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解放纪实

 皖林 2012-03-20

广州解放纪实

(2009-12-26 11:45:16)
标签:

文化

分类: ◆照片故事◆
广州解放纪实

1949年10月上旬,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某部向广州进军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残存的国民党政府逃到广州,企图负隅顽抗。7、8月间,人民解放军又先后解放了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华南的彻底解放指日可待。

会师赣州部署战略

  为迅速彻底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解放全广东,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的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隶属中共中央华中局。并确定由第二野战军4兵团和第四野战军15兵团组成一个独立兵团,由叶剑英、陈赓统率,进军华南,担任消灭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集团,解放广东全境的任务。8月10日,叶剑英离开北平南下,9月初,抵达赣州。按中央指示,参加解放广东的军队、地方负责同志和粤赣湘边区游击队的领导也陆续到达赣州。9月7日至20日,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召开了对粤作战会议和华南分局3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华南分局第三书记方方,二野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四野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肖向荣,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华南分局秘书长李嘉人、军事组长陈健,粤赣湘边纵队副司令员黄松坚、副政委朱曼平、第二支队司令员刘向东,以及一些准备参加接管广东的军政干部。赣州会议确定了解放广东的作战方案和接管广东等各项重大问题,为迅速解放广东及整个华南奠定了基础。
广州解放纪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爱群大厦的毛主席画像及庆祝广州解放游行队伍)

突破三道防线兵临城下

  当时驻守广东的国民党军3个兵团约15万人,统由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余汉谋指挥。国民党国防部给余汉谋的指令是:巩固粤北,确保广州。为了加强国民党在华南的防御力量,余汉谋在广东大肆收编地方部队,把在粤的国民党军队扩充到近20万人。为了达到“誓死保卫广州”的目的,在第四野战军解放湖南、江西之后,余汉谋开始调集军队,在广东境内筑起了三道防线。
  9月22日,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分路飞越粤北天险五岭山脉,突破敌人吹嘘的“粤湘赣防线”。时任第四野战军48军政治部干部迟泽厚回忆:“这三道防线我们都没有费很大力气就捅破了,一路上没有什么大仗、硬仗,真正是势如破竹。”第二野战军4兵团的三个军沿粤汉路两侧南下,占领韶关,直取广州;第四野战军15兵团的两个军,经翁源、从化等南下,形成对广州的钳形合围;两广纵队组织广东地方部队由和平、龙川等地东进东莞地区,切断敌人南逃退路。

广州解放纪实

广州各界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

  当时,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仅仅3个月,国民政府总统府、行政院等重要机构就匆匆忙忙从南京迁到了广州,广州成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治中心。令李宗仁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年又要商议“迁都”。因为就在10月11日,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15兵团43军127师已经抵达距离广州不到100公里的佛冈。 
  驻守佛冈的是国民党美械装备的307团,其依仗坚固的工事死守,我127师经过一天的激战,完成了占领佛冈的任务。就在127师攻打佛冈的同时,43军128师迅速越过佛冈,占领花县。
  10月14日拂晓,作为先头部队的128师382团抵达广州近郊的人和桥。人和桥长300米,是连接花县和广州的重要桥梁,也是解放军进入广州的必经之路。当382团抵达人和桥的时候,国民党驻守人和桥的部队正在桥上安放炸药,准备炸桥。382团的战士扑向桥上的国民党守军,保住了这座交通要道上的大桥。
  在广东战役打响之前,华南行署军政长官余汉谋调集了20万国民党部队,宣称要“誓死保卫广州”,但是在解放军向广州进发的过程中,除了127师在佛冈遭遇的抵抗外,其它部队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
  解放军再有一个多小时急行军,就可以进入广州城了!382团团长张实杰和政委王奇正在研究部署进入广州的行动,却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他们立刻停止前进,在原地待命。
  原来,广州外围的战斗虽然比较顺利,382团距离广州已经不到10公里,但是考虑到国民党不会轻易放弃广州,为了防止孤军前进遭到伏击,上级命令382团在原地待命。团长张实杰派出侦察队向广州方向侦察。侦察员在通往广州市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来送情报的中共地下党员,说驻守广州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向南逃跑,同时在广州城里进行大肆破坏。为了阻止敌人的逃跑和破坏,张实杰和政委王奇经过一番考虑,下令部队立即向广州进发。

乘胜追击饮马珠江

  10月14日17时30分,张实杰率领382团抵达广州东北郊的沙河墟。为了防止敌人逃跑和破坏,张实杰决定兵分三路:2营直扑珠江边,抢占黄沙码头;3营从先烈路出发,占领国民党的总统府和行政院;张实杰率领团部继续沿先烈路前进,2连、警卫连、炮连等作预备队,随时机动,跟团部前进。
  18时25分,张实杰清楚地记得,当部队行进到先烈路、靠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时,天河机场和南边传来了沉重的爆炸声。原来,早在解放军进入广州之前,余汉谋就接到了蒋介石的指令,要求在粤国民党军队撤往海南岛,但在撤退之前,要尽一切可能破坏广州的桥梁、道路、机场以及重要的工厂。他们在广州的一些重要建筑物,如海珠桥、白云机场、军用仓库等都安放了炸药,一旦撤退,就炸毁这些目标。海珠桥作为当时连接珠江两岸的唯一桥梁,无疑是最重要的炸毁目标。“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敌人在炸海珠桥和天河机场,但也知道肯定是敌人在破坏,所以脚下加紧了步伐,因为我们早到一分钟,就可以减少广州的一分损失!”张实杰说。
  就在382团进入广州后,在花县原地待命的128师383团听到广州传来的爆炸声,也立即向广州进军。他们得知驻守广州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大肆破坏,决定抢占海珠桥,封锁敌人南逃的道路。就在382团、383团先后进入广州城的时候,国民党的大队人马也通过海珠桥向南撤退,并在撤退之后炸毁了海珠桥。
  当张实杰率领的团部抵达广州市起义路口时,突然有人拦住了他们,对方自称是国民党广州市警察总署的人:“我代表广州市160万人民,欢迎你们进城。”团长张实杰和政委王奇随这个人进入了广州市警察总署,警察总署的一名官员出来接待了他们,这位官员宣称代表广州市的几千名警察,愿意放下武器,听从发落。张实杰和王奇接受了广州市警察总署的临阵起义,并决定让这些警察继续维持秩序。
  当部队转往中山路时,马路上灯火明亮,已有市民列队在街道旁鼓掌欢迎解放军进城。为了便于指挥战斗,刚刚接管广州市警察总署的张实杰把382团团部搬到了警察总署的2楼。这时,382团3营派人向张实杰报告,3营已占领了总统府。
  拂晓时分,广州初定。张实杰这位后来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将军当年只有27岁,跨上白龙马,高高兴兴地巡城去了。他兴奋地说:“这匹白马是跟着我一直从东北打到广州的,我也想带它看看这座大城市。”

五星红旗在羊城飘扬

  在解放广州的战斗中,除了要占领总统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要迅速占领,这就是沙面。382团3营占领总统府后,除留下少数兵力担任警戒任务,其余的战士立刻奔向沙面。
  沙面位于广州市的西南部,是一个面积仅为0.3平方公里的小岛。沙面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地位却非常重要,因为这里积聚了大量的外国领事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面就成为了英法两国的租界。二战结束后,沙面虽然得以收回,但仍有大量的外国领事馆聚集在这里。382团3营抵达沙面后,遵照上级事先的指示,并没有进入外国领事馆,而是开始警戒工作,维持秩序,不让外国人受到干扰,直到128师部来了,才把任务移交。
  3营顺利抵达沙面,但直到10月14日深夜,担任抢占黄沙码头的2营却还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这让张实杰非常担心。这时的广州城里到处是火光和凌乱的枪声,国民党还有不少队伍潜滞在城里,到处暗藏着杀机。
  原来2营抵达黄沙码头后,发现大量的敌人正准备乘船逃跑,于是迅速把黄沙渡口包围起来,展开了战斗。经过几个小时激烈的交战,活捉了2000多名敌人,击沉5艘船只,缴获了大量物资,黄沙之战是解放广州过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张实杰说,这一仗2营立了战广州的首功!缴获了大汽车40多辆、小汽车20多辆,而且在受降的敌人中有4个团长、3个副团长。
  就在382团、383团进入广州之后,15兵团44军的先头部队也从东面挺进广州,迅速抢占工厂仓库。当天晚上,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广州市区所有的重要目标。从10月11日我军抵近广州,到10月14日占领广州,只用了短短的3天时间。
  广州地下党组织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迎接解放、护厂护校、准备接管等方面来,积极配合解放军进城。今年90岁的温盛湘老人,就是当年地下党组织的一员。当时,温盛湘按香港《华商报》刊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图样,制了一面用红丝绒贴金箔纸的国旗,悬挂在中原行的四楼天台旗杆上,一幅大标语从四楼一直垂挂到二楼,欢迎大军,欢呼广州解放。中原行升起了广州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5日清晨,阳光灿烂,广州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名城、华南最大的都市,迎来了解放。从此,10月14日成为广州解放纪念日。贯穿城市南北的“中华路”更名为“解放路”,城市的中心广场海珠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大型解放纪念雕像,广州解放的光辉时刻被人们永远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