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心态

 昵称9194540 2012-03-20
读书与心态
作者:王丽强(…   文章来源:荣成市幸福街小学   更新时间:2011-2-16 17:55:05  367

   

  读书是需要心态的。忧郁时读书,书永远只有一页,心里无书,眼中也没有书。烦躁时读书,读到的是一本翻不完的书;往往眼中有书,心中找不到书。兴奋时读书,书永远只有结局,眼中似乎有书,心中似乎也有书;不过眼中的书是一个人看,心中的书是另外一个人看。也唯有平静地读书,才有了人书合一的互动。心里有眼中的书,眼中有心里的书。人们读书是为了寻求一种心态,书被人读却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延续。  

    烦恼时读书,书便如一把梳子,把你从头到脚浑身梳理一次,在一种麻麻痒痒之中,心情就好起来,渐渐就进了忘忧之境,忘了面对的烦恼,进入书中编织的风景里去。所以,书可以助人遗忘眼前的不快和逆境,获得抚慰(一种来自前人的慈爱的轻抚)。    

    人生需要常常梳理,人的心情更需在读书的忘忧中得到一种超脱,否则,人的心情往往难得平和。人的烦恼总来自现实生活,而作为高于生活的书本,它是可以将人的灵魂提升到一定高度的。书可以将你的心境与现实用一道智慧抑或超常美丽的篱笆隔开,是一种缓冲,更是一种温暖的安抚,抚平你心上的皱褶。  

    落寞时读书,便如面对一位不期而遇的故人。书是故人,心情先是落寞,不久就沉醉忘形,岂不快哉?   

    失意时读书,书便是一剂医治心病的好药。一个难免为得失揪心,难免失意时多而得意时少。凡夫俗子中,有谁能摆脱“得失”二字呢?何况人生天地间,如果不愿做平庸之人,心中就占了“得失”两字。失意太多,就有了心绞痛,治心绞痛,只有两味药:一是忽然就得了意;二是全身心沉醉在书中。  

    在高兴愉快时读书,书便如春天的风,樽中的酒,筝中的雅曲。愉快是人生的美酒,养分很多,于身心大有补益。而在愉快中读书,更有扶强固本之功。  

    大凡读书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大概可分为两种心态:一种为读书而读书,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随书中情节而悲喜,因书中人物而忧乐,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另一种浮游于书外,一手拿笔一手拿书,时刻留心好句子、好道理,以备日后自己写作或研究所需,一本书读下来收获亦不可谓不丰。  

  依我看来,第一种心态的人读书好像徜徉于清晨的林间小道,晨日和煦,林鸟啾啾,读到精彩处犹如偶摘路边一朵缀有露珠的小花,鼻前一嗅,身心大悦,真正融身于或芬芳或壮美的艺术殿堂;而第二种心态读书的人更像一个劳作于田间地头的老汉,满眼的累累果实,恨不能一次全搬回家。辛辛苦苦地把一本书读完,虽带回的东西不少,却也满头大汗、腰酸背疼。  

  常反思自己读过的书最后究竟留下了什么,如何写新闻、如何拟标题、名言警句若干篇……诸如此类的书看了厚厚一摞,笔记记了一大本,但用来总觉生硬,竟不如随手捡起本自己喜爱的书读时偶尔感兴趣的一句话、一个故事更能让我信手拈来,看似随意而又恰当契合。  

  功利地读书或许收获颇显,入手也快,但终归从出发点便将读书的行为引入歧途,不是长久办法。而用心纯粹地读,不计一词一句的得失,而着眼于通篇的赏阅,渐渐地受其浸染、熏陶,才能于无意中使自己的思想逐渐丰实、笔法更加纯熟。  

  自来的读书郎们之所以读书,分析着不外三种心态:第一种是“学”书的。“学”书的最大益处在于破疑和解惑。做学生的自然不得不“学”书——小“学”、中“学”而大“学”,算算十几年寒窗,在人——家长老师是要看成绩单的;在己——思想心智上的疑问实在太多,需要破和解,再说,文凭怎么算也是只黄澄澄的讨饭碗。做教授的不得不“学”书——虽说天下书章一大“学”,可也要看会“学”不会“学”,如北大王铭铭教授者流“学”得就有些“有辱斯文”了。至于他类的“学”书人自也有不得不“学”的苦衷在。古时“头悬梁、锥刺骨”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甚或“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袁枚,想来也都是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私吧。  

  第二种是“哈”书的(“哈”的意思笔者也不太能解释清楚,请参考哈日、哈韩可也)。流行小资的时候哈一哈《挪威的森林》,流行传奇女人的时候哈一哈《倾城之恋》、《金锁记》,需要“许我一个未来”的时候再哈一哈“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追求野蛮女友的时候哈一哈《菊花香》——总之是跟着“流感文化”的趋势走,免得在人前人后、酒吧饭局中没得谈话本钱甚或错握了本和自己超短裙、露脐背心不合宜的精装《纳兰性德词》就是了。自然古来“哈”书也有哈得雅致的——象易安居士“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的闺中旖旎就很为后人津津乐道。更有“哈”书哈得名垂青史的——象关帝爷就因为哈一部《春秋》(陈寿的《三国志》里关羽不过是个刚愎自用的一武之夫,后人在他手里塞了本《春秋》,从此关老爷就文化了起来。)而“文武双全”了上千年。  

  第三种是“怡”书的。“怡”书的人油然有一种悠然自得、旁若无人的气韵在。“怡”一本书时,不论包装的精劣,不论作者的资历,不论所处的静嚣,不论时间的晨昏,只要书中的文字安抚自己的心灵,只是知道心在随它跳荡,默念着,感觉它在齿颊间引起的快感,逐步传递到心魂的深处,顺其自然的读下去,心境因了他而安稳。那种感觉正如村上春树在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如金圣叹在批注《西厢记》时顺手写下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中“其一: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不亦快哉”四字一语道尽“怡”书人心中的欢欣矣!  

  阅读的成功皆源于心态,把握你的心态,就能开启你心理能量的宝库。环境不易改变,不如改变我们自己;性格不可以改变,但是心态却可以调整,激发你的潜力,改变你的一生。因此,我们读书,应该有十大良好的心态。  

1、天光云影共徘徊——纯洁的心境。   

即在阅读之前把一切芜杂的、混乱的、烦琐的念头全拭去,使心境如一块水晶、一池春水;读书时,将名利、得失、琐事、烦恼等杂念统统排除,令心境清如一泓秋水。这样阅读,印象才会清晰,记忆才会深刻,理解力和吸收力才会更强。读书,更需要有这种纯洁的心境,唯有如此,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才可以完成人生的升华,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之士,有用之人。当然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是无聊之时,手握一卷,于湖边树下,小读片刻,也有趣的紧。疲劳之际,看看武侠,聊聊言情,得一刻轻松,也是人间美事。  

 2、腹有诗书气自华——安静的心绪。  

  读书时,要心平气和,循序渐进,切忌急躁、浮虚,急于求成,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心绪安稳平静,才能克服慌乱和烦躁。这种心境、这种阅读心理要靠教师去创造。有了这种安静的心绪,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阅读时才会把全部精神倾注在阅读对象上,加强感受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活力,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读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功利和实用色彩,而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这条道路上,决没有“速成”的捷径可走,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长时间地去思考去领悟;要我们潜下心来,踏踏实实感悟一点东西。  

   3、学海无涯乐作舟——乐观的心情。  

  乐观的心情将读书看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一种高尚的娱乐,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而不是把阅读当着消遣、解闷或仅当任务来完成,以致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带来失落和无尽的烦恼。作为教师,对环境、处境,应该有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而不应该有反感的逆心理,应该对生活充满理想、充满热情和信心。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向上面爬着,走到更好的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融。不识外国字母,却可与伊索、柏拉图这样的哲人交谈,感受他们的智慧;没经历文艺复兴,却可与莎士比亚这样的巨匠交谈,感受他的文学魅力;未到过苏联,却可与列宁、高尔基这样的伟人交谈,感受他们的思想威力。他们不向你索取什么,却给你无穷的乐趣、安慰和鼓励。  

  4、咬定青山不放松——渴求的心态。   

  新世纪的人们应具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生活中手不释卷,宁静致远;在书海里泛舟遨游,其乐融融;在阅读时的整个过程中,要有一个念念不忘的目的,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感情。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此三者,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苦恼为享受,便会产生一种废寝忘食的积极性和棒打不回的意志力。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要做到世事洞明,就必须下一番苦功,以渴求的心态去学习钻研,从而获得真谛。读书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兴趣,把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深学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才会产生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今天看到这个新潮就读这个,明天感觉那个热门又读那个,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那么我们就可能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而难以具备真知灼见。  

  5、举一反三善思考——畅通的心路。   

  读书释疑,要求思路畅通,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立体反向思维,切忌钻牛角尖,进死胡同。心路畅通,才能及时博采“他山之石”,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及时更新了知识结构;才能迅速了解了当代最新成果,尽快地站在教改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跳一跳、摘桃子”;才能既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既规行矩步,又瑰意琦行;才能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善于汇集分析各类图书信息,建立反馈和情报流通渠道,打破学科的“壁垒”,把“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之中,建立起学科教学之间的“互联网”,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才能善于思索,“爬罗剔块”、“刮垢磨光”,从而选择出真实准确、新颖实用的有价值的智慧,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工作。  

  6、不屈不挠不服输——好胜的心理。   

  争强好胜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看书求知,要争强好胜,永不满足书中已有的结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现实的生活确实需要好胜的心理:要么胜利,要么成为野兽的午餐。普通人的阅读心理往往是沿着好奇心理→乏味心理→无所谓心理或者是沿着好奇心理→好胜心理→自满心理或者自卑心理→无所谓心理的顺序变化的,所以,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心里却如一潭死水。读书后有了好胜的心理,你的情绪一直处于亢备状态,其心理大都是沿着好奇心理→好胜心理→探索心理→快慰心理的过程循环往复,在快慰、愉悦中接受、消化知识。我们和优秀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对自己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机遇。压力使我们深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不敢懈怠,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得最好。机遇让我们得以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会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曾有的东西。虚心地将别人的优点全吸收过来,“择其善者而从之”。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7、学研结合得益彰——攻关的心力。   

  学习中遇到问题,要敢于碰硬,知难而进,不要在难题面前绕道走,不达目的誓不休。读书莫怕难,攻城莫畏坚;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阅读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利用各种知识进行攻关,进行研究和创新。有了攻关的心力,就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点到面,由实践到理论地整合推进,迎接跨越挑战。就能够充分挖掘资源,力求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情趣,有重点、有特色,每一个层面的设计要突出、要周到,每一个环节设计的都要流畅自然,层次分明。就可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一题到一法,由方法到理念,有了攻关的心力,就可以对阅读而获取的知识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信息,如把自己的心得撰写成论文,拿到报刊杂志上发表,带到会议上交流等等,从而新颖的研究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或把研究策略导入日常工作,联合攻关,以研导学,学研相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步前进,实现由“工匠”到“行家”的转变。  

  8、百尺竿头进一步——积极的心志。   

  也许你在读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克服这些困难后的一片蓝天。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当某种阴暗现象、某种困难出现在你面前时,如果你去关注这种阴暗、这种困难,那你就会因此而消沉,但如果你更加关注着这种阴暗的改变、这种困难的排除,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力量。作为教师,只要想读书,什么时候都不会晚。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人从一个生性懒惰、办事拖沓的财主手里买了一块地,等到办完一切手续后,已经是四五月份了。邻居告诉他,现在已经错过了春天,除了种些蔬菜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这个人经过思考,种了一些生长期较长的谷类种籽,终于获得了大丰收。因此,只要你有播种的心理准备和耕耘的积极心态,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能够收获希望。积极的心态不但会使自己充满奋斗的阳光,也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阳光。积极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社会、学校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样的精彩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  

  9、虚怀若谷不自满——敞开的心扉。  

  虚怀若谷,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孜孜以求,诲人不倦,这也是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石。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只有虚心地敞开的心扉,才能有进步,有成就。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在读书的现实生活中,唯有虚心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凡事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应处事虚心请教别人,只有低着头的麦杆麦穗才是好麦穗。一个人缺少谦虚就是缺少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个谦虚的人,学十当一,常思己过。也许你在某个学科已经满腹经纶,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技能,也许你已经成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但是对于新的学生,对于新的课程,对于新的课堂,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方法,只要是正确的、合理的,我们就必须去领悟,去感受,把自己融入到整体工作之中,融入到团队之中。否则,你就永远是局外人。虚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谱写开拓的旋律,才能扣醒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10、理想风帆心中扬——明确的心志。   

  明确的心志就是说读书要有理想。读书有了明确的心志,才有专一的心力。在读书时,才会精神集中,心情平和,充分调动神经中枢,激发大脑功能,活跃思维,悟有所得。读书要有追求、有目标,最忌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好高骛远。读书没有明确的心志,就好比一只没有翅膀的飞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位砌砖工人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是“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却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这位工匠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才成为有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则一生默默无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益很清楚:人活着要有远大的理想。阅读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理想是舵,信心是帆,勤奋是桨,成功是岸。有弯曲才有雄壮,有起伏才有波澜。把理想化作舵,把信心化作帆,把勤奋化作桨,把成功化作岸。握紧你手中的舵,张开帆,滑动桨,总有一天能驶到岸边。但在知识的大海上,遇到狂风暴雨是不可避免的,你只要与狂风暴雨做斗争,总有一天你会驶到岸边,而岸的那一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象征着成功,象征着喜悦…… 加油吧!扬起理想的风帆,成功属于你和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