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思考与自我反省是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大象读书 2012-03-20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地患上了信息焦虑症。每天,来自以互联网和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各种海量信息冲塞着我们的感观和大脑,让我们对很多问题无法消化、无法思考、无法回味。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忙碌,忙碌似乎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标签及生活方式,忙碌让我们心灵的家园越来越荒芜,让我们的快乐和幸福似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外界,而不是源自内心。我们来不及思考,而且越来越不会思考,很多信息在我们脑海中处于一种无序混沌的状态,我们不知道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反正每天我们都孜孜以求,并以掌握时尚新闻信息为荣。我们似乎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些新闻过时后,它对我们的人生会留下什么有益的痕迹?这太像孩子追逐的肥皂泡,似乎漂亮而美丽,一旦破灭,我们才发现原来一无所有,只是一种美丽的幻觉而已。

我们有很多的理由怀念古代,那时没有这么多书,更没有这么多的海量信息,陪伴天下读书人一生的,无外是那几十本经典书籍:例如《论语》、《道德经》、《大学》等等。古代的人因为可读的书不多,所以每本书都反复诵读、反复回味、反复推敲,很多人生的感悟和智慧便是因此而生。古人时间比我们更充分,他们在不停的思考和反省,个人的智慧往往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今天,我们对于自我、人生、社会、自然的了解和智慧却远远不及古代。最不可辩驳的事实是,如今人类精神所依靠的主要智慧都产生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600年这八百年间,这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一个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都深远地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精神的支撑、指南和依靠。我们多么怀念他们那个年代,孔子、老子要以专心地致学、思考,传道、教学。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则整天无所事事地徘徊在雅典的街头,沐浴着地中海温暖的阳光,过着最简单的生活,用心去感触和回应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去思考关于人生和智慧的大问题,去反省自己的人生,去与人辩论,然后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

如今,我们知识丰富的,获取的信息量多了,可是,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弱了,自我反省的时间少了。因而,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和信息联贯起来,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一种体系,一种结构。朱光潜教授曾经指出,零散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讲是没有用处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才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一个位置,形成一个体系的一部份,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独立思考能让我们将所有学知识在进行深入的审视和辨析后,逐步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和醒悟,这才是孔子说的“有所得”。每天都“有所得”,我们的智慧才会提升,境界才能升华。另外就是自我反省的能力。励志大师陈安之认为,反省是成功之母。据说世界歌坛天后迈克尔.杰克逊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从我5岁开始,每次跳完舞之后,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下次我如何能跳得比这一次更好?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持续不断地反省成就了杰克逊。当然,中国历史上最善于反省的人可能是曾国藩,此人每天都在最严厉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来反省和总结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最后起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今天的我们多么需要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他能让我们找准人生的目标,并不断修正自己人生的方向,养成了这种习惯,我们的知识就有可能转换成智慧,信息就有可能转换成机会,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开启新的一页。

当然,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所有思考和反省的结果都不能称为智慧,只有经过自己亲身实践并证明结果是对的,这样的经验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否则都只是一种假想。因而,比思考更重要的是实践,而且要一整套理论和智慧支撑自己去有效地实践,从这个意义讲,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和“行”之间的距离,因为人穷其一生,都很难达到知行合一。而真正的勇士和智者,是“知”距离“行”间距最短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