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需要深刻的心灵感受

 清新古玉 2012-03-20

写作,需要深刻的心灵感受

发布时间:2011-11-3 23:43
  写作,需要深刻的心灵感受
中学生离不开写作。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紧随自己一生的活动;从短期目标来说,还要应对考试,毕竟高考中考都有写作试题,况且占有相当大比重。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们对写作颇怀几分畏惧。何因?有人抱怨学生生活单调,无事可写;有人归咎学生熟视无睹,不会观察,并引用名言佐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生活形式好似单一,生活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包括其丰富的精神世界。问题的关键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因为,写作是“心灵”的事,不是“眼”的事,更不是“手”的事。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之“妙手”,完全指“妙心”。否则,我们也不会有“得心应手”之说了。文以“心”为魂,“文心”可以“雕龙”;人以“心”为灵,“人心”能够“向善”。由此观之,心灵感受对写作的重要。应该说,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生,心灵感受越深,越能写出深刻有力的文章;心灵感受越美,越能写出优美纯真的文章。如何使心灵纯美深刻起来呢?这就关系到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滋养心灵、优雅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唯一途径。同时还是写作的基础。
可见,中学生又切切实实离不开阅读,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阅读历来被认为是一件高尚的事。司马光“惜书”如命,每次看书之前,都会反复的擦洗桌面,除净灰尘,铺上薄毯,然后才肯把书平放在上面毕恭毕敬地阅读。古人读书时,还有沏茶品饮的高雅习惯。品茶可以清心,读书可以明智。书卷在手,清茶在杯,书香与茶香交汇在一起,令人心境澄清,物我两忘。看好书,品好茶,于古人,都相当的重要。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说:“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同时,他还把不读书者与读书者在生活上的差异做了比较,认为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其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阅读的确可以改变人的心境,滋养人的心田,甚至可以修养外表的优雅。黄庭坚感叹道:“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说自己内心的感觉,同时也是强调阅读的作用。换成当今的话说,阅读能使自己谈吐优雅,能使自己行为端庄,能使自己心情爽朗,能使自己境界高尚。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很有道理。从作者方面说,文学作品就是他生命的结晶,这里包含了他对人世的体察、人性的诠释和人生的感悟。从读者方面说,阅读高尚作家的伟大作品,就能够懂得人世警示、人性张扬和人生启迪。用林语堂的话说那叫“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不然,也只能是始终“禁锢在自己的身体监狱里”,做着为人所不齿之事。历史上有一个笑话,说有个暴发户,买了一所新居。朋友纷纷送去贺礼,有送金鱼的,有送白鹤的,作为家园的点缀。过了几天,这位暴发户见到他的朋友,再次表达谢意道:“你送来的金鱼,颜色很好看,可是吃起来,其味平平。”又对送鹤的朋友说:“这种野禽,清炖总是有些腥气,还是红烧为妙。”现实如何?一些暴发户购得豪宅庭院,为装门面,在书房或客厅明眼处摆放大部头书籍,而其行为仍难以摆脱俗气。书籍的“摆放”是外在的,而“俗气”由心而生,故难“摆脱”。唯一方法是,把书籍“装入”内心,然后让书之“文气”逐渐“化”展开来,“雅气”充盈胸间,“俗气”自然脱去。我们平时所言“看某某真是个读书人”或“真像个读书人”,就是对读书人的一种肯定,是从外在言行推断此人受过书籍的熏陶。
真、善、美,是社会理想之境界,故深得世人崇尚。从学科分支角度讲,科学讲“真”,道德宗教讲“善”,艺术讲“美”。从综合角度看,文学作品又融合了一切。因此,我们应每天抽些时间静心阅读。对于阅读能力来说,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练就的;对于美的心灵而言,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尤其是对于后者,更不能采用硬性灌输的方式,它更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这就好比在心田上撒下真善美的种子,然后给予充足的水分、阳光和营养,细心呵护,静待它的发芽,开花,结果。作家种下真善美,我们收获真善美。这是一个过程,一个不短的过程。违背了,就难有好的效果。看看我们中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多美好!而事实却不能不使我们叹息。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缺少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当然,这种阅读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不是为了功利性的解题做题。现在的学生们或许也有这种渴望,但大多数被当今的教育体制扼杀了。有的敢于冲破樊笼,走向成功。韩寒读文学历史,形成自己的思想。尽管可能有所偏激,但他却说“就算是有问题的思想,也比没有思想强”。读书,形成了他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促进了他的写作;同时,也培养了他开车到灾区救人的义举。瑞士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的确,没有爱的阅读,就没有心的教养,也就没有性灵的净化、升华。当代作家麦加少年时代就曾被文学温暖过,他因此相信,文学可以温暖、校正人心,文学也应该去温暖、校正人心。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所以,谈起自己的写作,他说:“时代在变,日新月异地变。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有些东西、有些价值、有些目光、是恒定的、永世不变的。从理想的角度说,我写作的意义就是想找到,或者建立这些东西、这些价值、这些目光。”作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明确“这些东西”,认识“这些价值”,具备“这种目光”。简言之,就是美化自己的心灵,“获得高尚的教养”。
面对现实,让我们少些抱怨,多写阅读!
选好自己喜欢的作家,选定自己喜爱的作品,利用闲暇,挤点时间,觅得一室,寻得一隅,静心地读下去吧。权当灵魂的一次次漫步,权当寻求精神的伴侣。如此,不仅会得到心灵的提升,让心灵感受变得深刻,而且很容易找到写作的真谛。至于考场作文,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