军的时代已经终结。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21世纪,成为单项冠军已非常不易。无论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其学习、其知识必然是倒“T”字型,或者更形象地说,是字型结构。下面的部分是基础部分,也就是作者所说通用知识,它是满足知识经济社会知识门槛所需要的必备知识。上面凸起来的部分是专业化知识、专用知识,是优势,是特色,是创新。学历是学力的基础,通用知识是专用知识的基础。基础知识的深度,决定着专用知识的高度。只有基础筑牢,实现横向到边,才能实现纵向到顶,站在人类知识的制高点

第二项:硬学习力修炼

大家知道,登山之人必须备足登山所需要的装备、行头。比如,登山之前有足够睡眠以贮存体能,并备好保护身体的衣服鞋子,补充体能的饮品食物,攀岩所需要的绳索手套等等。这些都是登山的硬件。不具备这些硬件,登山就会变得非常艰苦,功亏一篑,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也就不足为奇。学习也是一样,需要备足硬件,形成硬学习力。
  在写作关于学习力修炼的文章之前,我曾从注意力与学习力、意志力与学习力、内省力与学习力、想象力与学习力、思考力与学习力、阅读力与学习力、记忆力与学习力、写作力与学习力、创造力与学习力、领导力与学习力等10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其中,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阅读力、记忆力、写作力都是学习力的硬件。

  在稍早之前,作者曾写作了《学习力六次大提速》一文。文中提出,至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六次学习力大提速。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产生,第三次是纸的创制,第四次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五次是义务教育体制建立,第六次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与六次学习力大提速相对应,我以为,学习力修炼需要过五关:语言关、文字关、阅读关、学历关和电脑关。

  第一关:语言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交流的基本工具,学习的基本工具。语言诞生距今已有5-6万年,目前,人类语言仍在发展变化之中。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因语言交流不畅,常引起不必要误会,进而成为提升学习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因此,学习力修炼的第一关,就是强化语言修炼,过好语言关。首先,要掌握好母语,解决能说会道的问题,保障在母语语境下实现思想交流顺畅。其次,能够掌握1-2门外语,最好能够熟练掌握1门世界主流语种,以便进行跨国、跨语种、跨文化的思想交流,实现学习的国际化、全球化。所谓全球视野,所谓地球村,都以跨国、跨语种、跨文化学习为根基。

  第二关:文字关。文字承载着历史信息。文字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汉字的历史较短,但少说也有3000多年历史。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文字与时俱进,不断演变,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字内涵有所不同。可以说一部文字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一部发展史。特别是汉字,其发展演变是知识进化的写照。我们觉得古文难读,原因是中国文化成熟较早,在书写成本挤压下,古人善写节字型文章,用最简略语言以表述最深邃的思想内涵。我们的先辈为一个字赋予多种思想内涵,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注意甄别,搞清楚每一处的真实含义。切不可粗枝大叶,望文生义,因文害义。西方语系的文字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特质。通过扎实的文字功底,过好文字关,解决好能读会写的问题,以读促写,以写带学。

  第三关:阅读关。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学习、我们登山,并非在荒山野岭,一座座山峰都留有先辈们攀登的印记。先辈们留下印记,是后来人攀登的向导,也是阶梯。这个阶梯就是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就是攀登这个阶梯。可以说,我们踏着先辈修筑的阶梯,登山显得轻松许多。后来的登山者,必须过好阅读关,有足够的阅读,才能攀登得更高、更远。值得指出,并非有山的地方都有阶梯,也并非所有阶梯都有效。因此,还需要读好无字书,防止读死书死读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种媒介综合阅读比2009年增加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增长4.4%,报纸阅读增长14.6%,期刊阅读增长2.9%,数字化阅读增长33.3%。中国国民人均全年阅读图书4.5册,韩国11册,日本40册,美国75册,犹太人75册。

  第四关:学历关。这里所说的学历关,是指人人需要接受必要的学历教育。进入工业化时代,西方国家率先推行了义务教育体制,由此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类学习迈向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学历教育遭到诟病。但是,我坚定地认为,学历教育是提升学习力的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人人需要接受必要的学历教育,过好学历关。学历教育比较好地解决了通用知识的规模化供给问题,而通用知识是专用知识的基础,在获得必要的通用知识后再获取专用知识相对比较容易。学历不等于学力,但学历是学力的基础。没有学历很难谈得上学力。在知识经济社会,高中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学历。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推行12年义务教育体制。

  第五关:电脑关。计算机和网络是20世纪最重大发明,目前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在20世纪80年代文盲的定义是不识字的人,到90年代文盲的定义是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进入21世纪文盲的定义则是不会使用计算机学习的人21世纪的学习,是计算机学习,是网络学习,是信息化学习,也是无纸质阅读,无纸质学习时代。学习力修炼必须过好计算机和网络关。计算机是人的外脑,网络联系着世界,人-计算机-网络联系在一起,推动学习力进入超高速时代

  上述学习力过五关,也是学习力的五重境界。每过一关都是一重境界,一番天地。要顺利过五关,还需要三硬做保障。(1)硬投入。时间是修炼学习力的硬资源。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利用。要学会时间管理,既要投入时间,更要挖掘时间潜力,克服没时间学思想误区,提倡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学与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坚持学以致用,用以治学,学用结合,就会两促进两不误。(2)硬功夫。学习是硬功夫、苦功夫,偷懒不得,漂浮不得,急躁不得,必须脚踏实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断积累,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学业精进在于勤奋刻苦。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涣散习气。(3)硬骨头。知识如山,最精华、最珍贵的东西,在大山深处,要想获得,就必须翻山越岭,勤学苦练,博览多闻,不畏艰难险阻,深入高山大川。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博取广收,才能取精用弘。如果只是漂浮在表面,游走在边缘,所学到的永远只能是肤浅的知识皮毛。

第三项:软学习力修炼

软学习力是由谦卑心态、自觉自省形成的学习力。毛泽东曾教导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与骄傲,两种不同心态,直接导致进步与落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现在,不少励志书向大家讲授空杯心态,这很有道理。所谓空杯心态,打比方说就是把杯子腾空,才好往里装水,也就是把内心腾空,才能装得进东西、装进更多东西。学习新知识,就要保持空杯心态。其实,先辈们早就知道了学习的道理,所以创造出一个叫虚怀若谷的成语,胸怀象山谷一样深邃宽广。如此深邃宽广的胸怀用来干什么呢?用来学习,用来装载知识,用来容纳别人的意见。知识如水,水往低处流,自然流入山谷的怀抱。

  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被称为小聪明的人,动嘴巴多,动脑筋少,嘴尖皮厚,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这种人,喜欢占小便宜,往往吃大亏。与其说是小聪明,还不如说不聪明。这并不是由脑袋笨带来的,而是由不良心态带来的。生活中还有一种人,叫大智若愚。外表看似木讷,内心实则灵秀,于无形之中,洞察世间复杂事物内存之玄妙。在历史上,大凡有重要成就的人,无不动脑筋多于动嘴巴,具有大智若愚的特质。

  学习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虚到实,从舍到得的过程。所谓,就是舍出勤、舍出苦;所谓,就是得到知识、得到技能。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从娘胎里带来知识、信息和技能。这一点,对于每个人都很公平,大家都是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虚到实。虚心是学习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虚心不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能力。有的人嘴上说自己很虚心,但一遇到具体问题,便先入为主,总以为自己知道、懂得,自己聪明、正确,由此迈向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学不进新知识。有的人在完成大学学习后,就误以为自己学得不少了,够用了,不用再学了。由此,终止了学习力上升势头,人生也由此走上中庸学习力曲线。在这里需要大声疾呼:人过三十需学习,软学习力修炼要抓紧。

  一、把学习作为克制本领恐慌的抓手。

  高山大海,气象万千。在登山探海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随机应变,洞察时机,审慎判断,及时应对,果断处理。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一样,尤其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发展与变革步伐加快,本领恐慌成为常态。本领恐慌的核心是知识恐慌、技能恐慌。由于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知识、信息和技能的生产速度超过了单个人、单个组织、单个国家的学习速度。面对新增加的巨量的知识,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显得很无知,学习新知识的压力有增无减。学历是过去所学知识的证明,学力代表未来增加知识的能力。随着工作生活知识门槛提高,学知识、习知识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学知识、习知识,为发展而学,为变革而习。无论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其竞争能力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发展是树冠,学习是树根。加速发展与变革,必须深化学、拓展习,全面提升学习力。

  二、把学习作为自我建造的机制。

  人与动物最大不同在于人进化出精神代谢机制。物质代谢讲究平衡性,进化速度慢,代际变化甚微。精神代谢讲究扩展性,具有无限升级和扩展空间。所谓知识无限,学海无涯。人与人物质代谢差别不大,精神代谢差别巨大,或者潜龙在渊或者飞龙在天。不少自我没有建造起精神代谢机制,乃池中之物,困于无知,死于无知。人的全面发展,重点不在于天设地造的物质代谢,而在于巧夺天工的精神代谢。劳动创造人是马克思的基本发现。然而,劳动需要学习知识、信息和技能。心灵手巧,聪明的大脑驱动着勤劳的双手。劳动质量取决于学习质量,劳动力取决于学习力。人类发展进步的源头在学习。大脑潜藏着无限发展的资源。学习是自我建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基本机制。

  三、把学习作为智慧生存的习惯。

  大哲学家培根有名言道: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们的举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本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人是一种习惯性动物。我们首先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优秀是一种习惯,愚笨也是一种习惯。比如,假若遇有闲暇,是选择去打牌,还是选择去读书?自然而然,交给习惯决定。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会为我们的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坏习惯,将为我们的人生套上无形的脚手链。进入21世纪,大家都在说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人饱受无知之苦,困于无知,甚至死于无知?因为他们缺少阅读的习惯,缺少学习的能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积累知识比积累财富更重要。知识如金,洒落在有字书之中,潜藏在无字书之中,也蕴藏在无纸书(多媒体阅读)之中,需要通过学习,从中萃取,为己所得。习惯决定人生,改变习惯就可以改变人生。如果能够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状态,通过的历练,拾阶而上,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山,探察信息的海洋,相信一定能够成为知识富有的人,过上安稳殷实的生活。

  知识决定命运。华人大亨李嘉诚,没有显赫的学历,却创造了华人世界的财富神话。由此,有人误以为读书无用。岂不知,李嘉诚虽无令人炫目的学历,但却具有惊人的学力。因家境贫困,李嘉诚少年辍学,不得已,走上了打工养生之路。今天中国农村家庭出生的人,大多都是这个境遇。然而,年轻的李嘉诚没有被生活的重负压垮,而是从重负中奋起。李嘉诚意识到,没有知识干不成大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李嘉诚练就了边打工边抢学的功夫,并受益一生。年逾古稀的李嘉诚仍然一边做事,一边学知识。当有人问及他何以能够自如地驾驭财富王国时,他用两个字概括:知识。

  学习改变命运。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也是出生在关中农家。在大学期间,学习畜牧专业。大学毕业后,读了委托培养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按照委托培养计划,在青海省一家研究机构工作。1990年代初,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的同学迁调至广东一家畜牧科技单位。之后,厌倦官办机构四平八稳的工作,毅然下海经商,在顺德创办企业。从与他人联办饲料厂起步,向滚雪球一样,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现在,名下拥有10家企业,成为身价不下5亿的老板。我一直在想:一个技术科班出身的人,如何能够在短期内打拼出这番天下?2012年元旦,老同学相聚,我当面请教他成功的秘密?他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惊人:学习、不断学习。他说,现在做生意,原来在大学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后来,参加过MBA学习班、国学班,以及各种培训班。这还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干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干啥学啥,学得实,用得实,效果好。比如,将要新建企业,必然进行基建,这个时候就得赶紧学习企业基建的知识。该搞绿化了,就得赶紧学习绿化的知识。企业要上新的生产线,每个环节的操作自己都要亲自去干上一遍,学习掌握操作要领,便于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全面提高企业质量效率。真的,我佩服这位老板的学习精神。

  我越来越坚信:知识是金子,学习就是炼金术。学历代表过去的知识存量,学力则代表未来知识增长的能力。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抑或是一个国家,学习力都当之无愧是第一能力。谦卑的心态,以及学习工作化、生活化、习惯化是学习力修炼不可或缺的软体力量。

第四项:巧学习力修炼

巧学习力是持久学习力、硬学习力和软学习力的巧妙运用、综合运用。缺少持久学习力、硬学习力和软学习力做基础,巧学习力就变成投机取巧无米之炊,甚至空中楼阁。巧学习力修炼需要注重5个方面:

  (一)历史是一面镜子。截至目前,人类已经穿越了几千年的文字记载史。先辈们一代又一代,轰轰烈烈,披荆斩棘,走过荒蛮,走向文明。古今中外,史籍浩繁,以史为鉴,可以医愚,可以明智,可以清心,可以得到无限启迪。古代有见贤而思齐,见不肖而内省之说。历史是过去,但可以预知未来。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进程。所谓未来学,就是从已经发生的趋势性事件中寻找未来的轨迹。进入21世纪,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任何一国的发展都要从世界史中寻找启示。人类所以犯错,往往因为片面地走进历史,片面学知识、习知识。比如,中国就曾经一边倒,片面地学习苏联经验,而置英美经验于不顾,为此付出沉着代价。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全面学习世界经验的进程,由此中国融入世界,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历史是一面镜子。所有事物都可以找到历史坐标,既要善于从历史事件中获得教益,又要善于从中汲取教训,这就是巧学习之道。

  (二)朋友是一根管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好路径、好方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接触到特定的人、特定的事,有成功、有失败,有高尚、有低俗,有夸赞、有谴责。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为我们提供了低成本的学习样本,从中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知识给养。由此推开,一个人的生活圈、工作圈有多大,其学习样本就有多大,其胸怀眼界就有多开阔。朋友是一根管子,透过这根管子,我们得到了知识滋养。但是,三人行要看是谁在和谁一起行?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也许如此吧!但是,假设三个诸葛亮走在一起呢?那岂不更富有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多交朋友,善交朋友,交好朋友。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我们能够交到更多这样一席话胜过十年书的朋友,学习力岂不实现跨越式大提升。朋友多多益善。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交了不少外国朋友,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外国朋友。

  (三)对手是一名良师。我们处在竞争的社会,学习是参与竞争的基本手段。我们常讲学以致用,最大的学以致用莫过于向对手学习,然后知己知彼,超越自己,战胜对手。如果是对手,必定有优势、有长处。我们所感受的威胁,正是来自对手的优势和长处。超越对手,就是削弱对手的优势和长处。基本途径就是向对手学习,将对手的优势和长处为我所用,由此形成竞争取胜之势。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傻,只学朋友,不学对手,结果我们吃了大亏。改革开放后,我们既向朋友学习,又向对手学习,我们占了大便宜。从朋友那里学会了计划经济,从对手那里学会了市场经济,现在我们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料能手师夷长技以制夷。国家如此,组织如此,个人亦如此。我们不要害怕对手,不要嫉妒对手,不要排斥对手,我们要虚心向对手请教,向对手学习,千方百计找到对手成功的秘籍,并学之、习之,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对手学习,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四)网络是一双天眼。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力量无处不在,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把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把偌大的地球变成一个村落,并引致了这个村落的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途径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络化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时空弹性大等特点,为学习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了计算机和网络,我们的大脑轻松许多,不再被需要死记硬背所困扰。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全球知识、信息的最重要传播途径,成为高效学习的最大平台。网络就像是人类开了天眼,地球各个角落所发生的事情,瞬间就可以通过网络传遍全世界。我们可以从网络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信息资源。巧学习力就是要巧用网络,使我们的知识、信息与世界同步。

  (五)现实是一把尺子。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的许许多多有些残酷。无论是他人点拨,还是它山之石,都是间接经验,也是一家之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能靠我们自己。至为重要的还是自我,自我的经历,自我的成功,自我的失败。把自我的体验与他人的经验相连通,把自我与他人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审视,从中找到适合自我的真谛。我们渴望成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我们难免失败,但决不能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用失败铺就成功的道路,让失败哺育成功。要让每一次失败都成为成功的资源,就必须汲取失败的教训,使其成为反面教材。自我学习是巧学习力的主要内涵。

  巧学习力,说到底就是巧用时间、巧用空间、巧用人缘、巧借事件,使有限的时间、空间、人脉和事件变成活的学习资源。人们习惯于巧用登山比喻学习,这一比喻有一个逻辑前提,就是说登山是常见现象,从登山体验中人们悟出学习的道理。登山时,不少路径需要走出「之」字形,山坡越陡越要走「之」字形,徐徐而上,缓缓而行,这就是一种登山技巧。面对同样繁重的学习任务,有些人轻松应对,有些人却难以重负,除了硬学习力、软学习力的差异外,缺少巧学习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项:创新学习力修炼

    创新学习力是在创造精神引领的学习力。创新学习不只是简单地学知识、习知识,而是为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产品进行的学习。创新学习力是学习力的高级阶段。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创新学习力修炼是学习力修炼的最高境界。

  (一)洞察力先行。洞察力是从平凡中见神奇的能力,与一般中找关键的能力。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变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暂时的。要善于捕抓事物发展变化的细微痕迹,并预知未来发展之大趋势。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比之观察力,洞察力更具有透彻性、深邃性,它能透过现象看见事物本来面貌。创新学习力修炼,首先是洞察力修炼。拥有卓越的洞察能力,可以见微知著,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看别人未看,知别人未知,才能做别人未做,成就别人不能成就之事业。

  (二)采百家之长。创新学习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再学习。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是事物联系的反映,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普遍联系。把联系的观点运用到学习中,有助于深化知识理解,可以事半功倍。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种学问可以游离于完整科学体系之外。相关性书籍要联系起来阅读,相互渗透,互相辐射,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采百家之长就是要学识既渊又博。渊而不博,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博而不渊,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学以致用,也要学以备用,不抱持机会主义。要海纳百川,将百家之长融为一炉,融会贯通。炉火纯青之时,当是创新力量喷涌之日。

  (三)多维思考。接受式学习方式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同类知识要多看看不同观点,特别是相反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思考,变接受式创知式,通过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让知识价值最大化。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坚持思维的多样性、超常性,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多样性就是既要顺向思维又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既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又发散思维、集合思维,更要进行战略思维与系统思维。超常性就是想别人所未想,勇于破旧立新,勇于标新立异。善于权变、勇于求变。突出开发大脑思维潜能。

  (四)质疑权威。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科学是怀疑之后的相信,迷信则是盲目相信。古人云:学贵自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对已有的一切知识、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甚至是特别公认的权威性的知识,要敢于质疑。创新学习不是深信不疑地理解、识记,创新学习也不是对已有知识的自我复制,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自我创新。是治学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两个阶段,积学而生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只有怀疑,才有创新,可以发现已有公认知识的局限性与不完全性,进而创造更新更完整的知识。

  裴多菲有诗云:人才诚可贵,学力价更高。创新力、创造力、竞争力,都是大树之冠,唯有学习力是大树之根。树高千尺,其功在根。学习力有多强,创造力就有多强,竞争力就有多强。学习力修炼,就是深层次的创造力修炼、竞争力修炼。学习力修炼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发展繁荣,根深叶茂的基本功。登高望远,风光无限。我相信,翻过一座座高山,我们一定置身于雄奇壮丽之中,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繁荣。(文/党双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